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古代打仗之所以先攻下城池是因為:一是可以以此為基地,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二是防止敵軍截斷糧道。當然也有些天才的戰略家,直接突擊敵軍後方,這樣做的時候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保證行動夠快,能夠快速達成戰略目的,快速撤退。

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我國古代的城池一般指城牆和護城河的組合,是一個具有防禦性質的軍事建築。

城池存在的意義首先是儲存軍事物資,如糧草、武器等,另一個作用是對步兵的保護。在古代,除了重甲步兵以及長槍兵等兵種外,騎兵天生對步兵有着壓倒性的優勢,因此行軍打仗時,城池可以使步兵免受騎兵的攻擊。

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而繞過城池則多有不便,一是增加行軍距離,使得行進的時間增加;二是繞過城池後容易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糧道還有可能被對方掐斷。

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因此,繞到後方也是可以的,關鍵是看能不能快速的達成戰略目的,會不會有被包抄的危險,達成目的後能不能迅速撤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5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打仗,為何多數要攻下城池,繞後方不行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