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汶淑:1988,一個鉗工的人生大轉折

蔡汶淑:1988,一個鉗工的人生大轉折

  蔡汶淑, 1958年11月出生於廣東南海。1988至2002年,歷任華髮集團建材部出納、會計。2003至2008年,任華髮汽車展銷中心財務經理,2008年退休。

  1988年11月1日,30歲的蔡汶淑辭別國營南海糖廠,來到珠海華髮集團報到。三十年過去了,她依然記得改變自己命運的這一天。

  也是從此刻起,蔡汶淑將從一名中級鉗工轉型為財務人員,直到職業生涯的盡頭。“華髮就好像一個大家庭,又好像一個學校。”個人的奮鬥與時代變遷緊緊交織、互為映襯,而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探索史正好與此高度吻合。

  到今天回憶起來,蔡汶淑依然對公司、對老同事充滿了感激。

  告別舒適區放棄鐵飯碗

  蔡汶淑算是一個典型的“糖二代”。她出生在國營南海糖廠,高中畢業後就在糖廠當機械工。計劃經濟時代的南海糖廠如雷貫耳,工廠效益很不錯。蔡汶淑一路做到有中級職稱的五級鉗工,每月拿着70多元的“高薪”,日常工作不過是拿着扳手擰擰螺絲,工作按部就班,生活衣食無憂。

  時代洪流滾滾而來,國營大廠的生活依然波瀾不驚,外面的世界卻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30歲那年,一次珠海特區之行把蔡汶淑從舒適區中喚醒了。她驚奇地發現,昔日的邊陲小漁村“一下子建了很多高樓大廈”,似乎充滿機遇。此前在珠海的親戚朋友事業已小有所成,蔡汶淑動心了。

  “工廠的人才太多了,感覺自己很難發揮什麼。”1988年11月,蔡汶淑夫婦如願來到珠海,調入當時赫赫有名的特區發展公司。丈夫在商貿部,蔡汶淑到了華髮集團前身房產部,幸運地在麗景花園分到了一套房子。

  房地產經理部並沒有機械工這一工種。報到那天,總經辦主任梁光鋭問,想往哪方面發展?蔡汶淑毫不猶豫地説,想轉型做財務。之所以作出這個選擇,是考慮到財務人員上班時間穩定,可以照顧家庭。

  然而,從機械工轉型為財務,只能從最基本的出納做起,工資還降了級。蔡汶淑也欣然接受了。

  在蔡汶淑的記憶中,那時候珠海很美,也很安靜,一到下午四五點下班,街上的行人屈指可數。醫療教育等生活配套更是不如南海。老同事問,這麼靜你們來珠海乾什麼?

  放下扳手拿起算盤

  蔡汶淑感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她的義無反顧,更多來自一種直覺,一種對公司和城市蓬勃向上發展態勢的信心。

  1980年代末的華髮,已成功開發麗景、美景、九洲花園等多個精品樓盤,是特區發展公司實力最強的部門之一。公司人丁興旺,已有近百名員工。雖然仍未從特發公司獨立,“華髮”二字已是名聲在外。

  除了如火如荼的房地產業務,華髮的進口建材和進口汽車貿易也在珠海有口皆碑。“買進口車到華髮”的口號不脛而走。客户提着大袋現金排隊買車的劇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蔡汶淑被派到華髮旗下的一家頗有名氣的傢俬城,從最基層的出納做起。老會計陳鳳桂、蔡富華給了她不遺餘力的幫助,“手把手地教,一張表一張表地做”。從零開始,蔡汶淑對“隔行如隔山”有了全新的體會。

  當時的華髮集團財務人員也很是緊缺,公司不斷要求出納員學習,給新會計們報了培訓班,只要考試及格所有費用報銷。蔡汶淑堅持每週上三天夜校,不斷地考證。丈夫時常出差,兒子剛上小學,這段歲月很是煎熬。

