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曾國潘與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曾國潘雖是四人中最笨的,但同時也是成就最高的人,尤其是他建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軍,打敗太平天國,徹底扭轉太平天國與晚清政府間的局勢,更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眾所周知,曾國潘是一介文臣,還曾官至正二品的侍郎,科舉過程中讀了二十多年的書,又做了10多年的京官,古人常説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不從事生產,更有總結到百無一用是書生,説的就是古代讀書人的文弱。曾國潘雖然為人處世很有些絕學,但也從沒學過武藝,確實是文弱書生一個。

那麼手無縛雞之力的曾國潘,是如何將一羣來自草根的散兵打造成那個時代最具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湘軍呢?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一、曾國潘“長沙之辱”,湘軍的緣起

咸豐二年,正在趕赴江西主持鄉試的曾國潘,收到了來自家鄉湘鄉白玉堂的噩耗,他的母親江氏去世了,驚聞噩耗的曾國潘如五雷轟動,潸然淚下,之後立即返回湖南,為母親送行。

同時,古代官員的母親去世,必須回家守孝,即“丁憂”,曾國潘仕途順暢的京官當即就做不成了,但這正合曾國潘的意,料理完母親的喪事,曾國潘就自己動手打掃乾淨一間房屋,靜下心來讀書。

事實上,在出發去江西主持鄉試之前,曾國潘早已萌生去意,因為那幾年,曾國潘在京城的日子着實不好過。一是因為囊中羞澀,已無力支撐一家人在京城的生活;二是因為過於正直天真而得罪了咸豐皇帝,使得咸豐帝處處給他小鞋穿;三也是因為對咸豐帝、對晚清政府失望至極,而完全沒了繼續做官為皇帝效勞的意願。

回鄉後,曾國潘抓起了之前放下的“聖人心願”,轉換人生重點,放下官場上的一切,把時間都拿來研究學問,當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就這樣,曾國潘很是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但隨着太平軍揮師北上,朝廷又想起他來了。

咸豐人二年十二月,咸豐帝下旨命各地在籍官員協助地方官員“團練”,以阻擋太平軍,保衞鄉里,曾國潘作為前任侍郎,理所當然也收到了這份旨意。

一開始曾國潘拒絕了,一是要給母親守孝,二是因為他自己是文官,不認為自己能做好帶兵打仗的事,三是他已經對咸豐帝失去信心,所以不肯出山。但在好友郭嵩燾的力勸下,曾國潘很快便意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當下天下大亂、秩序崩潰,皇帝對各地的控制力大不如前,正好是他展示才華、建功立業的時機。於是,曾國潘前往長沙,準備大幹一場。

曾國潘是一個做事認真,一旦下定決心,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所以,一到長沙,他就展現出了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

他先是剿匪,接着除暴安良,開始打擊地方黑暗勢力。他在長沙大刀闊斧的辦事,並實行嚴格恐怖的政策,一時間長沙人人自危,各地土匪不敢輕舉妄動,社會秩序也穩定下來。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但曾國潘也在長沙官場成為眾矢之的,因為他接管了太多權勢,直接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也由此引來了人生中的一大挫折。

曾國潘當時説是協助地方官“團練”,但他卻想自己建一支“湘軍”出來,因此在拉起一支小隊伍之後,他開始進行政治動員,甚至還想將自己權力範圍之外綠營軍(當時的正規軍)納入一起會操,這一舉動得罪了長沙的武將,他們給了曾國潘致命一擊。

綠營軍被挑撥鬧事,圍攻曾國潘的公館,連傷了曾國潘的幾個隨從,曾國潘也差點中刀。而當時整個長沙官場都在看曾國潘的笑話,沒人施以援手。

這是曾國潘一生中的奇恥大辱,也是一次重大的挫折,但曾國潘沒有就此被打敗,認真分析形勢後,他打算“好漢打脱牙和血吞”,帶着湘軍避走衡陽,先蟄伏下來,待強大之後再伺機而動。

而曾國潘正是因為這一次“長沙之辱”,才痛定思痛,堅定了創建正真湘軍的信念,從而出現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軍。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二、湘軍成立之初,困難重重

前面説過曾國潘是文臣,不會帶兵打仗,所以湘軍成立之初,困難重重。

首先是軍隊的制度、軍紀、操練等等,曾國潘完全不懂,一切都要從頭學起。曾國潘很是花費了一番功夫,才把軍隊整治的像模像樣。

其次面臨的一大困難是軍餉問題,曾國潘的“湘軍”其實是以“團練”的名義而建的,朝廷不會撥軍餉,養着這麼多人,銀子從哪裏來呢?別無他法,只能勸大户捐款。

但這實在太難了,曾國潘帶領人勸捐了一年半,費盡口舌,一共才弄到一萬九千兩銀子,這點錢夠做什麼呢?杯水車薪罷了,於是曾國潘強硬起來,強行勒派,不捐款就派兵拘押,確實有夠霸道,招致大户重重怨恨。索性雖然不得人心,但湘軍的軍餉總算暫時到位了。

