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5日,總部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解放軍各主力分別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四大野戰軍中,當屬林帥領導的四野兵員最多、實力最強。在1955年解放軍舉行的第一次授銜儀式上,共有1038位開國功臣被授予將銜,而來自四野的就有519位,竟佔據開國將軍數量的一半。
四野的開國將軍多,自然名將也非常多,不過要説殲敵最多、戰功最大的那還要屬曾任二縱司令員的開國上將劉震。
16歲參加紅軍劉震是湖北孝感人,1915年生於當地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在那個年代,農民處於社會最底層,在官僚豪紳、地主惡霸的壓榨下,農民忙忙碌碌一年,收穫的糧食大部分卻都交了地租和賦税,即使遇上好年景,也只能説不捱餓。要是遇到災荒之年,農民的悲慘處境可想而知。
在劉震十幾歲的時候,農民運動逐漸興起,在農民協會幹部的帶領下,貧苦農民們團結起來,與壓榨他們的地主惡霸作鬥爭,打土豪分田地,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對生活也有了好的憧憬和新的希望。
為了保衞來之不易的革命果實,各鄉村成立了農民赤衞隊,1930年15歲的劉震也成了一名赤衞隊員。一年後紅軍進行擴紅運動,他所在的赤衞隊編入紅軍,劉震成為鄂東北道委特務4大隊1分隊1班的一名戰士。
在這個班裏還有兩個名人,一個是韓先楚上將,另一位是開國中將陳先瑞,所以這個班又被稱為“將軍班”。
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後,吳煥先在省w同志的協助下,重建了紅25軍。紅25軍除了74師和75師以外,還有一個手槍團,劉震所在的特務四大隊就被編入手槍團。
因3句話連升三級紅25軍雖説是一個軍,其實最多的時候也只有3000餘人,不過在吳煥先、徐海東等紅軍名將的領導下,那就成為了一支雄師,敵人沒少吃紅25軍的虧。
1934年5月,軍長徐海東率軍在羅田打了一個大勝仗,此戰戰果輝煌,繳獲的長槍就有一百多條,子彈更是有數千發,另外還在羅田縣衙裏繳獲了七千多法幣。豐碩的戰利品令紅25軍實力大增,當時全軍上下都興奮不已。
戰後,徐海東和政委吳煥先還專門開辦了一個慶功大會,會中表彰了一些表現出色的紅軍官兵,在大會快要結束的時候,按慣例總結一下戰鬥經驗。
由於這是難得的大勝仗,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説得都是好的經驗,沒有人指出有沒有不足之處。突然有一個不太合拍的聲音“我覺得這次戰鬥有幾個地方表現得不太好”。
大家聽見後都停止討論,而是看這話到底是誰説的?徐海東也叫那人站起來,這個人就是劉震。接着徐軍長以鼓勵的眼神和話語,讓他詳細説了一下。
劉震調整了一下心態,慢慢説:“我感覺有三處不足,第一,剛攻打縣城時,由於火力沒有配合好,造成較大的傷亡;第二,撤離縣城時,命令不統一,隊形混亂,又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亡;第三,就是我們搬法幣時時間有些晚,如果再早些,繳獲的物資一定還要多”。
徐軍長聽完,沒想到一個小戰士如此有遠見,是個可造之材。在慶功大會結束後不久,他就與吳政委商量了一下,將劉震提拔為連指導員。劉震也沒想到,自己説了三句話,就連升了三級。
事實證明,徐海東非常有眼光,為我軍發掘了一個位出色的將領。
抗戰爆發後,劉震擔任八路軍115師688團政委,到了1940年,曾對劉震有知遇之恩的徐海東因病赴後方休養,此後再也沒有迴歸戰場。而劉震卻屢建戰功,還被任命為八路軍二縱344旅旅長。
1941年,劉震的344旅隸屬於新四軍第三師建制,番號也成了第10旅。請注意,此時三師政治部主任就是吳法憲。
1946年,劉震與吳法憲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他們一個是縱隊司令,一個是縱隊政委,當年的上下級如今成了搭檔。
吳煥先雖然參軍這麼多年,大多擔任政工幹部,卻也是一位從基層經受戰火磨礪,一步步走上來的,指戰經驗一點也不缺。而劉震領兵打仗很有一套,經常在戰場上出奇制勝,創造奇蹟,不過他非常尊敬政委的看法,每次開會時,都先讓吳政委發言,在做一些重要決策時,也都要和政委商量一下。
兩位縱隊首長關係融洽,隊伍的戰鬥力自然提升的很快。大黑林子殲滅戰、錦州戰役、夏季攻勢、冬季攻勢,二縱參加的戰役比比皆是,立下的戰功也是一個接一個。因二縱以打惡仗、硬仗著稱,所以只要有重要的作戰任務,林帥首選二縱。
三年多的時間,劉震跟隨林帥從松花江打到廣西,四野幾乎所有戰役二縱都有參加,所以二縱的戰績最輝煌、戰功也最大。
建國後劉震歷任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1954年升任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年僅40歲的他成為開國上將中較為年輕的一位。
俗話説虎父無犬子,將軍如此優秀,他的幾個兒子也非常出色,次子劉衞兵在80年代轉業離開了部隊,長子劉衞東和小兒子劉衞平一直留在部隊,兩人一個是中將,一個是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