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最好的開國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堅,而是他

創業大獲成功,手下管着上千萬人,有什麼感覺?得意、滿足……趙匡胤想必更多的是惶恐。

他原本丘八出身,腦袋拎在手裏,一刀一槍掙下軍功,直至眾望所歸、黃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立刻面臨一個問題:這麼大個攤子,從哪裏下手管理?

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道理誰不懂。問題在於這位創業帝學問有限,既拿不出MBA學位,又沒經過總裁班培訓。一套太祖長拳打得虎虎生風的硬漢,怎樣華麗轉身,變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水煮魚高手?更雪上加霜的是,請了專業人士趙普來做宰相,打理日常事務,偏偏又是個半吊子,聲稱“半部論語治天下”。

口碑最好的開國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堅,而是他


還好,趙匡胤如果只會打打殺殺,不可能坐上帝位,智商、情商肯定都是極優秀的,而且有名的人品過關。帶頭人腦筋好、心眼正,邊幹邊學,辦法會越來越多。

首先,事業上了規模,團隊編制相對複雜,各個部門都有其作用,要尊重每個人的勞動。

祖先崇拜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當上皇帝,有了大出息,必須及時向冥冥中庇佑的祖先報告喜訊。皇帝的家廟稱作太廟,趙匡胤就在太廟裏祭祀列祖列宗。

皇家的儀式典禮,相比普通富貴人家要繁複、豪華得多,平時再節儉,這方面不能省,因為關乎禮制。

磕完頭站起來,只見供桌上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形狀的食盒,名稱也複雜,什麼籩、豆、籃、簋……趙匡胤好奇地問侍臣,都有什麼用處。答覆屬於各色禮器,用於鄭重供奉祖先。

口碑最好的開國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堅,而是他


直性子的皇帝呵呵笑起來:“我的祖宗那裏識得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都撤了。”一聲令下,供桌上都換成了常規食器。

隨着供奉祖先的儀式結束,他回味過來,糾正了自己的做法,對近臣關照:“還是像以前那樣陳設禮器吧,以便儒士輩做好他們的本職工作。”

在古代,禮教是王朝的根基,作為統治者,需要加強而不是削弱這種社會規範。趙匡胤武人出身,能夠迅速扭轉觀念,意識到應該尊重儒士的工作,已經朝着合格管理者邁出了一大步。

趙匡胤的第二個進步,是學會控制自己的燥脾氣,虛己納諫。

雖然不當好漢很多年,使槍弄棒、彎弓射箭仍然是他的愛好。繁忙的政務之餘,抓緊時間去後花園打打麻雀,可以放鬆心情。

這天正玩得起勁,近侍説有大臣請求覲見,彙報緊急事宜。皇帝一貫勤政,急忙命令傳見。

大臣進來後,不急不忙説了一件日常事務。

然後……沒有了。

急性子的趙匡胤很生氣。這是什麼操作,説好的緊急呢,逗朕玩?

這位仁兄也不害怕,反唇相譏説,總比打麻雀緊急。

趙匡胤更加火大,不假思索地提起隨身的柱斧,撞擊那人的嘴巴,打落了兩顆牙齒。

柱斧不是斧頭幫用來砍人的殺傷性武器,而是一款精緻的短柄儀仗器,皇帝喜歡隨身攜帶把玩。

那人也是硬漢子,慢慢彎腰撿起牙齒放到懷中。

趙匡胤冷眼看他舉動,怒問:“你藏好牙齒想告我?”

“我沒地方告陛下,但會去找史官記下這件事。”

趙匡胤被堵得説不出話,楞了片刻回過神來,明白是自己不對,吩咐賞賜金帛,表達歉意和勉勵。

有錯必究,是一個優秀管理者應有的胸襟。

他摸着石頭過河,在管理中學習管理,越來越得心應手。對文臣的安撫有一套,對武將更是駕馭自如。

南唐國主李煜偏安一隅,趙匡胤看看時機成熟,派遣大將曹彬帶兵征伐。

口碑最好的開國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堅,而是他


出於對江山一統、青史流芳的渴望,大宋開國皇帝高度重視這場戰爭。同時,江南是膏腴之地,他擔心戰火一起,生靈塗炭,所以再三囑咐曹彬:仗要打贏,人要少殺。南唐百姓要愛護,投降官員要保全。

左思右想還不放心,大軍出發前,又向曹彬封官許願:“幹得好,回來升你做使相。”所謂使相,即在原有的職位以外,再加一個宰相的銜頭。對於武將,屬於仕途的頂點。

曹彬興高采烈地打仗去了,一年後,不辱使命大敗南唐。他回到京城,眼巴巴等着皇帝兑現諾言。

趙匡胤有點不好意思地開了口:“老曹啊,跟你打個商量。現在還有好多地方沒有收復,你一下子升到使相,以後升無可升,便沒了打仗的動力。不如等等,打下了北漢再説?”

你是老大,你説了算!老曹一臉鬱悶地打道回府。剛進門,就驚訝得合不攏嘴:舉眼望去,家裏東一堆西一堆都是錢!

原來老大暗地裏送來五十萬經濟補償,太爽了!做大官就是圖個錢多,既然有錢了,使相不使相,隨便啦。

趙匡胤為什麼捨不得一個虛銜,而情願大把撒錢出去?孔子説,做國君的要懂得,“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意思是爵位不可以濫施。

用獎金肯定業績,職務上留點進步餘地,才是可持續的激勵機制,趙老大這一招深諳用人之道。

趙匡胤的管理辦法越來越多,他最大的特長也一直沒丟,就是善待下級。

大將郭進長期在外領軍打仗、駐防,軍功赫赫。朝廷給他在京城起一座大宅子,讓功臣家人安居,以免後顧之憂。細心的趙匡胤特意交代下去:要按高標準建造,屋頂一律用美觀的筒瓦。

口碑最好的開國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堅,而是他


有關部門提出了異議:使不得啊,朝廷的規矩,只有親王、公主的級別才有資格用筒瓦。

趙匡胤發怒道:“郭進扼守北漢十多年,邊患不生,我對待他怎麼能不如自己的兒女。別囉嗦,就這麼辦。”

郭進功勞大,但有脾氣暴躁的缺點。趙匡胤常對輪換去郭進麾下的部隊叮囑:犯了罪,在朕這裏可以赦免,郭進是要殺人的,你們好自為之。

皇帝厚道,臣子也會自覺看齊。郭進感受到皇帝的善意,逐漸也在調整脾氣。

他的部下有個軍校,去京城告發郭進造反,被反覆盤問後,不得不坦白實情,原來是郭進御下太嚴厲,此人一怒之下誣告。

趙匡胤下令把這個軍校押送給郭進,任他誅殺,以安大將之心。

郭進這回改了性子,親手釋放軍校,説:你去殺敵吧,立功就升你的官,打敗了就別再來見我。

軍校為之感奮,上前線死戰,果然立功而還。

帶頭大哥的為人,就是團隊的人格標杆。善意層層傳遞,人心一齊,隊伍就好帶了。

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疆土不夠遼闊,武力不夠強大,而且“陳橋兵變”取了後周的天下,也不夠威武,可他卻是史上公認排得進前三位的明君。究其原因,很少皇帝能像他那樣寬厚待人。他會殺人、會犯錯、會無知,但是他養正氣、做正人、走正道,故而不玩套路,也能開創兩宋文明,福澤華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5 字。

轉載請註明: 口碑最好的開國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堅,而是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