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雖是在明朝後期才出現的,但追溯其淵源,卻有悠久的歷史。
它的先世肅慎、挹婁、勿吉靺、女真,一脈相承,世代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共同居住在東北地區。他們和各兄弟民族一起共同締造了我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共同創造着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滿族的祖先從石器時代開始就已居住在我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並與中原地區有着密切的聯繫。
197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黑龍江省呼瑪縣十八站鄂倫春族人民公社境內,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地質年代為更新世晚期,約距今一萬年。遺址中出土的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等一千零七十件石器,其類型和加工技術與華北地區的石器遺址出土的石器,有許多相似和相同之處。這表明黑龍江流域和華北地區的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
我國東北的廣大地域,還分佈着大量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遺址,在這些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尖狀器、刮削器、石錛、石鐮以及半月形石刀等,和中原、華北地區出土的石器極為相似。
又如烏蘇里江流域古代文化遺存中出土的玉璧等裝飾品,其形制、風格更是中原黃河流域古代文化遺址中所常見的。商周以後,中原和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繫更加密切,這在考古發掘中也可得到充分的反映。如嫩江下游黑龍江省肇源縣白金寶文化遺址,約相當中原西周晚期,其中出土的陶鬲,仿金屬的骨鏃,陶器上仿商周青銅器的紋飾,如回紋、蟬紋等,表明了中原地區商周青銅文化對這一地區影響之大。
從文獻記載看,最先出現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是肅慎。肅慎又稱息慎,公元前二世紀我國著名歷史著作《史記》的《五帝本紀》和《周本紀》,還有更早的文獻《尚書》都提到肅慎和息慎。
公元前六世紀春秋時,《國語·魯語》也有這一方面的記載:“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奢,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其各以方物來貢,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磐,其長尺有咫。孔子關於這段歷史的追述,與上述記載是相符合的,説明當時肅慎族與周王朝已有長期交往。
所以周朝的官吏都把肅慎族的居地作為周王朝北邊的疆土。他們説:“肅慎燕亳,吾北土也。”上面所説的“楛矢石奢”,是古代肅慎族創制的武器。“楛矢”是用楛木(類似荊條的木條)作的箭桿;石奢是用當地的青石製成的石鏃。這種武器的創造是肅慎族對古代文明的貢獻。
【來源:歷史的眺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