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已經漸次啓幕。時隔多月,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時,不少同學發現,學校颳起了“節約風”,光盤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多家高校食堂看到,有高校推出“自選稱重”模式,有高校在食堂安排志願者勸導學生節約用餐,還有高校通過“光盤行動”照片、視頻打卡等活動,在校園食堂裏營造良好的節約氛圍。
“稱量自選”“半份菜”等多種模式豐富學生選擇
最近,中國海洋大學推出了各類選菜模式,“半份菜”“大小份”“稱量自選”“訂單式生產”等多種模式豐富了學生的選擇。其中,像自助餐一樣“稱量自選”變成了最受歡迎的窗口。大三學生徐昌昊説:“我是正常女生的飯量,通過稱量自選,可以多菜品、少菜量。每斤菜12.8元,我每頓飯花10元。只盛一點,也不會浪費。”這樣的模式最初只有兩個住宿區試點,因為頗受學生歡迎,現在每個宿舍區都安排了這樣的選餐形式。
在福州大學玫瑰園二樓禾豐元餐廳,“量販式自選快餐”也同樣受歡迎。“這樣能根據自己的胃口選擇自己喜歡吃的菜,非常適合我這種希望花差不多的價錢吃多種菜、又不想浪費的學生。”福州大學大三學生曾璐姚説,有了這樣的模式,浪費現象也少了很多,“從源頭杜絕浪費。”
走進浙江外國語學院的食堂,牆壁上貼着各種營養搭配的科普知識以及“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標語。學校部分食堂的菜品都是根據價格和份量,用大小不同的餐盤盛裝。浙江外國語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總經理顏純軍説:“通過小餐盤盛菜,一般大家取兩三小盤菜配上主食就可以吃得剛剛好。學校倡導適度點餐和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健康飲食和營養搭配,而不是量的多少。”
上海大學也創新“光盤行動”思路,“小份菜”“免費添飯”多種制度將校園食品安全的理念與推動健康消費相結合,回應和滿足師生期待。三校區每日推出160餘道自選菜、創新菜,每週累計翻新約42道菜。同時,為避免味覺疲勞造成菜品剩餘,上海大學還針對特定人羣開發製作適應其營養需要和口味特點的菜品,定期更新菜單,適時調整菜式,滿足就餐者求新求變的餐飲需求。
一些高校還通過志願者提醒等方式勸誡學生節約糧食。在上海大學,佩戴“光盤圍裙”的志願者會對點餐量明顯過多的就餐者和有菜品浪費傾倒行為的人進行提醒。對勤儉節約的師生,學校也會進行獎勵,發放節儉先鋒紀念品。
在南昌大學,身穿紅色小馬甲的文明用餐勸導志願者常出現在食堂門口、用餐區以及收餐區,通過語言提示、“光盤監督”、卡通互動等形式傳遞勤儉節約信息。“
大數據助力菜品調整
中國海洋大學有一個“智後勤”APP,學生可以在平台上反應後勤問題,管理者會以此為根據對相關工作進行整改。
該校學生徐昌昊説:“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有同學留言建議盛飯阿姨可以根據同學的體型針對性盛飯。如果遇到體型瘦一點的女生,可以多問一句吃多少,這樣就會減少浪費。”她和同學經常看“智後勤”的留言,也會參與其中進行互動。
中國海洋大學推出的這一智慧系統如今得到了許多就餐反饋,食堂負責人也會對留言進行積極反饋。與此同時,“智後勤”APP也將師生就餐行為習慣形成大數據,學校的後廚管理者會根據數據對食材進行調整,邊生產邊售賣,在食材採買、儲備、生產等環節進行科學管理,減少投料浪費和食材損耗。
用大數據助力節約糧食的高校並不止中國海洋大學一家。據瞭解,福州大學已經建立智慧校園餐飲服務平台。這一平台利用校園一卡通食堂大數據,分析學生在餐廳各窗口的消費情況,並綜合各窗口反饋信息,對原材料採購進行適時調整,從生產、供應端減少浪費。
朋友圈裏曬照片 光盤成了新網紅
同濟大學同學的朋友圈最近都在接力打卡自拍本人和光盤的照片或視頻,贏取小獎品。同濟大學的官微會在一個月的時間裏,通過原創海報和推文提醒大家堅持節約,養成習慣。同濟大學文明辦負責人説:“學校通過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各平台上倡議光盤接力,共同記錄生活點滴,目的是在自身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同時帶動身邊人,一傳十十傳百,讓光盤成為同濟師生的自覺行為。”
除了同濟大學,近期全國各高校在線上也開展“光盤行動”主題活動,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開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眾高校在第一時間發出“珍愛糧食,勤儉節約”主題的倡議,號召大家一起引領勤儉節約時代新風尚。
福建師範大學“盤清碗淨,拒絕‘剩宴’”朋友圈QQ空間11天每日光盤線上打卡也同樣吸引了很多同學積極參與。“今年全球糧食危機,之前自己就有了一定意識。現在看到學校各種通知和活動,更加深感要節約糧食。”福建師範大學學生黃董卿説。
海軍航空大學則通過拍攝“光盤行動”vlog的形式,吸引同學關注當下食物浪費現象。“來這裏報道的第一天第一頓午飯,班長就告訴我們不要倒飯,必須做到盛多少吃多少。”“節約糧食不為別的,那是我們對勞動人民的汗水給予的最基本的尊重。”官兵們會組織活動,互相交流厲行節約的感悟。
北京林業大學則圍繞“A4210”計劃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北京林業大學團委老師説:“‘A4210’是學校於2012年提出的綠色環保理念,旨在號召與引領青年羣體及社會公眾在環境保護、勤儉低碳等方面養成好習慣。‘A’是指Action即行動’;‘4’指青年學生衣、食、用、行四個生活方面;‘21’指21天效應,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與鞏固至少需要21天;‘0’指節儉、低碳。以此號召大家利用21天行動起來,在衣、食、用、行四個方面養成低碳環保的好習慣,逐漸達到0浪費、0排放的效果。”
“很多人吃飯前喜歡給美食拍照,但是少有人會在吃完飯後拍照,也少有人在意自己吃了多少剩下多少。這一光盤打卡活動的意義就在於此,不僅記錄了自己每一餐的美食,還記錄了自己每一次光盤環保行為。珍惜美食才會想要拍照,光盤到底才是真正踐行了珍惜的含義。”北京林業大學活動參與者賴詩慧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