  辛勤的付出終究沒有白費。蔡汶淑從出納、會計員一路“打怪升級”,到40歲那一年終於拿到助理會計師,這是國家頒給沒有大學學歷的會計人員的最高從業資格證。

  在傢俬城工作兩年之後,蔡汶淑已成為一名熟練的出納。公司成立了酒店用品供應部,專門經銷瓷磚、洗手盆等進口的美標潔具,效益很不錯。

  “十多個人一下一千多萬的利潤,還是在1992年、1993年的時候,你説厲害不厲害?”回憶起建材部當年的輝煌,蔡汶淑眼中依然有光。

  見證輝煌

  建材部的同事不少是本地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工作責任心、執行力卻讓人敬佩。蔡汶淑回憶,有一年台風很是厲害,很多小區玻璃碎了一地。從白天到晚上,建材部的同事都堅持守在倉庫。狂風掀翻了倉庫的鐵皮,但沒有一人臨陣退縮。

  進入90年代後期,國家取消了進口免税批條,建材業務日漸萎縮,面臨很大的困難。面對市場變局,建材部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去貴州等內地省份搞展銷,但最後都沒有起色。

  2003年,華髮集團決定砍掉夕陽產業,建材公司大部分人都分流了,但公司辛苦培養起來的會計們全部留下來了。業務精湛的蔡汶淑被調到華髮汽車展銷中心擔任財務經理,見證了華髮汽車輝煌的白銀時代。

  “有時候一天能收五百多萬現金,要是十多台車,有時就是差不多一千萬”。有一次快下班時,一對母子拖着一袋現金過來買一輛進口奔馳,會計們一陣手忙腳亂的清點,足有200多萬。由於銀行已經打烊,蔡汶淑和同事們只好守着鉅額現金,在公司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過手的現金千千萬,公司對成本的控制卻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尤其是華髮首任掌門關林炳時代。

  “他經常説,公司從三千塊錢起家,一路走來不容易。時常教育員工要廉潔奉公、勤儉節約,説人走在河邊難免會打濕腳,但是不要跨進去。”蔡汶淑回憶,“關爺”作風正直無私,不怒自威,以至新員工都不太敢跟他打招呼。

  蔡汶淑回憶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關林炳有一個要求,更換辦公用品一定要如實申報。為了防止浪費,他要求財務人員對報廢的圓珠筆逐一檢查。“真的是實在不能用了,才給他們領新的。”至於電話費和業務費用的報銷,公司的管理更為嚴格。

  無悔當年選擇

  “像我很多的同學,他們按部就班,很早就下崗了,我感覺比他們的自信力好很多。”在華髮工作20年,蔡汶淑從一個財務小白成長為專業的助理會計師,還曾拿過兩次年度優秀員工獎,在職業生涯方面成就感十足,因此她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在職時,身為幕後工作人員的蔡汶淑對華髮並沒有十分立體的認識。退休十年間,公司蒸蒸日上,和城市及社會的關聯度越來越大,處處可見的“華髮元素”也讓她為曾經是公司的一員,感到無限驕傲。

  不久前,蔡汶淑和公司老領導喝茶,問她公司如今有多少人。聽到對方回覆説一萬多人,蔡汶淑禁不住感嘆:“哇,我退休的時候才只有幾百人而已,沒想到公司發展這麼快。”

  其實蔡汶淑內心也很清楚,像華髮這樣連普通員工都將忠誠奉獻、愛崗敬業奉為圭臬的企業,走到今天勢在必然。

  2008年11月,蔡汶淑辦理退休時計算考勤,發現自己那一年自己加班40多天。“華髮是沒有加班費的,真的。現在我跟汽車部的老同事聊天,發現他們還是經常加班。”

  説到這裏,蔡汶淑忍不住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笑聲中有理解,有回憶,更有一種自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5 字。

轉載請註明: 蔡汶淑:1988,一個鉗工的人生大轉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