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背後原因竟然是這個

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普遍有這種感覺:老師都説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很好,會自己吃飯、穿衣、午睡,還會謙讓其他同學,可到了家裏,只會躺在那當大少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怎麼就會有這樣的反差呢?

主要原因在於環境不同。

幼兒園有統一固定的作息時間,孩子們習慣這種規則後,內化於心,不需要老師提醒,自己都知道該做些什麼,逐漸變得獨立自主。

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背後原因竟然是這個

而家裏存在更多隨意性,家長沒有統一的規則,大人空閒時對孩子非常嚴厲,忙碌時對孩子要求較松,孩子就會產生:這個規則我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所以,家長對孩子的約束力更差。

除了規則,還有人手。

幼兒園兩三個老師要帶着二三十名的孩子,孩子知道老師無暇時刻關注自己,很多時候還得靠自己完成任務,甚至老師在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在照顧好自己的基礎上,還能幫助照顧他人。而且,孩子在幼兒園想要融入大集體,會留意保持自己的形象。

而在家中恰恰相反,三四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孩子知道:現在我不吃飯,待會還有東西吃;我不吃這個東西,待會大人也會弄其他東西來給我吃......所以,孩子才家中會表現得更“不懂事”。

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背後原因竟然是這個

如果想讓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一樣好,家長必須做到:

很多家長週末時會允許孩子睡懶覺,中午不用午睡,導致孩子作息規律紊亂;吃飯時一個説要喂,一個説不吃就別吃……都會把孩子弄暈:到底該聽誰的?所以,家長可以參考孩子在幼兒園的習慣,良好的作息規律和用餐習慣;如果沒有吃飯,就沒有零食吃;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今,老人蔘與養育孩子成為大趨勢,很多家長認為等孩子上學了自己帶也來得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教育孩子不是單純的輔導功課,是從小就要開始灌輸的思想觀念。同時,家長對孩子的規則教育必須保持一以貫之的態度,不能心血來潮、朝夕令改,搞得孩子手足無措,在家都不知道怎麼做。

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背後原因竟然是這個

孩子的習慣養成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形成的,以吃飯為例,很多幼兒園老師都有類似的看法:吃飯習慣好的孩子,在其他活動中也能有較好的表現。因為每個習慣都是連貫,相互影響的。有的家長只看重孩子的學習,不在乎孩子的學習習慣,這無異於暗示孩子“你可以不要按照規則來。”

最後柏柏想嘮叨的是,家長要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有時候孩子的變化是很細微的,要多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分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背後原因竟然是這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