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姜泓冰 胡慧中
9月8日,復旦大學召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 2023年教師節表彰大會。會上,2023年“鍾揚式”好老師、好團隊名單公佈,10位“鍾揚式”好老師、5支“鍾揚式”教學團隊和5支“鍾揚式”科研團隊獲表彰。93位教職工獲頒“教育工作三十年紀念”榮譽證書。
活動現場,“鍾揚式”好老師代表、基礎醫學院教授雷羣英分享了她回國參與母校建設發展的經歷和感受。
2006年春天,雷羣英從國外回來後,慕名去聽了鍾揚老師的生物信息學課,感受到他的博學多才、風趣幽默,更感受到他堅定理想、追求卓越的復旦氣質,將鍾揚視為自己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行政管理方面的榜樣。10多年以來,雷羣英堅持給學生上課,寓科研於教學,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打造基礎醫學“一體兩翼”育人體系,探索“基礎醫學-X”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從0開始創建“腫瘤代謝實驗室”,堅持為大眾和公益而進行科學研究。“就像鍾揚老師留下的每一粒種子都在努力生根發芽,我們身邊有無數的鐘揚式好老師。”
93位教職工獲頒復旦大學“教育工作三十年紀念”榮譽證書。他們中有專業教師,有行政管理幹部,也有後勤服務職工,30年來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一線。其中,哲學學院教授孫向晨1993年留校任教以來勤耕不輟,在出版專著、行政工作、通識教育方面長期積累、有所創穫,他所在的讀書小組也堅持了20多年。他説,建設“第一個復旦”,不只是在既有的賽道上爭取第一,而是有勇氣、有魄力、有能力開闢新的賽道,實現新的範式,創造新的標準。
新教師代表吳宜家8個多月前剛入職復旦,成為微納電子器件與量子計算機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他寄語自己“靜心種好一棵自己的樹”,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更好傾聽、瞭解學生的心聲,將平等、開放的學術之風傳承下去。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獲評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山醫院周儉教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葛均波院士、趙東元院士、金力院士在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中榮獲獎章或獎狀;趙東元院士榮獲上海市“科技功臣獎”……近年來,復旦教師獲得不少重量級榮譽。表彰大會現場,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校長金力向各類榮譽獎項獲得者代表頒發光榮冊。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系教授龔新高作為教師代表發言時説,授課不只是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而是要通過傳授知識,讓學生獲得創造知識的本領,在授課的過程中創造學生的品質和格局。他嘗試設計了一些特別的課,努力讓學生從“有知識的一代”變成“創造未來的新一代”。
復旦大學領導向各類榮譽獎項獲得者代表頒發光榮冊。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表示,復旦教師要以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學校黨委將一如既往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學校發展全局的戰略位置,全面實施“大先生”培育行動,進一步尊崇師道、弘揚師風,進一步加強培育、激發活力,進一步關心關愛、辦好實事,齊心協力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