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國貨“硬核”圈粉

  最近幾年,國貨儼然成為中國老百姓消費的新潮流。從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到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產彩妝,新品往往一經推出,便被消費者瘋狂搶購,甚至還出現了“野性消費”現象。面對國貨流行潮,一些分析認為,消費者的“國貨意識”是推動這波購物潮的原動力。毋庸置疑,“國貨意識”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放眼整個市場,面對挑剔的消費者,國貨品牌的強勢崛起,依靠的絕不只是“國貨意識”四個字。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國貨本身質量的穩定提升以及隱含其中的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才構成了其不斷圈粉的“硬核”要素。

  作為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中國創造”已經漸漸替代“中國製造”被世界廣泛認知。與中國製造不同,中國創造主要是通過科技創新和突破,實現產品本身的品質、性能、顏值等全方位升級,從而讓消費者看到、體驗到創新點從而激發起他們的購買慾,一改過去國貨在市場上單純拼價格的局面,逐漸打破了其山寨、劣質等刻板標籤。也就是説,中國創造正在通過更高層次的腦力創造活動,來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忠誠度,進而推動“野性消費”。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變化的不僅有生產形式,還有生產邏輯。過去,很多本土企業主要以貼牌代工為主,或以低價競爭為導向,久而久之,就使國產品牌陷入到“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惡性循環中。為打破這種怪圈,秉持中國創造理念的企業,埋頭苦幹,以時間換空間,全心全力搞研發,努力提升產品力。大浪淘沙,經過市場一輪一輪的嚴苛考驗,一批高品質、時尚、有品位的國產品牌脱穎而出,獲得了消費者的真心認可,市場進入到良性循環發展軌道。比如無線吸塵器市場,戴森一直佔據着主要份額。但是,隨着小米、華為等國產品牌的創新和提升,戴森的關注度由2016年的34.33%下降至2019年的22%,在2020年的半年度統計中,更是降到了14%左右。這説明,市場不會辜負注重產品力的國貨。

  除了產品力的提升,國貨附加值的提升也是引發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過去曾有研究者這樣描述我國消費者的心態,“任何一個自尊心強烈的中國消費者都不想被人看到自己在用國產品牌。”僅僅幾年時間過去,這種情況就發生巨大改變,一些企業宣傳時明確表示自己推出的產品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帶有美感的藝術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產品顏值。比如國產品牌手機,顏色越來越多,做工越來越精緻,樣式也越來越符合人體工學。

  國貨顏值的提升是國貨產品力升級的一個側面。國貨卓越的市場追求,滿足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自信心、自尊感,他們越來越願意購買國產品牌,甚至把使用國貨當成“構建認同”“抒發情感”“連接趣緣”的新儀式。在他們看來,中國創造的高端產品在品質、品牌美譽度上已經不亞於外國品牌,二者之間的“社會地位”鴻溝逐漸被抹平。此外,國產品牌也在收穫更多海外“粉絲”。由於持續創新,上海振華重工的港機(岸橋)產品佔據全球港口機械市場份額的80%以上,凡有集裝箱作業的港口都有中國機械的身影。而在人們所熟悉的手機、電腦和電視等領域,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國貨崛起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時的消費熱度、口碑流量並不代表永久,要想讓國產品牌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內在的持續創新外,更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性支持。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企業陷入創新力難以持續的困境中,市場經濟雖然能夠以高收益回報激發創新,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創新的全部風險問題。因此,為了保證持續創新,就需要政府在税收、專利保護等方面推行各種優惠政策,為國貨崛起創造最好的政策環境。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傳播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聶書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國貨“硬核”圈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