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宋高宗趙構傳位給宋孝宗趙昚,是因為宋太宗趙光義一系的後裔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國一網打盡了,所以才選擇宋太祖的後代趙昚繼承了自己的帝位。
其實這個説法是錯誤的,在靖康之變中被一網打盡的只是宋英宗的所有後裔(除了趙構)。宋英宗只是宋太宗第四子趙元份的後代,可是趙光義有九個兒子,這樣看來,當時宋太宗一系的後人大有人在。
比如南宋建國之後,皇室中實力最強的就是齊安郡王趙士?,他是大宗正,趙構就是在齊安郡王和孟太后(宋哲宗廢后)支持下才登基稱帝的,還有苗劉兵變時正是齊安郡王的鼎力相助才得以把勤王詔書傳遞出去。其他地位比較高的還有濮王趙仲湜、瓊王趙仲儡以及趙仲湜的幾個兒子,親王郡王加起來得有十幾個,這些都是跟宋高宗血脈很近的宗室人員,而且這些人因為戰爭頻發的原因許多人都是有軍職的!所以説,宋太宗一系在南宋其實實力還是蠻大的!
既然有這麼多宋太宗的子孫,為什麼趙構偏偏從宋太祖的後人中選擇儲君呢?我認為正是宋太宗一系的勢力太大,所以趙構才把他們排除在皇儲的人選之外!這個説起來就跟趙構本人有關係了,他的皇位來得不正,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是因為靖康之變的緣故才繼承帝位的,他是被推舉上位的。
這樣一來,趙構的心中始終有一道坎,那麼既然自己可以被推舉為皇帝,其餘的那些太宗子孫也有可能被推舉為皇帝啊!畢竟,趙構自己在位期間的名聲又不是很好,拿趙構來説,他跟金國人打仗吧!得從民間搜刮大量的物資供應軍隊,這樣一來民怨沸騰;不跟金國人打仗吧!愛國的文臣武將又會罵他不思靖康之恥,一味的貪圖享樂。
所以趙構不僅時刻防範武將造他的反,他還得防範宗室人員。他是絕對不會選擇宋太宗系的後人做儲君的,如果他這樣做了,保不齊哪天儲君跟龐大的家族勢力聯合起來,以不發動北伐迎回二聖的名義把他拉下馬,簡直是易如反掌!
因此,趙構只能選擇宋太祖趙匡胤一系的後人來做儲君。為此,趙構還編造了一個夢,説太祖皇帝趙匡胤託夢給他讓他立太祖一脈的子孫繼承皇位!這都是鬼話,根本原因是宋太祖的後人經過將近兩百年的繁衍,後人大多都混得跟平頭百姓也差不多,宋太祖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長達成人,一個是燕王趙德昭,另一個是秦王趙德芳,這兩兄弟的後人絕大部分對趙構沒有威脅!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安定郡王(燕王趙德昭其中一支後裔)一系,當時的安定郡王是趙令畤,他是著名的詞人,仁德寬厚!因為安定郡王這一支的身份地位比較高,因此燕王趙德昭所有的子孫全部被排除在皇儲人選之外,理由跟宋太宗子孫一樣,家族勢力太強!
排除了所有能威脅到自己皇位的人之後,宋高宗把目光投向了秦王趙德芳的後人身上!趙德芳得到了南宋時期基本都混得很差了,這讓宋高宗趙構十分滿意,要的就是這種小門小户的宗室子弟。只有這樣,儲君才對皇帝本人構不成威脅,而且當了儲君之後肯定對皇帝感恩戴德,如果不是宋高宗趙構的恩典,他們這些跟平民一樣的宗室子弟怎麼可能有朝一日繼承大統呢?
趙構一連挑了兩個孩子養育在宮中,一個叫趙伯琮,一個叫趙伯玖(宋孝宗趙昚),這二人都是秦王趙德芳的後人,而且父親的身份都很低!比如趙伯琮的父親,僅僅是一個從八品的武官,而趙伯玖的父親也不過是個八品的文官,他們根本對宋高宗構不成一點威脅!即便是宋高宗百年之後,也不會出現新皇帝去認親爹的事情,因為您想想新皇帝就算是把地位那麼低的親爹認了過來,對自己只能是弊大於利!這跟北宋時期的“濮議”是有着本質區別的,宋英宗認自己的親爹濮王,那是因為濮王本來身份就很高!
我覺得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宋高宗怕自己親身容易送神難!因為,趙構在民間選養子的時候剛剛二十五歲,雖説自己被金兵嚇得喪失了生育能力,但是他畢竟不是先天不孕不育,他還年輕,難保不會經過治療之後恢復了啊。如果趙構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肯定是選擇親生兒子做儲君啊!
那麼這時候,這兩個小門小户的養子説送出宮就送出去了!如果養子是大宗子弟,而且家族勢力強大,再讓他出宮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搞不好都會鬧出兵變。
不得不説,宋高宗趙構真是心思縝密眼光獨到,事實證明他的決定真讓他獲得了最大的成功。養子趙昚廟號是孝宗,趙昚對養父趙構的孝順無微不至。趙構禪位那天,天降大雨,趙昚當時也是四十大幾的人了,他冒着大雨一路小跑扶着趙構的車駕把趙構送到德壽宮,趙昚真是當得了這個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