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以及趙匡義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對兄弟皇帝,其中不同其他的是趙匡胤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義能成為趙匡胤之後的第二任皇帝也有其特殊能力和氣運。趙匡胤登基後,趙匡義因為避諱,特意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改為趙光義。但改名卻不能改掉他的野心,不管斧聲燭影是否為真,結局則是趙光義登基為帝,名為宋太宗。
當時趙匡胤的長子名為趙德秀,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本可入主東宮,但卻不幸早夭。趙德秀死後,繼承權便到了趙德昭頭上,不過當時趙德昭有個四弟,名為趙德芳,頗為賢良,甚得趙匡胤喜愛,如果趙光義不插手的話,那下一任皇帝便會在他們二人中抉擇了。 趙德昭是趙匡胤跟孝惠皇后生的第二子,也就是嫡子,史書記載,趙德昭為人沉穩,平日裏不苟言笑,頗有心計。
公元964年時,趙德昭出閣,按照以往約定俗成的做法,皇子出閣後,便會被封王。但趙匡胤卻沒有如此去做,因為他覺得趙德昭還有些年幼,應該多讓他鍛鍊一下,之後再封其為王,所以趙匡胤便任命其為貴州防禦使。 其實從這也可以看出,趙匡胤是很重視趙德昭的,畢竟當時嫡長子已死,趙德昭按例便可封東宮太子,所以趙匡胤才想鍛鍊一下趙德昭,好讓他日後有能力去坐穩太子之位。若是趙匡胤不重視這個兒子,完全可以照例封他一個王,之後便不管不問,倒也省心。 趙德昭做貴州防禦使期間經歷了何事,史書並無記載,但其之後卻被升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如此提拔,雖然跟趙德昭皇子身份有關,但也不難推測出趙德昭定然在貴州做出了一番成績。如果趙德昭按這樣走下去,別説封王了,便是成為宋朝下一任皇帝也是極有可能之事。 但可惜,趙德昭還未被封王,趙匡胤便駕崩。
趙光義登基後,對趙德昭這個親侄子也挺不錯,封其為侍中,以及武功郡王,並在他上任第三年時,又加封趙德昭為檢校太尉。同年,趙德昭又娶了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兒王氏為妻子,之後趙光義下令,加封王氏為韓國夫人。不過這些都是表面功夫,趙光義內心始終在提防着趙德昭以及趙德芳。 公元979年,趙光義出兵攻打幽州,趙德昭也隨軍而行。
一天夜裏,趙光義突然離奇失蹤,軍中便有些慌亂。眾所周知,趙匡胤是馬背上得來的天下,所以他手下舊將很多,恰巧那時攻打幽州的軍中便有昔日趙匡胤舊將,而且人數還不少。這些人不太認可趙光義,所以便有人提議趁趙光義不知去向,不如即刻立趙德昭為帝,趙德昭卻並沒有同意。分析一下,趙德昭沒有同意,估計有兩個原因,一呢他覺得趙光義不可能失蹤,這或許是對他的考驗,二呢他真的認可了趙光義為帝,自己沒有了野心。 之後趙光義果然歸來,得知了此事後,趙光義有些惱怒,不過也沒有興師問罪,多半是為了穩固軍心。結果,北伐並不是很成功,趙光義回到京城後,更加悶悶不樂,朝中不少大臣都心驚膽顫,唯恐趙光義拿他們出氣。當時北伐時的太原之戰,有不少人立了大功,按例班師回朝後,是要按功行賞的,不過趙光義因為心情不好,就一拖再拖。 後來趙德昭便去找到了趙光義,跟趙光義談及此事,趙光義卻怒火沖天,並對趙德昭吼道:“等你做了皇帝,再去給他們封賞吧”。
退了朝後,趙德昭便自殺了。趙光義得知後,連忙趕到趙德昭府中,抱着趙德昭的屍體,痛哭不已,説“痴兒何必如此?”趙光義的痛哭,誰也不知道是發自內心,還是虛偽的表演,但趙德昭的死,絕對和他脱不開關係。畢竟趙德昭身份太過敏感,趙光義的登基又不光彩,他對趙德昭説出這樣一番話,更像是一個催命符,趙德昭也多半看出了其叔父的用意,這才自殺,以表清白。 只是可惜了趙德昭,本來可能當上皇帝,卻死的如此窩囊,再次證明了皇家無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