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劉秀祥在望謨縣實驗高中足球場與學生們座談交流。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貴陽10月7日電 題:“千里背母上大學”的劉秀祥返鄉任教十年:一個都不放棄
作者 周燕玲
2022年,是劉秀祥回到家鄉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教書育人的第十個年頭,身為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的他,更為人熟知的一個身份,是14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主人公。
“80後”的劉秀祥出生在望謨縣弄林村,幼年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因傷心過度患上了精神疾病。小學三年級時,哥哥姐姐外出謀生,母親病情加重,家庭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劉秀祥身上。
命運的苦難並沒有將他擊垮,反而更加刻苦,小升初時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到縣城中學。從老家到縣城,劉秀祥攜母踏上了漫漫求學路。進入高中,一邊努力學習,一邊利用課餘時間撿廢品維持生計,他累並憧憬着。
2007年高考,他卻因病失利;2008年再次奮戰考到山東上大學,當年9月他再次帶着母親去求學,“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他感動了無數人。走出大山進入大城市,是很多山裏孩子的夢想,劉秀祥也是這樣想的。2012年,劉秀祥即將大學畢業,最初他並不打算回貴州工作,而是計劃在外省找一份好工作,再寄錢回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然而,因為劉秀祥大學期間資助的一個妹妹剛好初三畢業,卻選擇了不讀書,無論劉秀祥怎樣勸都沒有用。於是,劉秀祥毅然選擇回到望謨縣,他要去告訴那些曾經像他一樣貧困的孩子或是迷茫中的孩子,“人生一定要有夢想,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快要放棄時,一轉身我就站在身後。”
“我能給予他們動力,為什麼?劉秀祥能走出來,他們一定能走出來,因為他們不需要像我那樣帶着母親四處奔波,不需要像我那樣艱辛。”劉秀祥坦言,自己通過讀書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想回來告訴山裏的孩子外面的世界很美好。
2012年,回到望謨縣的劉秀祥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同年8月他發起“助學走鄉村行動”,最初主要是進行勸學活動。剛開始是他自己和幾個老師,騎着摩托車走村串寨,四處勸學。因為很多家長的不支持,劉秀祥吃了不少閉門羹。
“曾遇到一個小女孩,由於父母思想落後,初三畢業後,家人就安排外出務工補貼家用。”於是,劉秀祥就騎着摩托車去勸説,無論他怎麼講,學生家長就是不讓孩子回校讀書,半年時間劉秀祥去了12次,最後一次惹怒了學生家長,家長把拴着的狗給放了,劉秀祥被惡狠狠的狗追着滿村跑一頭栽到坎下,後腦勺被磕破了,至今還留有疤痕。
然而,越是這樣,越堅定了劉秀祥勸學的信心。10年來,劉秀祥騎壞了8輛摩托車,遭受不解和謾罵的他卻從未想過放棄,成功讓1800多位學生重返校園。勸學期間,劉秀祥又發現,勸回學校的孩子沒過多久又不見了,主要原因是學生家裏生活困難。
為此,劉秀祥開始了助學活動,最初是他自己出錢,後來又找朋友、找同事借錢。由於捐資助學體量大,劉秀祥就拿着孩子的資料去找縣城的“小老闆”,他去過五金店、餐館、超市等地,用他的話説,“為了孩子,自己可以連尊嚴都不要。”
助學期間,劉秀祥還時刻呵護學生的自尊心。2013年,劉秀祥班上有一位女學生一週內找了他五次,每次都是同一個話題,就是不讀書要外出務工,後來劉秀祥去學生家裏家訪才得知,她媽媽和叔叔智力障礙,爺爺年邁多病,她和弟弟上學,只靠父親一人務農養家。
當時,劉秀祥沒有資助的資源,就自己出錢解決那位女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但是孩子自尊心很強,她看到我資助的還有許多同學,她死活不要,後來就騙她説是對接外面好心人資助的。”
直到那位女學生考上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劉秀祥家裏看到了自己曾經寫給資助人的所有信件,她才知道一直是劉秀祥在資助自己。如今,那位女學生已大學畢業,並回到望謨工作。
2016年開始,劉秀祥圍繞公益講座、教師培訓、學生德育教育、學生資助成立名師工作室,吸引校內、校外的教師加入其中,通過演講,劉秀祥助學活動的隊伍和資源逐漸增加,有教師、企業、愛心人士,甚至教出來的學生也加入進來。
10年間,劉秀祥發起的助學活動涵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生,目前對接資助的孩子有4200多人。10年教育路,劉秀祥見證和參與家鄉的發展,2012年望謨縣1000多名學生參加高考,考上本科僅70人,10年後的2022年,望謨縣全縣參加高考的人數2420人,本科上線人數達1302人,教育質量從黔西南全州掛末提升到全州前三。
“十年教育的生涯讓我意識到,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需要優質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無論他出生在哪裏。”劉秀祥説,未來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充分發揮名師(勞模)工作室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一個都不放棄,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讓更多孩子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作為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同時也是千萬個紮根山區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劉秀祥坦言,自己主要關注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方面,希望充分利用好特崗教師資源和發揮好特崗教師的作用,同時給予更多山區鄉村教師學習成長的機會和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