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這麼説了,淄重糧草被偷襲這事兒真不是那麼容易,小説中倒是很常見這種橋段,但現實中,糧草一直是重要的戰爭物資,可以説是每一個士兵最大的倚仗,哪有那麼容易被偷襲。
俗話説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這句成語中,我們不難發現淄重糧草在戰爭中直接可以左右勝負,沒有哪個主將敢拿糧草不當回事兒的。
我們就來説幾個典型吧。
一、漢朝後勤
漢朝後勤其實很給力,漢匈戰爭初期,漢朝局勢比較被動,主動出戰的情況並不多,文景二帝時期,漢朝屬守勢,鋸城堅守抵禦匈奴,這時期邊關並不為淄重糧草這事兒擔憂。
但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逐漸改守為攻,主動出擊與匈奴作戰。
這時期,淄重運輸就成了一項大難題,主動出擊不像鋸成堅守那麼簡單,兵器鎧甲人吃馬喂的一切開銷,全部都由漢朝軍隊自己攜帶,匈奴人可不會給漢軍一粒糧食吃。
漢軍能走多遠,全看糧食夠吃多久,可以説這時候糧食就是士兵們最大的倚仗,不存在説前面幾十萬人打仗,後面就幾個人看糧食的。
實際上,漢朝每次對匈奴戰爭,後勤人數都遠遠超過前線作戰人數。
最典型的一戰,就是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匈漠北之戰。
這一戰可以説是漢匈戰爭攻守異位的轉折之戰。
漢武帝以十萬漢騎遠征漠北,意圖與匈奴決戰。為了這一戰,調用了五十萬步軍十五萬批馬作為後勤補給兵團。
真當糧草淄重那麼好偷襲呢?
這五十萬步軍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證前線十萬漢騎的給養,根本就不像各種小説中説的那樣,就那麼幾個人,動不動就糧草被搶了。
古代戰爭中,不能説就沒有糧草被劫的事情,但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前線已經崩潰戰火波及後方的時候。
二、明朝後勤
明朝的時候做的更絕。
明朝糧草運輸其實有相當大的進步,從一路攜淄重糧草,改為哪都有糧草,全國各地都有軍糧儲備倉庫。
如有戰爭爆發,軍隊集結完畢就可開拔,一路行軍每經過一地州縣可隨時補充軍糧軍械。
也就是説明軍在哪,糧食就在哪,一路不存在劫糧一説。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沿途屯糧的辦法並非明朝首創,而是最早出現在唐朝。
沿途屯糧辦法雖好,但也有其弊病,州縣糧草充足自當無妨,但如遇天災必出禍亂,如果這時出現兵禍,極容易造成斷糧的風險。
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明朝受災州縣請求朝廷劃撥軍糧的橋段,而朝廷寧可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從別處徵糧,救濟受災州縣也不輕易劃撥軍糧,原因就在於,如果劃撥軍糧短時間根本補充不起,如遇戰事,一道糧草問題就會給明軍帶來滅頂之災。
總之,軍機大事不可兒戲,糧草之事更是重中之重,沒有哪個朝代敢忽視糧草的重要性。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