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意義
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聯繫亞洲、歐洲和非洲的重要通道,這條通道構成了最早的世界聯繫,那麼絲綢之路的意義到底有哪些?
絲綢之路
首先,絲綢之路是中國與世界瞭解的窗口。
絲綢之路形成以後,我國的絲織品開始出現在歐洲,自此之後開始享有盛譽,在羅馬帝國,我國的絲織品甚至被當作珍貴物品,引領成為社會風尚。而我國的儒教文化當時已經形成,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西方的文化當時也隨着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中國和世界文明開始相互交融,增進了瞭解。
其次,絲綢之路是一條技術通道。
絲綢之路的開通,也是一條技術流通的通道,當時我國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等領先世界的技術隨着這條通道開始傳播到西方,這些技術對於促進當地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最後,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在我國有很多世界聞名的壯舉,其中就有人們耳熟能詳的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等,這些壯舉在世界上被廣為流傳,而絲綢之路也是這些壯舉中的一個,它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前瞻性和民族個性。
以上這些就是絲綢之路的意義,也是我們現在開發絲綢之路的原因,相信不久之後,絲綢之路一定會在中國的努力下再度興起。
絲綢之路的影響
東西方之間的文明有着很大的差異,在古時的中國,經濟、科技都以絕對的優勢領先於世界,而西方也有着其傑出的科技和文明。絲綢之路的影響就是在於讓東西方的文明有了一個互相交流和認識的途徑。
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駝隊
自從張騫開闢了絲綢之路後,行走、運輸在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緞帛、陶器等物絡繹不絕。在漢代,中國的絲織業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而在古代西方,是沒有絲綢的。西方人見到絲綢後,都驚歎於其亮麗柔軟的外表,皆以能擁有絲綢為榮。中國的絲綢,早在春秋時期便已經遠銷國外,到了漢代絲路開闢後,每年大量的絲綢更是銷往西方歐洲等國,為當時的漢朝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絲綢之路途徑的其他小國,見識到了漢朝的繁榮昌盛之後,都願意和漢朝進行貿易往來。中國和西域各國,都將絲綢視為兩國友好的標誌。當時在中東和西域地區出售的絲綢價格,都是非常高的,這讓西方人認為,漢朝是一個物產極其豐富的國家,開始對東方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相對於絲綢,另外從中國出口的還有金銀、鏡子,甚至鳥類等西方所沒有的物資,令西方人大開眼界。而從西方運往東方的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黃瓜等產物,也是東方人前所未見的。尤其是從阿拉伯天文學和醫學知識,為東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讓東方人率先接觸了伊斯蘭教的文化。
絲綢之路的影響主要是對於不同種族、不同文明之間,架起了文化和經濟的橋樑,為東西方,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絲綢之路主要商品
顧名思義,絲綢之路主要商品,自然就是絲綢了。
漢代的絲綢製品
在中國遠古的傳説中,就有嫘祖養蠶取絲的故事。古時的絲綢,主要是蠶繭為原料而織成。隨着夏商周和秦漢幾千年的蠶桑業的發展,中國已經有了大量生產絲綢的能力。而到了漢代,由於漢初漢政府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官營的絲綢業有了巨大的發展。而民營的絲綢業也同樣有了進步和發展。在坊間,由絲綢製成的工藝品、衣裳等各具特色,尤其是刺繡的發展,更使絲綢業到達了空前的昌盛。據傳聞稱,在當時,已經有了幾乎成型的繡花工具的出現。
而在西方,絲綢是他們前所未見的產品。當絲綢到達西方後,馬上成了暢銷品,成為了西方上層官員的奢侈品。而絲綢的銷售,也給漢朝帶來的巨大的收益,使得漢朝有了和匈奴作戰的資金,從而將匈奴趕出了河西走廊,確保了絲路的暢通。
在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除了絲綢,另外也有金銀器皿、青銅鐵器等,而在西方,為了獲得大量的絲綢,也有許多物資來和漢朝進行交換。現在被熟知的葡萄、胡蘿蔔、菠菜等,就是通過絲綢之路進入東方的。
在漢朝,為了和匈奴作戰,馬匹的作用也尤為突出,因此從大宛國進貢而來的馬匹,也是絲綢之路主要商品之一。
因為中國是絲綢的出產國,因此西方人給予了漢朝以“絲國”的美譽。19世紀,德國的李希霍芬這條大道命名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
起源於西漢的絲綢之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與經貿往來的重要通道,千百年來一直廣受人們的重視。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突出,其關鍵原因在於,絲綢之路的開闢,打通了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有力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的交流與經濟的繁榮,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因而不得不説,絲綢之路的開闢具有鮮明的劃時代意義。
絲綢之路圖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時期,著名外交家張騫奉王命兩次率領車隊出使西域,至此開闢了西漢與歐亞各國交流的新紀元,並在成功展示東方古國燦爛文明的同時,引進了西方的大量珍寶及先進技術,堪稱中西文多層面交流的一場“破冰之旅”。
張騫出使西域後,這條頗有紀念意義的線路被作為“國道”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從此,各國使節、商人沿着張騫開闢的這條道路往來通商,絡繹不絕,這便是絲綢之路最初的由來。
對於世界來説,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亦不可忽視,只因這條東西走向的道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等地緊密聯繫在一起,歷經幾個世紀的通商往來,這條路已然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將貿易的觸角伸展到歐亞各國,更成為亞洲與歐洲、非洲各國經貿往來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作為中西方交往的重要橋樑,絲綢之路在完成其歷史使命的同時,仍有其嶄新的開放價值,等待人們去發現和發掘。
