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家長説孩子對數字不感興趣,不會數數,不會做加減法。其實家長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這樣孩子才不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以數數為例,很多寶寶3歲會從“1”數到“4”,4歲會從“10”數到“15”,5歲可以從“1”數到“30”,他們只會機械的數數,而不是在理解數字概念的基礎上認識數字。這個時候他們應付數字的加減問題更是困難,他們並不瞭解“1”和“10”到底是多少,有什麼區別。
寶寶最初的學習都是通過模仿大人開始的,所以家長在教寶寶數數時,首先要讓寶寶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字。先要讓寶寶明白每個數字是“多少”,數字之間的差額,時常給他們比較數目的機會,利用實物讓他們比較瞭解。比如:讓他們從袋子裏拿出來一個蘋果,然後再拿出來兩個,把三個蘋果放到一起,讓他們數數是幾個?在三個蘋果中拿走一個,再讓他們數數是幾個?無形中寶寶對“1”“2”“3”的概念瞭解了,而“1+2=3”“3-1=2”的概念也知道了。當然,家長在做這些的時候,要用寶寶理解的語言多説,多做,才能幫助寶寶更好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不難發現孩子對“幾點了?”“星期幾?”會很有興趣,但對時間並沒有很清楚的概念,倘若在對答中提到了確切的時間,那也只是在模仿大人的説法。當問到“現在幾點了?”“星期五之後是星期幾啊?”的時候,孩子往往都回答不出來;但是當你問到“你幾點吃的點心?”“幼兒園星期幾放假?”孩子很快就説了出來。通過回答,不難看出孩子對具體時間點敏感,是因為它和生活中的某件事有關,並沒有真正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時間的概念。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培養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只有在孩子親身經歷了、參與了才能更深刻的瞭解和認識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