此外,曾國潘還面臨着一個最大的困難:咸豐帝的瞎指揮。當時太平天國勢如破竹,攻佔了大清很多城市,而清軍則是屢戰屢敗,在太平軍的攻打下毫無還手之力,潰不成軍,很快,咸豐帝就沒有軍隊可用了。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這時咸豐帝想起曾國潘手裏還有一支軍隊,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讓曾國潘的湘軍去增援其他的軍隊,而當時湘軍還不成熟,武器裝備也差很多,如若上戰場,必定會打敗仗。

這是曾國潘絕不允許的,第一次出戰就打敗仗,會重擊湘軍的氣勢和自信心,於是儘管咸豐帝多次讓曾國潘出兵,且措辭一次比一次嚴厲,曾國潘還是以強大的心理素質頂住了壓力。

曾國潘為了能創建一支厲害的軍隊,甚至沒有出兵增援好友,以至於幾個好友都慘死於太平軍手下。可想而知,當時的曾國潘頂住了怎樣的壓力。

也幸好曾國潘頂住了這些壓力,第一次出戰的湘軍以精良的武器裝備和不怕死的精神取得了重大勝利,徹底扭轉了天平天國勢如破竹的局勢。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那麼,為什麼朝廷的正規軍在太平軍的手下毫無還手之力,曾國潘的湘軍卻能如神兵降世呢?湘軍到底有何不同呢?

三、湘軍為什麼這麼“牛氣”

曾國潘雖然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但他也有沒把建軍隊當做兒戲,他反思了綠營軍的錯處,且竭盡全力避免了這些弊端。

01 湘軍發放“厚軍餉”

當時綠營軍的軍餉很低,很多士兵靠軍餉根本不能養家餬口,於是為了能夠生存,幾乎每一個士兵都有副業,比如合夥開茶館、兼職種地、打零工等等,可以説不務正業,軍士的心思都放在了副業上,哪有心思操練呢?所以才會不堪一擊。

曾國潘對這種低軍餉制感同身受,因為在京為官時,他拿的俸祿也很低,生活很艱難。他知道想要軍士全副心思都在操練上,就必須給他們發放足夠生活的軍餉,這在哪個時代都一樣,即使在現代,只有公司給的工資高,員工才會賣力幹活,企業也才能發展的更好。

基於以上考慮,曾國潘給湘軍發的軍餉是綠營軍的5到6倍,足夠湘軍養家餬口,所以湘軍幹勁滿滿,全副身心都投入練兵中。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02 獨特的選拔軍士要求:“選士人領山農”

除了發放豐厚的軍餉,湘軍的軍將選拔要求也與綠營軍不同,概括起來就是“選士人領山農”。也就是軍官大多選拔讀書人,因為武人出身的軍官,讀書不多,文化素養低,不善謀略,而湘軍的將領大多是讀書人,在可以考證的179名將領中,有104名是讀書人出身,從這個比例就可以看出,曾國潘更看重讀書人,因為他認為謀略和精神力量遠大於身體力量。

而士兵則選擇年輕的農民,綠營軍出身和退伍的軍人一概不要,中國古代有一句俗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説的就是當時的兵士大多是地方上的地痞流氓、遊手好閒之流。這些人曾國潘是一律拒之門外的,所以湘軍大多都是樸實能幹、身強力壯之人。

優秀的將領和士兵帶給湘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能打敗太平軍也是能預料到的了。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03 招兵“將必親選,兵必自募”

此外,湘軍還有一條制度:“將必親選,兵必自募”。就是説將領由曾國潘親自選拔,而兵士則由各將領自己去招募。

這也是曾國潘在總結綠營軍潰敗的原因後得出來的方法,當時的皇帝害怕武將擁兵自重,十分重視兵為國有,所以每逢戰爭,總是“東抽一百,西撥五十”,臨時組成軍隊,以至於將軍和士兵互不熟悉,不能配合作戰,也不會相互救助,這樣的軍隊即使由諸葛亮來指揮也打不了勝仗。

對於“將必親選,兵必自募”這樣的做法,曾國潘則是基於一種最樸素的認知: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親自招募人,將軍和士兵之間會相互熟悉,將軍就知道怎樣來發揮每一個人長處,而士兵之間有平時的情分在,也會更團結,這就是湘軍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重要來源。

也就是基於以上3點,曾國潘帶出了赫赫有名的湘軍。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曾國潘雖是文臣,但卻以其堅韌的毅力和別具一格的帶兵思想和治軍理論,組建了一支由草根出生的湘軍,並帶領湘軍殲滅了太平天國,最終登上了權利的巔峯。不得不説,其為人處世,為官、治軍之道都是值得後世學習和借鑑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3 字。

轉載請註明: 軍事門外漢曾國潘,如何把一羣烏合之眾,打造成戰無不勝的湘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