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
説起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人們普遍會聯想到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體系變化,事實上,隨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條件的改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幾次通絕,兩千多年間也歷經了巨大的變革。
古絲綢之路圖
自兩漢時期到大明王朝,約一千五百年的歲月裏,絲綢之路一直承擔着中國內地與西域、歐亞各國間文化和經貿往來的橋樑作用,尤其是在絲綢之路開闢之初的西漢,這條路將世界最強盛的四個文明國度緊密相連,從此,中國、貴霜、安息和羅馬唇齒相依,經貿交流達到空前繁榮,這個時期,被稱為絲綢之路的通暢期。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地緣政治呈分裂狀態,絲綢之路雖然依然承擔着它作為貿易與文化交流國際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義卻弱化了許多。所以,政治環境的變遷,無疑是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時期,絲綢之路重新繁榮,其輝煌一度達到了巔峯,令當時的長安成為舉世矚目的繁華國際大都會。這盛唐繁榮景象,一直持續到唐代後期,西北地區被少數民族控制,隨即五胡亂華烽煙四起,使絲綢之路再次陷入閉塞期,長達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橫跨歐亞的蒙元帝國轟轟烈烈地登上歷史舞台,飽經風霜的絲綢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現繁榮。
明代與西域各國長期交往,那一時期的西方世界已進入工業革命的前夜,航海業高度發達,絲綢之路不再承擔其以往的重要使命,因此,從中西交通史的角度來看,此時的絲綢之路已然不復昔日光芒。
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
説起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則不得不提位於四川省境內的大涼山。大涼山地處川南地區的崇山峻嶺之間,北起大渡河,南臨金沙江,在中國地理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為它不僅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更記載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之光榮歷史的足印。
絲綢之路路過的地方照片
1980年,拍攝古絲綢之路紀錄片的攝製組專門走訪了這裏,將大涼山的風土人情記錄於膠片之上,向世人展示了這片被稱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的山區。
片中介紹,大涼山以東為小涼山,北邊即是小相嶺,西鄰安寧河谷地,東南側則為金沙江谷地,站在山岩邊向下俯視,河谷深邃,破碎的地貌特徵十分明顯。
據説,大涼山自古便是彝族聚居的地區,因而少數民族生活特徵,在這裏的民風中尤為明顯。這裏的山脈海拔約二至三千米,最高峯近四千米,山勢險峻,丘陵起伏,藴藏着十分豐富的林牧業資源,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涼山區的人們常年以農耕放牧為業,多年來,生態環境一直保持得較為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風頂一帶的自然保護區,那是中國頗有代表性的大熊貓分佈區域,目前已作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
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大涼山從古至今一直是通往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它獨具魅力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景觀,深深感染了來此處觀光旅遊的每一位遊客。
絲綢之路開闢的原因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是由漢代的張騫首先開闢,後來成為了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而絲綢之路開闢的原因,首先是為了漢朝軍事上的目的。
張騫出使西域的雕像
漢武帝時期,為了對匈奴的作戰,漢朝決定聯合被匈奴從河西走廊趕走,被迫西遷的大月氏,兩國夾擊匈奴。一心渴望着建功立業的張騫應召前往,歷經十三年的時間往返,打通了絲綢之路的主要幹道,也讓西域各國見識了漢朝的繁榮富庶。
在張騫出使西域的途中,經過了大宛國。大宛國盛產良馬,當時主要的“汗血寶馬”就是從大宛國進口的。漢武帝是個極其愛馬的人,而為了和匈奴作戰,漢朝也急需上等的良馬,才能與遊牧民族起家的匈奴相抗衡。為了得到良馬的漢武帝,更通過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等國的控制。
但除了軍事上的作用,讓絲綢之路開闢的原因,更主要的還是經濟作用。漢朝對匈奴作戰,需要支付龐大的開支。而在當時的漢朝,早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絲織業。據説當時已經擁有了幾乎成型的繡花機。而西方驚豔於東方的絲綢產品,尤其是西方的上層人物,對中國的絲綢更是情有獨鍾。當時西方的人物,都以能擁有東方的絲綢為榮。而漢朝也意識到絲綢的貿易,可以為本國帶來巨大的財富,所以加強了絲綢的對外貿易。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和馬隊,他們所攜帶的商品,幾乎清一色的是絲綢。這也是絲綢之路開闢的原因和命名的原因。
通過絲綢之路,讓漢帝國的盛名遠播西域,也使漢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與繁榮。
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
如今絲綢之路已經不再具有其重要的交通要道的責任,但在古代中國數千年的時間裏,一直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且在今日,我們依然能熟記其重要的歷史意義,那麼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呢?
