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隨筆
◆《日本新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翻開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的時候,我感覺這書頁格外的沉重。因為,這一卷講述的是漢代“飛將軍”李廣到其孫李陵一家三代的英雄傳奇故事。要知道,司馬遷在那盞青燈下撰寫這篇人物傳記的時候,已經因為遭受宮刑而失去了男人的生命之根。而他遭受宮刑的原因就是因為在朝堂上為李廣將軍的孫子、降將李陵説了幾句在他看來是實情的“實話”。此時此刻,司馬遷面對着片片竹簡,內心肯定猶如十五吊水桶——七上八下的。
司馬遷以激情、仰慕的筆觸,勾勒出西漢著名抗擊匈奴的將領李廣的如畫人生。出身於“世世受射”英雄軍人家庭的李廣,自幼練就一身“用善騎射”的本領。李廣曾經自豪地説過,“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也就是説,他親身經歷過西漢王朝征伐匈奴的全部戰鬥過程,是久經沙場的職業軍人。
司馬遷精心選擇了李廣參加的上郡遭遇戰、雁門出擊戰、右北平之戰以及隨大將軍衞青勇擊匈奴的四個典型戰例,按時間順序娓娓道來。從這裏,人們可以看到李廣驍勇善戰,機智勇敢,膽略過人,從容鎮定,臨危不懼,使匈奴聞風喪膽;從這裏,人們可以看到李廣輕財愛士,身先士卒,忠實誠信,深得廣大將士的敬重;從這裏,人們可以看到李廣屢建奇功,在處境坎坷,蒙受委屈的情境下,仍然忠於職守,輾轉疆場。
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李廣治軍簡易,體恤士卒,“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他率領士兵在作戰途中,“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結果是“士以此愛樂為用”。
儘管如此,李廣最後“官不過九卿”,“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特別是在最後一次漢與匈奴的決戰中,人為地造成60多歲的老將軍李廣自殺的悲劇。得到這個消息,“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讀到這裏,目睹着獨裁體制下的人才悲劇,怎麼能不痛心疾首!
寫到李陵的時候,司馬遷僅僅記錄了事實,説他歸降匈奴之後,漢武帝滅其全族,全國人民唾棄他。在這裏,司馬遷並沒有涉及自己的身世遭遇,顯示出一個史學家的職業素質。在這裏,應該向司馬遷再次鞠躬,再次致敬!
或許因為這樣,《李將軍列傳》成為司馬遷《史記》中的著名篇章。“飛將軍”李廣也因此千古傳誦不絕。
應該注意的是,司馬遷在《李將軍列傳》後,寫的是《匈奴列傳》,接下來寫的是《衞將軍驃騎列傳》,也就是漢代抗擊匈奴名將衞青、霍去病的合傳。司馬遷這種“我、敵、我”的插隔式佈局,既想表現他們都是征伐匈奴的核心軍事人物,又想表示他們各自也有不同的特點。當然,在他們當中,司馬遷最為敬仰的是李廣將軍。(2020年6月5日寫於東京“樂豐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