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在家做全職媽媽,照顧着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老公全職工作,滿足一家開銷。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看似“搭配合理”。但玲玲卻是更累的那一個。
主要就體現在孩子的學習上,因為孩子學習自覺性太差了。玲玲本來是一個脾氣温和的人,生怕惹別人生氣的那種。但在孩子學習上,也不由自主的發火了。
尤其是孩子犯一些低級錯誤,一些同樣的體型,三番五次的錯。在做作業的時候,開小差,玩鉛筆,玩橡皮,在書本上畫畫等,玲玲看着就來氣。
有一次,玲玲動手打了孩子,剛好被下班回家的老公看到了。老公心疼孩子,就責怪媽媽管教太嚴了。這更讓玲玲生氣,自己還不是為了孩子啊,要是自己是後媽才不會管呢。
後來,教孩子做作業的事情,玲玲就交給了老公,老公也悻然接受,陪寫作業嘛,有啥難得了呢?但作業還沒寫完,孩子就被他打了兩次。玲玲就在一旁説:你不是説陪孩子寫作業很簡單嗎?這才第一次,才一會兒,就不行了?
作為旁人的時候,能明白孩子受到的傷害,發誓要好好給孩子説話。然而,當自己身在其中的時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大吼大叫,隨時一巴掌是常有的事情。
難道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放心做作業?難道家長就不想陪伴孩子是高質量的?這四點值得參考。
1、換位思考,從孩子角度審視問題
孩子不做作業,或者不專心做作業,很多家長看到這樣的情況時,少不了吼一頓孩子。不要只看孩子的表面,應該去了解孩子為什麼不想做作業。
是題太多了?還是題太難了?或者是因為一整天的上課,沒有放鬆休息的時間而抗拒做作業?然而又怎麼找到孩子的原因呢?
那就是要和孩子交流,以一種友好的態度,讓孩子主動和你説話。那麼孩子有什麼問題都會跟你説。家長當然要理解孩子的那種行為,不要責怪她。
站在孩子的角度,會感受到他的心情,那麼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做作業的時間。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主動權,那麼他會更容易接受。
家長需要做好配合工作,比如孩子有不懂的題時,要幫他分析和講解。當他有進步時誇獎孩子,當孩子猶豫時,可以鼓勵孩子。
2、不給孩子貼標籤,鼓勵孩子是關鍵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短時間養成的,而想要讓孩子改正,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改正了。對於培養孩子,也不是短時間能培養好的。
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麻煩,遇到一些難題,當孩子不會做時,就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如果難題積累的多了,還容易造成孩子厭學。
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認為那孩子和別人做比較了,孩子自己就能懂得改正和提升,尤其是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優秀的孩子做比較。
要比就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如上次考了90分,那麼就以九十分為基礎,下次做到比90分高就行。肯定孩子的努力付出,鼓勵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3、包容孩子的錯誤,做到有效引導
孩子小是最容易犯錯的時期,因為沒有豐富的人生閲歷,沒有足夠的經驗,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就容易犯錯。孩子犯錯了,也就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瞭解什麼能為什麼不能為,或者那是怎麼做的,如果是自己,將會怎麼做?如果是危險的,那下次就有經驗避開。
無數的科學家,最後能獲得成功,也是經歷了無數的實驗,無數的“錯誤”,從其中整理出的經驗,也是無數次失敗換來的最終的成功。可能為了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的結論,花了數十年。
所以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孩子的錯誤,甚至還要孩子犯錯,來讓孩子成長。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滋味,和從失敗中得到的經驗的喜悦。有時,失敗比成功更有意義。
4、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得不説,有不少家長看着孩子犯錯,看着孩子表現不好,就特別的生氣,責罵孩子或者是打孩子的家長也有不少。
有個別的家長屬於急性子,屬於脾氣暴躁的,即使孩子咩犯錯,可能也會把自己的怨氣發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一個出氣筒,自己是解氣了,可孩子呢?
而家長的負面情緒,也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到頭來,家長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結果換來的卻是埋怨。最家長又來一句“白眼狼,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孝順。”
你發泄情緒的時候,你可知道孩子受的傷害?你可關心過孩子的心情?你不是説天天在陪伴孩子嗎?為什麼孩子看上去越來越不乖了?其實就是家長自己的行為導致的。
所以,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
真正有效的陪伴,對孩子來説是一種積極的作用。而高品質的陪伴,會發現自己很輕鬆,而孩子也特別的懂事,關鍵是孩子可以把家長當成朋友。
如果孩子把家長當成了他的朋友,那麼孩子就和家長特別的聊得來,心裏有什麼都説給家長聽,這個時候,家長你是不是發現孩子和自己特別的親呢?是不是特別的滿足?所以的付出是值得的?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家長首先要帶好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從而做到更好的陪伴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