張騫畫像
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在這條路上的主要貿易物品為絲綢。絲綢是古代中國的“特產”,當時歐洲諸國都驚豔於絲綢的柔滑豔麗,爭相和中原地區的漢族政權進行貿易,以取得絲綢。因此,絲綢也成了中西方貿易的主要商品。
其次,絲路歷史之悠久,其作用之巨大,令人咂舌。從漢代博望侯張騫開闢了絲路之後,直到明朝末期,絲路還一直沿用。後來由於海上貿易的發展以及航海時代的來臨,絲路才逐漸走向沒落。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絲路之上的貿易,車水馬龍,為中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
第三,絲路的軍事意義。張騫開闢絲路的最初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配合當時漢朝政府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而意外開闢的。在有漢一代,多次對匈奴發動戰爭,迫使匈奴不得不向西北撤退,保證了絲路的通暢。絲路的開闢,讓漢朝的強大和富庶遠播西域,使西域的許多效果都望風歸附。
第四,絲路的歷史意義。絲路的開闢,讓西方人見識到了漢朝的強大,無數西域國家都希望和漢朝通商。安息國是當時絲路中的一箇中轉站,以東方的絲綢賣給大秦,從中牟取暴利。漢朝和大秦都希望擺脱其壟斷控制。公元97年,甘英想要渡過地中海達到羅馬,被安息國阻止。但是羅馬和漢朝之間的交流,已經是歷史趨勢,三年後,羅馬派遣使者來到漢朝,是中國首次和羅馬交往的歷史,並從此開啓了東西方兩個大國之間的正常貿易交流的歷史。
要想弄清楚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必須要從其特點,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來了解,才能全面地瞭解這個問題。
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國家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交流的重要通道,其最初形成於漢代,直到16世紀仍是中西方之間的主要通道。直到明代隨着世界航海時代的來臨,貿易主要通過海上進行後,絲綢之路上的陸運才逐漸改為海運形式。但是其影響和意義至今猶存。漫漫的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國家呢?
絲綢之路簡圖
絲綢之路起點在於長安或者洛陽,這是兩個當時古中國的大城市,經濟文化中心。但是無論在哪裏出發,一般都在張掖、酒泉一代會合。也就是今天的肅州和甘州一代。此處會合的商隊和馬隊,可以沿着河西走廊,直達敦煌一代。
由敦煌起,絲綢之路分成若干支線。因為到達了這裏,遇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果商隊要穿越大沙漠往西進行貿易,這是不現實的事情。所以只能沿着沙漠的邊緣進行行走。
如果沿着沙漠的南線進行行走,出古時的陽關,繞過塔克拉瑪干,抵達鄯善,和田,莎車等國家,最後抵達葱嶺。漢代人們到達了這裏,葱嶺高七千多米,嶺頂直插雲霄,以為抵達了神話傳説中的不周山。因此後來人們也叫葱嶺為不周山。
如果沿着沙漠的北線進行行走,會講過樓蘭(今天的羅布泊),車師、高昌、龜茲、姑墨、疏勒,最後抵達大宛國。我們今天經常説的汗血寶馬,就是產自於大宛國。
但是再往北還有一條線路,是從安西出發,經過伊吾、庭州、伊犁等地。
葱嶺是古代絲路的一箇中轉站,從這裏開始,便經過中東地區而到達歐洲。同樣,從葱嶺以西也有三條線路,分別和葱嶺以南的三線對應。
其中一條沿着裏海、黑海等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伊蒂爾等地到君士坦丁堡。另一條是從喀什開始,穿越費爾幹納盆地,經過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並在此處與南線會合。
還有一條從帕米爾山起步,經過克什米爾抵達巴基斯坦、印度等國,也可以經過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綜上所述,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國家,主要視商隊的性質和目的地而決定,不同的線路經過的國家也有所不同。但絲路就像一條輻射線,延伸至當時的中東地區和歐洲地區的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