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千人千腳,每雙鞋都有適合的人。
這裏可能是最客觀的球鞋測評頻道,如果是第一次看到辛苦點點關注,老朋友也辛苦給個三連和免費的贊,本頻道由各位的支持贊助播出。
今天給大家帶來這雙先驅7造極一代的實戰測評,如果你是一個體重80KG以下的外線打法,並且預算不多又想要一款輕質透氣安全性在線的高性價比球鞋,可以好好了解下本期視頻。
腳型適配
如果日常是42或者42.5居多,建議選擇42碼。除了以上尺碼選擇建議外,寬腳建議按日常+半碼-一碼,標準腳和瘦腳則按日常尺碼選擇即可。
鞋楦標準,內長微短,高腳背可選,低足弓和扁平足建議試穿。
造極一代實戰測評優缺點分享
先來説這款鞋上的缺點。
第一個缺點是鞋款採用的是NIKE球鞋的公式化結構,所以在中底科技結構的支撐補強區域會存在EVA類材料經過長時間使用之後的衰減,對於體重大力量強的朋友在夏日一小時之後的球局裏,側牆區域的EVA會變軟,出現側牆支撐強度的明顯下降。
第二個缺點是前掌做了內裏的填充但不算厚實,整個前掌區域做了楦圍的壓低,鞋頭還加了硬質熱貼和防踢的外底上翻,如果鞋頭留下的餘量不足在急停的時候會有頂腳趾的感覺。
包裹表現上除了剛才提到的點,整雙鞋的貼合度,運動時候的舒適度都是非常好的。
第一組動態綁縛可以很大程度的調節鞋款的前掌包裹和鎖定,中段的飛線也能很好的收攏中段包裹,後跟單獨做了一組延伸的鞋帶綁縛來保證不出現掉跟的問題,不過我們並沒有使用到這組就已經有很不錯的包裹體驗了。
這裏值得誇的是足弓區域的承託靜態做的很貼合,動態的支撐上限也很高,磨合之後的EVA彈性支撐對於低足弓也不是有頂足弓的體驗。
鞋面的側向支撐強度開頭也説到了,在夏日温度較高的室外60分鐘以內的支撐還是夠用的,特別是對小體重的朋友來説(體重<80KG,BMI<19)是完全OK的。超出的大體重朋友就不太夠用了,一些極限的側向急停下會感覺鞋面兜不住腳。
中底的整體體驗可以説是先驅7至今為止最舒服的了。沒有此前RISE調教的那麼生硬,腳感非常明顯,屬於軟彈兼備的體驗,幾乎不用磨合。啓動也沒有任何的拖沓感,場地感非常明顯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滾動感。
不過整個中底還是會有比較明顯的前後落差體驗,應該在8mm以上偏中高的龍骨落差,前低後高的感覺很明顯。
整雙鞋的力傳導表現很不錯,後掌填腹的RISE MAX有很大的功勞,高彈的填腹材料在填腹的設計下並沒有因為前低後高和外框會衰減帶來過多的泄力感,在交叉步急停投籃的時候後掌完成制動並起跳的過程非常的穩定流暢。
不過需要提醒一下,這雙鞋的後跟支撐在中底框架衰減之後,一些大幅度的側切腳步會有體感上後跟支撐不足的感覺。雖然它用了內置後跟港寶+外置的TPU雙層限制。但在後跟中底結構的分割處長時間使用是會有這種感覺的。
緩震表現上,冕哥70KG前後掌都是夠用的,我80KG單前掌不夠用,前掌過渡到後掌以及單後掌都是夠用的。常規的跑動及後跟制動緩震也都沒有問題。
外底的抓地表現,在我們這個又破又粗糙的浮土偏多的伊拉克地面上表現還算不錯,不過在一些特殊動作的時候會有打滑現象。
比如説前掌做大幅度變向的時候,雖然外底做了偏球形的形態,但是整個前掌內側不夠球形導致內側觸地面積並不夠大,在一些地面浮塵多的區域會有打滑情況,另一個會有打滑的地方在外側急停時候,因為外底外側的紋路非常少,所以浮塵多的情況下外側全力急停也會有一定的滑動距離。
耐磨表現在兩場百分單挑後個人感覺還算能接受吧,主要的發力區域有明顯的起毛現象,但是沒有過多的紋路深度磨損和紋路斷裂的情況,你們自行評判吧。
抗扭沒有問題,這一點國產球鞋整體做的都是很好的地方,大家還是很在意安全性問題的。
自然彎折點控制的很合理,就在前掌單獨的切槽區域不會靠近足弓,左右的抗扭在內外雙支撐板的加持下也沒有什麼問題,伴隨中底的衰減,外側的抗扭會有明顯的下滑,但還在定位的合理範圍之內。
防側翻的表現也同理,雖然是這種偏公式化傳統的額外外底防側翻角設計,但是內卷的幅度和情況並不大,只會有一瞬間的形變就得到恢復。主要還是中底側牆衰減之後側向支撐會出現不足的問題。後掌也是同理。對於大體重高爆發的朋友長期使用後肯定是不夠用的了。
以上評分是這雙鞋經過長時間使用支撐的評價,其實關於鞋面支撐因為中底框架衰減的之後出現不足在市場價300元檔之下的球鞋還挺多的,而且大部分也都是走輕量化小體重後衞鞋的路數。
如果你恰好是一個追求輕量化、前掌貼地、同時需要透氣和一定腳感還有緩震的小體重外線打法,同時預算只有二百出頭,這款造極一代對你來説還是有值得選擇的點。説不上神鞋,但確實物有所值了。
OK,如果本期視頻可以幫到你,辛苦一鍵三連或者給個免費的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