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半百的支教夫婦:“婦唱夫隨”只為初心
何天宏為學生輔導功課。
衣霞帶着孩子們手繪校園牆面。
今年49歲的衣霞老家在新疆,説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歌聲也十分清亮。6月23日,在廣東陽江陽春市河朗鎮新陽小學,記者見到了身兼班主任,語文、美術、音樂老師於一身的衣霞老師。
作為志願者,衣霞和今年54歲的愛人何天宏一起,在2019年加入了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山區計劃“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共青團廣東省委希望工程服務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衣老師和何老師夫婦是“特殊的支教老師”。“與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他們年長,有工作經歷,人生閲歷豐富,女兒也教育得很成功,孩子們可以得到更豐富的學習感受,我們非常歡迎。”原本夫婦倆計劃只支教一學期,圓了“支教夢”後,就駕車去全國旅遊。然而還沒等第一學期結束,衣霞與愛人便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繼續支教。衣霞説,“因為孩子在那裏,這是我們初心的抉擇。”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馮秋瑜
“支教夢”26年後終實現
課間休息時,年齡已近半百的衣霞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支教夢”。“1992年,我看到郵局發行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姑娘’的一套電話磁卡,為之震撼。而後從電視上看到了關於支教的宣傳片,到山區支教的想法就在心中埋下了種子;在之後的時間裏,我成家、生子、工作……二十幾年的時間裏一直都在關注着支教,心中的這個夢從來沒有被遺忘。在女兒高考前一年,我覺得實現夢想的時機就要到了,就開始上網查看教學視頻並和愛人一起模擬教學……為支教做好準備。2018年8月,女兒考取了澳門科技大學葡萄牙語專業,我和愛人就把一年四季的衣物、被褥、廚房的鍋碗瓢盆帶上,一起踏上了支教之路。”
衣霞與何天宏都來自新疆烏魯木齊,衣霞在郵局工作18年,後在家相夫教子;何天宏1984年入伍,2015年退休,充裕的時間為他們攜手支教做好了鋪墊。“對於我們去支教,身邊的朋友其實是不解的。”衣霞説:“他們覺得,我們放着安逸的生活不享受,跑去人生地不熟的偏僻山村受苦。然而當你用真心對待這羣孩子,融入他們的生活後,你會發現他們的世界需要我們,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讓我們無法視而不見,山村教育的現狀讓我們無法停下支教的腳步。”
湖南寧遠縣楊柳橋村是他們支教的第一站。“那裏的每個孩子都刻苦、用功地學習,支教期間,取得的好成績也令人欣慰。”到了2019年7月,支教一年時間結束,衣霞和丈夫負責的一年級語文科和數學科,在期末考試中分別獲得了96.78和92.56的平均分,位列全縣村小第一和第三位;隨後,夫婦倆繼續南下廣東加入“鄉教計劃”,成為廣東陽江陽春市河朗鎮新陽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
“先讓孩子喜歡上自己”
總結在湖南的支教經驗,結合班級現狀,衣霞不斷調整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在上好主課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上一節副課,包括音樂、體育、美術和思想品德。2019年9月開學,衣霞給孩子們上的第一堂課,是“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交通常識、消防、防溺水、防校園欺凌、防性侵。而丈夫則負責數學、體育、品德課。經過四個月的教學,孩子們守紀律、講文明、講禮貌越做越好,逐漸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熱情不斷提高。
衣霞坦言,班裏的孩子們總體來説基礎較差,學習能力有所欠缺,通過單純的講課難以解決問題。她想方設法通過畫畫、玩拼圖等方式,提升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大半年過去,孩子們的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
“我們自己都當過小學生,心裏很明白,往往學生喜歡哪一科的老師,哪一科就會學得好。”所以,衣霞當老師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喜歡上自己。為了豐富課間生活,衣霞帶着孩子們一起動手,在教室門口畫下了兩個跳格子的“遊戲房”;丈夫何天宏則發明了“捲紙筒曲棍球”比賽,找來竹竿和廢舊的捲紙筒粘牢在一起,驅着球前進,孩子們一到下課就玩得不亦樂乎。每週五,衣霞會給孩子們開總結會,表揚當週進步和表現優秀的學生,並且經常家訪。經過夫婦倆一個學期努力,班裏30個孩子有14個得分都在90分以上。
“年歲大不耽誤上網課”
而在今年疫情期間,衣霞夫婦倆也給孩子們上起了網課,每天每人上兩節,但她丈夫犯了胃病,有時難受得連飯都吃不下;疫情期間看病不便,衣霞的朋友介紹了一位中醫大夫遠程看診,衣霞就通過視頻學習針灸、艾灸來幫丈夫治療。
何天宏因為患病而瘦了18斤,後來稍有好轉,就在病牀上建了兩個一年級的數學學習羣,繼續上網課。“我們年歲大了,每天在手機上改作業,眼睛很難受,但都會一絲不苟地堅持完成。”
上網課期間,衣霞看孩子們在家裏悶得難受,就結合着手語,錄了一個歌曲《少年》的視頻來鼓勵孩子們。她還在網上組織了唱歌、跳舞、美術、書法、朗誦比賽,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因為這段在網上和孩子們交流的特殊經歷,衣霞寫下了自己的心聲:“歲月如流雙鬢已染,身已半百心未老。支教兩年初心不改,婦唱夫隨兩相悦。”
“把愛心留給孩子”
有志同道合的愛人支持與陪伴,衣霞的支教生活充實又豐富多彩。在他們支教駐地的宿舍裏,一切都很簡單,飯桌旁大大小小的飯盒裏裝着五穀雜糧,油鹽醬醋等調味品則被放進了飲料瓶裏。每天吃完晚飯,夫妻二人就面對面坐着批改一天的作業,樂此不疲。
週末有空時,衣霞夫婦倆會在附近走走逛逛,感受當地獨特的風情。他們會和鎮江村民學着錘草、編草籃、幫助村民們在網上銷售農產品等。而在澳門讀書的女兒有空時也會過來陽江,給學校裏的弟弟妹妹們講繪本;目前唯一讓衣霞擔心的就是家中老父親的身體,“老父親身患重病,視頻聊天也一次比一次口齒不清。前些日子父親還跟我説不要支教了,但為了孩子們,我必須要堅持,等放假了我會第一時間飛回去陪父親。”
“支教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衣霞説。山區孩子的想象力不亞於城裏的孩子,就看老師怎麼去引導。“當我們愛他人的時候,自己的心也十分充實。我們希望把愛心留給孩子,誠信留給家長,初心留給自己。我們願意一起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