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相關文件出台,規定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
近年來,高考改革逐步推進,探索施行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8月中下旬正是今年高考收穫季,學子和家長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喜悦瞬間在媒體上司空見慣,其中一些收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錄取通知書的學子及其家庭備受矚目,他們的故事常常引起網友刷屏。究其原因,既有名校熱的因素,也在於他們中的一些人,在逆境中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勵志故事的確精彩、感人。就在今年即將踏入名校的新生的故事廣受關注的時候,一名12年前被北京大學錄取的青海小夥子的“另類”故事成為網絡焦點。
這個青海小夥子名為周浩,2008年,他應屆高考取得660多分、青海省理科第5名的好成績。雖然從小就喜愛並培養了超強的動手能力,酷愛研究拆分機械和家裏的電器,但他還是聽從父母和老師“不浪費高分”的主張,報考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並被錄取,而沒有選擇自己心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讓他沒想到的是,入學後,他發現所學專業側重於理論和分析,與他喜愛動手操作的興趣和特長“格格不入”,陷入迷茫痛苦。在旁聽其他課程、調專業、轉學院、休學等努力均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周浩通過多途徑信息蒐集、分析、判斷後,於2011年冬毅然從北大退學,如願轉到北京一所名為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的職業專科院校就讀。
周浩一到新的學院就被安排進入技師班,學習數控機牀技術。在名師指導下,他開始操作進口的最先進數控機器,其興趣和研究熱情被大大激發出來,很快成為學院裏的佼佼者。2014年,他在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勇奪冠軍。畢業留技師任教後,2018年,他代表學院參加首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比賽並獲得一等獎。在談及當年從北大退學到技師學院的選擇時,周浩表示“不後悔”,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今天,技師周浩正在夢想的征途上奮力拼搏,與同伴們一起把中國的數控機牀技術推向世界前沿。
從個體調試到系統變革
周浩是中國當代青年奮鬥成長的典型案例,其特別之處無疑在於他作為高考優勝者,放棄已經入學的北大,自願轉入到職業專科院校就讀並取得突出成績。從教育學和教育實踐角度,分析周浩求學成長的歷程,具有特別的意義。
高考作為一項選拔性教育評價制度早已深入人心,以高考成績為主要依據分配高等教育資源成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共識。
然而,周浩的案例告訴我們,成長和成才過程中,超越分數的教育評價同樣是重要因素和考量標準。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工作組成員文東茅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指出,考生高考後要填報志願,但很多人並不把它視為一次重要的自我評估和學業選擇,“不浪費考分”成為多數人志願填報的基本原則;受此影響,教育管理部門也無法施行“志願優先”的錄取做法,統一將“平行志願、分數優先”作為基本的錄取規則。殊不知,基於興趣、專長的內心“志願”不論對學校招生還是學生成長都是最寶貴的,需要用心培養和精心呵護。具體到周浩身上就是如此,填報高考志願時,受父母和師長“唯分數”思路影響,他無法做到遵從自己的內心志趣,而是“分盡其用”報名校並被錄取,從而導致了後續嚴重的不匹配和不適應。
好在周浩經過一番思想磨礪與家人從之前的“高分”“名校”固有思維中走出來,及時“亡羊補牢”,進入技師學院並學有所成。他的那句“不後悔”就是超越“唯分數”和“名校光環”之後的自信與從容。
作為學生個體實現理念更新和超越着實不易,而要在全社會形成科學的教育評價理念和機制無疑是項艱鉅的任務,必須推進系統性教育制度變革發展。當前,我國正迎來該領域變革發展的重要契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近日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為新時期教育評價改革指明瞭方向,規劃了路徑。
以“四個評價”對症下藥
教育評價是教育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一般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由此可見,教育評價可以得出實證性發現和診斷性意見,能夠為教育質量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政策、改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和科學參考及有效監督。教育評價可以檢驗教育工作和教學成果,從而為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教育管理系統、規範教學秩序、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等提供依據。教育評價可以對學生在學業、綜合素質、發展潛能等方面的現狀、矛盾和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原因,“對症下藥”。
鑑於教育評價的性質和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當前教育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問題,深化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指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4次會議明確指出了推進該項改革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路徑: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着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
對於《總體方案》的制定與核心內容,顧明遠認為,順應了當今中國教育和總體發展階段趨勢和特點。當前,中國教育發展到新階段,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即將普及,高等教育正邁向普及化。推動教育評價改革是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扭轉唯升學、唯分數的錯誤導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提高全體國民的整體素質,培養有時代意識、創新思維、奉獻精神的一代新人,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針對學習的階段性、學校類型等特徵,《總體方案》提出,要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教育特點開展教育評價,是非常科學的。
顧明遠高度評價《總體方案》提出的“增值評價”的概念,認為這種評價尊重學生天賦、環境的差異性,看重學生髮展水平的縱向比較,視進步為增值,重在正面激勵。顧明遠強調,《總體方案》提出的“增值評價”同樣適用於學校和教師,要從發展中看學校和教師的進步。
對於教育評價的多元功能,如診斷、評優、選拔等,顧明遠認為主要功能應是診斷性的,即檢查教育教學中的成績和問題,提高教育質量。因此,要把中考、高考為代表的結果評價與綜合評價結合起來。在他看來,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組成教育評價體系,要辯證看待它們之間的關係。
實踐摸索初見成效
近年來,有關方面在實踐層面積極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高考綜合改革引人注目。
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註冊入學,一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不參加高考,由學校依據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傾向性測試成績錄取。
今年推出的“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就是沿着教育評價機制創新方向邁出的可喜一步。
此外,在小升初、中考方面,各地探索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的多種實現形式;健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鼓勵各地積極探索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為依據的招生方式;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中等職業學校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依據,實行註冊入學。
今年初,對教師的評價標準迎來重磅政策。《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印發實施,規定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解除SCI論文相關指標與資源配置和績效獎勵的直接掛鈎關係。破除“唯論文”對於促進教師安心教學,遏制論文腐敗亂象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在增值評價方面進行了嘗試。比如,內蒙古包頭市於2017年秋啓動實施普通高中增值評價項目。在進行評估時發現,一所高中的高考成績雖然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但學生學習適應能力、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品德行為等優於全市。
顧明遠講述了他曾在廣東中山考察時見到的增值評價案例。當地有一所薄弱學校,其學生很多是別的學校不願意收錄的。學校實施了正向激勵的辦法,設立“學習獎”和“學雷鋒獎”,每月評議一次,學習有進步的就可得“學習獎”,做了好事可得“學雷鋒獎”。那些所謂的“差生”得獎後在欣喜的同時,重新認識了自我,並不斷進步,面貌為之改觀。
知易行難,“五唯”痼疾有其深刻的根源,根治痼疾任重道遠。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孔凡哲指出,長期以來對學生只使用結果評價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缺乏準確、客觀、公平、真實、發展地評估學生學業成就的信息。因此,孔凡哲主張,充分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互聯網 ”“智能 ”,建立校、縣、市、省分級的學生學業評價數據庫,為構建科學的學業評價體系奠定基礎。
湖南師範大學測評研究中心主任楊志明建議,為了更好推進“四個評價”,要大力引進第三方專業性教育評價機構,避免出現政府管理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評價方式。此外,他還建議設立教育評價國家指導委員會,具體開展行業標準的制定、教育評價理論與方法的宣傳科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