2020年上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孩子很多時間是居家學習,學習場域在學校和家庭之間隨時切換,教學模式轉為線上線下相互融合,使師生雙方和陪學家長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孩子居家學習期間,不少家長為孩子花費了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2020年6—7月對全國29個省份13.4萬中小學校長教師及176.6萬家長疫情期間家校共育情況的問卷調查顯示,51.8%的家長覺得指導不了孩子的學習和作業,48.9%的家長表示沒有時間和精力陪孩子學習↓↓↓
透過疫情,
孩子居家學習時,
家長和老師都面臨了什麼挑戰?
家庭和學校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又有着哪些特點和區別?
疫情期間家校共育現狀呈現“三多三少”特點
疫情期間,中小學家校共育表現為:事務性工作多,教育性內容少;學校主導、家長配合的單向行為多,家校平等交流、雙向共育行為少;教師線上教學問題多、學生自主管理行為少。
家校共育內容:事多育少、以同代異。
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家校共育內容主要集中在家校相關信息、學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抗疫與品德發展這三個方面,事務性內容比較多,與學生學習成長、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少。
就家校共育的內容(3點記分,1、2、3分別為“從不”“偶爾”和“經常”)而言,教師自我評價值為2.54,略高於家長2.45的評價值。
在學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方面,家長與教師分歧較大。在促進學生品德發展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方面,家長認為學校“經常”進行的比例為52.4%,比教師自評的62.5%低10.1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孩子未能適應居家線上學習的教學方式,倉促上陣的線上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孩子學習問題增加。
二是突然、被動開展線上教學的教師,本身也面臨着迅速適應線上教學方式、應對教學管理新難題、處理家校關係新問題等挑戰,很難及時回應家長的多樣化訴求。
三是疫情前家校關係疏離、家長對學校信任度低、家校溝通不暢的學校,疫情期間家校共育工作同樣不能讓家長滿意。
家校共育行為:單多共少,以單代共。
疫情期間的家校共育行為,表現為學校主導多、家長主導少;家長配合多、學校配合少;單向要求多、雙向交流少;教師自認做得多、家長認為做得少。
調查顯示,在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相互交流這3個方面,家長與學校的看法差別較大,家長評價明顯低於學校評價。
相互交流單一單向、共育評價差異較大、學校事務家長參與度低,表明很多學校並未真正打開大門,建立家長(社區)積極參與、家校共育共建共治的現代學校,實現學校治理體系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家校共育效果:學生成長一般,家庭配合不力。
內容單一、方式單一,家校協同偏差、家長配合不力等現狀,顯示出疫情之前學校未建立起家校共育長效機制,導致疫情期間呈現問題放大和疊加效應。
數據分析發現,家長教育能力不能適應學生在家學習的需求,居家學習困難重重;教師認為家長對學生線上學習配合不夠;學生線上的學習紀律、作業完成情況均遜於線下學習。
小編認為,疫情期間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和孩子長時間在一起,家長兼任“教師”的責任,輔導孩子學習。這種情況是短暫且特殊的,但是,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並不僅僅會出現在疫情期間,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疫情過後,如何以更理性的方式來進行家庭教育?
多元舉措推進後疫情時代家校共育體系建設
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以及家庭的“育”。可以預見,後疫情時代的家校共育,從教育理念、制度設計到學校實踐,必將發生深度變革。
教育理念更新:創建大教育理念引領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教合一”新格局。構建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為有機補充的教育體系,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育人。
學校制度變革:打造開放包容、多元共建的現代學校。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把學校作為一個開放組織,以學生髮展為核心,在文化建設、學校管理、課程改革等方面,最大限度調動家庭和社會參與積極性,重構家校關係,努力構建地位平等、多元協作、動態平衡的“太極型”家校關係,創新家校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
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家校溝通與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做好家校溝通,進行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應成為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育健全人格:家校共同培養人格健全,學會自我教育的時代新人。後疫情時代,學校和家庭應目標一致、分工明確、協力育人。
強化過程評價:構建家校共育督導評估長效機制。把學校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納入學校督導評估工作中,把家長學校建設納入中小學整體工作計劃之中,建立以教師、家長和學生為多元評價主體,以表現性和發展性評價為導向的家校共育評價制度,引進第三方評估來監測評估中小學家校合作情況。
加大財政支持:努力保障家校共育經費投入。各級政府應將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撥付專門經費,加大財政投入購買專業服務,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家庭教育工作,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支持的家庭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其實,家校合作要立足於家校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彼此教育弱勢。家長需要組織好家庭生活,讓孩子多參與實際生活,增加生活體驗,還要注重孩子生活和學習好習慣的養成,以保證學校的教育效果能在家庭中得到延續。
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長的教養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不可能一勞永逸,家長要善於堅持,永不放棄自我成長,用自己的成長帶動孩子的進步。小編總結了10條家長陪孩子學習的建議,建議家長收藏~
家長陪孩子學習的10條建議
1、經常保持與你的孩子相互溝通,不要光是説教。對孩子所説的話要認真聽取,並要作出解答。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總是反駁和爭吵。
2、一般説來,不要讓孩子自由選擇學習的時間,或者儘量帶有傾向性。例如:“你是現在做理科作業還是晚飯後做,但如果等到晚飯後,你就不能看電視節目了。”
3、與你的孩子一起制定目標(不要包辦代替),在一段時間內固定在一個目標上。開始時的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使孩子能有把握實現,隨後的目標對孩子就有吸引力了。
4、期待孩子進步。如果你對孩子的期待較低,孩子很可能超過你的要求;如果你的期待較高,也不是壞事,孩子同樣也會做出積極的反應。
5、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對孩子取得的成績應給予獎勵。
6、實事求是地表揚孩子的成績。對孩子不加選擇地表揚達不到好的效果,況且孩子在一般情況下能夠識別:你是在説真話還是在説假話。
7、表揚要具體化。例如説:“10個單詞中你有8個是正確的,成績還不錯”,這比“你真不錯”要具體一些。
8、當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你的要求時,不要表現出失望的神情。應激發孩子的力量,儘量避免批評。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應當鼓勵孩子,使他們樹立信心。
9、態度要熱情,語言要幽默。你的和顏悦色,偶爾的笑聲、笑話,甚至一兩次搔癢都可以放鬆一下孩子的情緒,減少學習負擔的壓力。
10、有選擇地使用有益的競賽活動。如果你的孩子樂意與其他孩子進行學習競賽,並希望自己的成績不斷提高,就應鼓勵他經常參與這種活動,但是要注意,與同學的學習競賽造成負疚感,特別是孩子被處於落後的時候。
作者 | 單志豔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此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0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重大項目“基於抗疫背景的中小學家校共育改革研究”(GYA2020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