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軍銜制的起源
15世紀開始,部分歐洲國家逐漸用軍銜制代替了官銜制。軍銜制正式把士兵納入到軍隊等級體系之中。16世紀,軍銜制已在西歐國家趨於成熟。軍銜制體現了軍人的軍事、業務素養和兵種區分以及貢獻大小。17-18世紀,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開始採用軍銜制。
中國的軍銜制
清朝 “新軍”建立軍銜制度(1905-1912)
中日“甲午戰爭”後,遭受慘敗的清政府決心加強陸軍建設。在張之洞、袁世凱、聶士成的帶領下編練新式陸軍。“新軍”的宗旨是“習洋槍、學西法”。
新軍從組建就採用西師編制、裝備、操法。但人事制度仍未改變。這就使得新軍建設中矛盾重重。清政府為了消除這一弊端,也為了提高軍隊士氣和地位。決定使用軍銜制。通過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時間。清政府新軍軍銜體制正是建立完成。
清朝 “新軍”軍銜的共設置5等15級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上等第一級: 大將軍、將軍、正都統;第二級: 副都統;第三級: 協都統中等第—級: 正參領;第二級: 副參領;第三級: 協參領次等第—級: 正軍校;第二級: 副軍校;第三級: 協軍校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 正兵、—等兵、二等兵
清朝 “新軍”軍銜最高的人是陸海軍大元帥:光緒、宣統;代理陸海軍大元帥:載灃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臨時政府時期(1912.01-08)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繼續使用並改革了軍銜制度,共設立6等16級。
上等官佐:大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中等官佐:大都尉、左都尉、右都尉;初等官佐:大軍校、左軍校、右軍校;士官: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臨時政府軍銜最高的人是大將軍:陸軍總長黃興、海軍總長黃鐘瑛。
北洋政府時期(1912.08-1928)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1912年8月,北洋政府從新制定軍隊軍銜。共設5等15級。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北洋政府時期共授上將軍銜65人,其中包括:段祺瑞、張勳、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閻錫山、馮玉祥等人。
民國時期(1931-1949)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經過多次修訂,民國政府軍銜共設5等18級。
將官: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士官、士兵與之前一致。
民國時期軍銜最高的人是特級上將:蔣介石。
新中國建立後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1955年,新中國正式實施軍銜制。共設6等20級
元帥2級:大元帥(實際未授予)、元帥;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5級:大、上、中、少、准尉(臨時增設);士官3級:上、中、下;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1955年共授予元帥軍銜10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1988年,取消了25年的軍銜制度再次建立。不再設大元帥、元帥、大尉。增設“一級上將”未最高軍銜。由於未實際授予,1994年取消“一級上將”軍銜。最近一次軍銜改革為2010年。
這些各時期的最高軍銜授予者,你都瞭解哪些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