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護國運動是一場由雲南首義,普及全國的轟轟烈烈的,但對帝制的復辟,維護共和體制的運動。它先後歷經半年,推翻了袁世凱的復辟,使中華民族開創了一個民主的新時代。護國運動背景就是從袁世凱復闢開始的。
護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統治,創建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然後這個新興的民國,還沒有滿百天,就被袁世凱竊取了。
在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之職,實行獨裁政策,企圖破壞中華民國的革命成果。袁世凱企圖消滅萌芽之中的國民黨,下令取消國會,獨斷專行。此舉,也意圖贏得日本對中國復辟帝制的支持。在孫中山、李烈鈞等人的領導下,於1913年發動了討袁戰爭,也被稱為“二次革命”。但是由於國民黨內部的軟弱和不團結,最終導致了本次戰爭的失敗。
日本為了統治中亞地區,強迫袁世凱政府簽訂了著名的“二十一條”。企圖把中國的政治、軍事和財政,全都控制在日本的強權之下。
更有甚者,在1915年,袁世凱令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六人,組成了“籌安會”,這是一個以“學術團體”為招牌,實則是協助袁世凱恢復帝制的一個組織。這樣的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組織,鼓吹恢復帝制的重要性,企圖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自己為中華民國皇帝,將次年的年號改為“洪憲”。倒行逆施,企圖在中國恢復帝制。
護國運動背景實則是一場中國未來走向的角逐,是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制的決戰,也是對外強的一場生死決戰。在同年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在雲南宣佈起義,和袁世凱政府宣戰。
護國運動在哪爆發
説起護國運動在哪爆發,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一定會記得,護國運動是由雲南軍閥唐繼堯領導和指揮的,因此,護國運動在哪爆發,答案是雲南昆明。
護國運動劇照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公然宣佈復辟帝制,改國號為“洪憲”,欲成為“中華民國”皇帝的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感,亦成為護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索。
12月23日,雲南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隨即宣佈雲南獨立,起草“討袁檄文”通電全國,闡明“擁護共和”立場。12月25日,雲南都督府成立,唐繼堯任都督,組建約兩萬人的討袁護國軍,在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將領的親自指揮下進兵四川、貴州、廣西等地,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終於爆發。
在各路大軍的聯合打擊下,袁世凱的北洋軍隊接連受挫,遠在京城的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南方其他各省紛紛宣佈獨立,一時間,剛剛建立起來的“帝國”面臨着岌岌可危的局勢。
數月後,難以承受多方壓力的袁世凱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歷時近三個月之久的復辟鬧劇,在全國人民的一片聲討中戛然而止。隨着袁世凱本人的一命嗚呼,聲勢浩大的護國運動也於1916年7月14日落下了帷幕。
憶昔唐繼堯發表“討袁檄文”時曾聲稱“所擁護者為固有之民國”,由此可見,護國運動是一場保衞民主、擁護共和的偉大聖戰!堅持“民主共和”的立場,符合當時全國大多數人民的意願,因此,不管護國運動在哪爆發,都不能阻止民眾反帝反封建意識的覺醒,亦改變不了袁世凱倒行逆施的復辟行徑最終將招致失敗的命運。
護國運動經過
護國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內戰,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從而逼迫袁世凱取消了帝制,恢復了共和體制,下面來介紹一下護國運動經過。
護國運動的首領之一唐繼堯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宣佈恢復封建帝制,將第二年改元“洪憲”。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震驚和各界人士的反對。
1915年12月25日,以蔡鍔、唐繼堯等人為首的雲南督軍,宣佈起義,建立雲南都督府,稱“護國軍”。並通電全國,聲明起義的目的是反對袁世凱的復辟和擁護共和體制。27日,唐繼堯通過會議的決定,宣佈雲南獨立。並由唐繼堯任雲南都督。
