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年僅六歲的劉盈被立為王太子,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稱帝之後又立他為皇太子。但是在劉邦唱完《大風歌》之後,就開始着手廢劉盈而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他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首先,國史君(國史通論)想先提一點自己的看法:劉邦想廢劉盈而立劉如意,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太子劉盈,真正原因他曾經做出過解釋:“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如意類我”,很明顯,劉邦想廢劉盈的出發點是劉盈太“仁弱”,不像劉邦一樣行事果斷,態度堅決同時又能扮演狠角色。諸君試想,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並且自幼跟隨劉邦東征西戰,也可謂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而且為人恭孝仁義,劉邦能不喜歡他嗎?
其次,劉邦之所以想立劉如意,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喜歡戚夫人。以劉邦之英明,怎麼會因為喜歡一個女人而動搖國家根基呢?劉如意之所以受到劉邦的青睞,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如意類我”。意思是劉如意的性格(可能也包括長相)都太像劉邦了,在國家初肇之際,需要有一個狠角色才能鎮得住那些輔助大漢開國的人傑們。
那麼劉盈為什麼最終沒有被廢呢?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曾經分散地做出過解釋,首先就是大批功臣支持劉盈。劉邦提出廢太子之事時,劉盈已經穩居太子之位七年了,與身邊的大臣們有很深的感情,並且他們也大多數都已經站好了隊,等着輔佐新君,在自己的官場上更上一層樓。周昌、叔孫通等人都曾經明確表示絕不接受更換太子一事。後來早已歸隱的張良又請來了沒有任何人見過的商山四皓(劉邦應該也不在乎這四個老頭到底是真是假,重要的是,他最敬重的帝王師張良也表態了)。
其次,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程開掛的英明神武之君,他應該也很清楚,打天下和坐江山的區別。如果他的繼任者仍然有他一樣的強硬性格,很可能會讓漢朝政權不長久。並且,就像國史君(國史通論)之前提到朱元璋不可能立朱棣為太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國功臣們在戰爭時期刀頭舔血,江山穩固之後又有被清算的威脅,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保證自己平平安安生活,踏踏實實效忠的仁義之君。
也正如賈誼在《過秦論》中所言:“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劉邦立劉盈,正是將最好的基業,交給了最正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