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高考作文教學核心——培養學生説明力和證明力

新形勢下,高考作文教學核心——培養學生説明力和證明力

面對統編新教材,面對新的課程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它拋給語文老師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新的課程標準,如何進行作文教學呢?核心在哪裏?

一. 新課程標準要寫什麼呢?

它給我們語文老師的任務是什麼呢?要教會我們的學生什麼呢?

第一,就是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藉以提高審美鑑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第二,學會論證寫作,應該學會評説國內外大事或社會熱點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學習表達和闡發自己的觀點,力求立論正確,語言準確,論據要恰當,講究邏輯。要求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們要學會反駁,能夠做到有理有據,以理服人。

第三,還得學會實用寫作,學習運用簡明生動的語言,進行介紹比較複雜的事物,説明比較複雜的事理。並且要讓學生學習會談,談判,討論以及紀要,活動策劃書,計劃,制度等常見的文書,應聘面試的應對,面對大眾的演講,陳述和致辭;也可選擇新聞傳媒類的,譬如:新聞,通訊,調查,訪談,述評,主持,電視演講與討論,網絡新文體(包括比較複雜的非連續性文本);還可選擇知識性讀物類的,如複雜的説明文、科普讀物、社會科學類通俗讀物等。

要讓我們的學生懂得撰寫內容提要和讀書筆記,學習體驗概括、歸納、推理、實證等科學思維方法,把握科學與文化論著觀點明確、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精練等特點。

還得讓我們的學生懂得撰寫讀書報告、語言專題調查報告、小論文,並在專題討論會上發表自己的成果。因為這些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考已經慢慢的貼近生活實際了。這是一個趨勢,一個方向。

二.面對新課程標準,它對我們的學生有哪些要求呢?

學生要學會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書面表達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進一步提高記敍、説明、描寫、議論性、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能夠推敲、錘鍊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學生應該學會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他們能夠在45分鐘裏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三、面對新課程標準,考試要寫什麼才好呢?

1.面對學業考試,它的要求是能夠總結性寫作,不要違背新課標,那就行了。

2.而面對升學考試,必須學會總結和外向。外向,包括左邊和右邊。左邊不要違背課標;右邊必須符合大學的一般需求。而不是特殊需求。

目前階段的高考是讓孩子們達到適應大學繼續深造的素質準備的,大學不只是中文系,文學院,大學對高考語文的要求是適應所有的專業對理解,分析,表達的語文準備,大學生最重要的基本語文素質是説明力和證明力。

四.面對新課程標準,我們作文需要訓練什麼呢?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首先要訓練學生寫結構層次;其次,就是要訓練寫真情實感。

1.寫作與套作。

我們應該把“套作”當作為“中性詞”,它不是貶義的。

我們要利用好“套作”,來訓練考場寫作的模式。

作為語文老師,一般認為世界上有兩種最令人討厭的文章腔調:一種是雞湯腔;一種是作文腔。

其實,“套作”是有價值的,它是抓手,必須先學會它。

理由:

(1).它是寫作規律之一。套作就是模仿,模仿寫作就是寫作的形式規律。

(2).它是不漫遊的範圍。所有的優秀作品都離不開幾種表達方式,如果離開,就可能不知所云。

(3).它是教育的方法。總結典型模式是教育必有的手段和過程。

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套作得有靈魂,不要被“套作”套死了。

不管怎麼樣,必須得有真情實感。那麼所謂“套死”,就是隻有形式,沒有真情實感了。

2.逃離套死的度。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必須讓學生知道幾個檢驗點。

(1)主題切合度檢驗——不囿於美文,更不要天花亂墜。

如果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能應準主題,而事例論據和理論論據是遊離的,這絕對是不行,絕對是低分的。切題真的很重要。

(2)要求切合度檢驗——不固於形式,如果只管那無厘頭的引用中外古今事理事例,那就很危險了。這是不允許的。不是所有考場作文一定都要引經據典,面對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我們必須所有的綜合要素都得適合,還得注意文體特點。

(3)邏輯自足度檢驗——不流於硬件。面對整篇作文必須考慮開頭,中間和結尾都得符合邏輯思維。因為邏輯是作文生命。

五.面對新課程標準,怎麼來看待高分作文呢?

高分也有幾種,有一種是真高分:寫得好,評得好;還有一種是假高分:寫得不好,評得好。

它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呢?

1.標準的相對性,因為每年卷子評出3%優秀作文,每年評出10個滿分作,去年是多少今年不能少,這也是我們經常説的硬性指標。

2.評委的相對性。還有就是評卷老師的水平不夠,看不出,愛好偏差有失衡,眼界有限寸裏光,歪打歪着而導致的。

譬如:最近的浙江滿分作文,那篇《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滿分的文章有三種情況:

1.是無懈可擊。確實完美無缺。

2.愛才心切,看到有過人之處的學生,那種情不自禁地給予。

3.矮中拔高,沒有好的作文,只有這樣的作文才算可以的。

(二).面對《生活在樹上》該不該得滿分呢?

(1)説該的:部分理論界,部分中學界,部分其他讀者。

理由:中學生能夠寫出這等水平難以置信,好。説明他看書多,立意絕,文字功夫深。

(2)説不該的:多數各界。理由是晦澀論,邏輯論,導向論,公平論。也就是不符合高考考場的寫作要求。違背新課標宗旨。

(3)怎麼確定該不該:不要一根筋,要綜合全局,尤其要看前提。大前提:所有高考作文的前提是“高考”。

這篇作文形象地反映出: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總體上還在“樹上”,這與十幾年來的傳統(十幾年以前的傳統不在內)有關、與語文老師的文字情結有關、與高考閲卷的“覺悟”程度也有關係。如果説高考是指揮棒,現在這個“任務驅動型”指揮棒是想指揮孩子們寫落地作文。

還有小前提就是這篇作文達到基本要求,雖然“注意”事項沒有要求通俗易懂,那是不言自明,作文明顯有晦澀的故意,再怎麼愛才,再怎麼鼓勵充其量也只能給高分,不能給滿分。

最後,作為一線語文老師,我記得彭蘭玉老師的話:新課標是很重要,一定要具體貫徹;更重要的是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新課標的精神不能是死板,必須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合格語文水平,就作文而言,目前時代最重要的是説明力,證明力。

新形勢下,高考作文教學核心——培養學生説明力和證明力
新形勢下,高考作文教學核心——培養學生説明力和證明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形勢下,高考作文教學核心——培養學生説明力和證明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