消息傳到北京後,袁世凱十分憤怒,他將和蔡鍔、唐繼堯有關的人一律撤職,並通告各省,一起討伐雲南。之後袁世凱又派遣三路大軍,約八萬人,從四川、湖南和廣東等地進入雲南,企圖剿滅雲南起義軍。
1916年1月16日,蔡鍔所部和率先進入四川的北洋政府的討伐軍發生激烈的戰鬥。27日,貴州督軍劉顯世宣佈在貴州起義,策應蔡鍔在四川等地的作戰行動。起先,護國軍因為糧草的缺乏,逐漸陷入被動,之後發動反擊,於3月19日,將敵主力擊潰,並迅速收復失地。
1916年1月下旬,由王文華等人率領的護國軍,主動與盤踞在湘西地區的袁世凱軍隊交戰。同樣在3月底,將敵擊潰。
1916年2月20日,由李烈鈞率領的護國軍,在滇桂邊境,和北洋政府的龍覲光所部激戰。雙方一度陷入僵持狀態。其後寧武將軍陸榮廷在廣西宣佈獨立,也加入了護國運動的戰鬥之中,勝利的天平開始朝着護國軍一方傾斜。3月底,護國軍取得全線勝利。
其後,陝西、四川、湖南等省,也相繼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之下,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恢復共和。護國運動經過近半年的戰鬥,終於取得了勝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有着特殊意義的運動。
護國運動的意義
護國運動作為中國近代除辛亥革命之外,由中國資產階級獨立領導的又一次革命運動,最初是從雲南開始的,這個革命粉碎了袁世凱作為民國大總統,利用職權之便,在中國延續封建帝制的陰謀,從而使得民主共和制得以再次實施。但是就其最終結果來看,並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武力統治。 那麼護國運動的意義是什麼呢?
護國運動圖片
關於護國運動的意義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在袁世凱復闢之後,將他從封建帝制的舞台上拉了下來。當然這也是護國運動的目的所在。
在護國運動爆發後,袁世凱被迫退位,這也就意味着“洪憲”帝制被推翻,《臨時約法》再次被確定了地位,同時還有國會也再次有了其存在的意義。從這一方面來看,護國運動無疑是一場勝利的革命,但是就結果看,護國運動跟辛亥革命有着很強的相似性,眾所周知,辛亥革命的勝利屬於袁世凱,關於護國運動,其勝利果實則是歸屬於當時的北洋軍閥最高統治者段祺瑞所有,也就是説國家政權並沒有因為革命而發生轉移,中國依舊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另外就是,護國運動的意義其實應該是辛亥革命的延續,通過護國運動的開展,成功的結束了袁世凱的封建統治,其最直接的意義就是徹底的封死了在中國思想封建帝制的所有可能,並且使得中國再次開始實行民主共和,由此來説,它實際上是挽救了中國,進一步的鞏固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實,在歷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筆。
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
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在民國時期發生的兩件大事。一個在歷史上很著名的褒貶不一的人物貫穿了這兩件大事的始終,這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軍閥、民國時期的大總統——袁世凱。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有着因果關係的。
二次革命照片
二次革命是護國運動的起因。因為當初袁世凱想要破壞大家辛辛苦苦建立的民國,成全自己的帝王夢,所以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自從宋教仁被殺之後,幕後的真正凶手是誰,大家心知肚明。於是類似於孫中山這樣的想要捍衞民國的人士,組織軍隊征討袁世凱,可惜最終失敗了。在袁世凱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掀開稱帝之後,引發了護國運動。
這是中國國內有名的一次內戰,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反對袁世凱對自己的統治。袁世凱焦頭爛額之下,和列強達成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協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在稱帝心切之餘簽訂的二十一條。其中各項協議,簡直為中華之屈辱,後來護國運動最終是成功了,可惜了袁世凱的稱帝夢只持續了那麼短短的一段時間,便被迫取消了帝制。後來,眾叛親離的袁世凱在重重壓力之下抑鬱而終。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中國近代時候發生的大事件,在此之後又發生了有名的護法運動。雖然這些運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且並沒有改變中國軍閥當政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