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摘要:柴壁之戰是公元五世紀初,在北魏與後秦這兩大強國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但是,北魏在取得勝利後卻草草收兵,沒有一鼓作氣消滅後秦。那麼,北魏為何手下留情,前秦又是如何得以保存的?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呢?
正文: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五胡十六國形勢
公元四世紀末、五世紀初,正是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國北方地區分外熱鬧。
公元394年,後秦的第二個皇帝姚興即位。從這一年起,姚興陸續蕩平前秦殘軍、攻破洛陽、逼迫西秦、後涼、南涼等五國稱臣納貢,成為中國西北部最為強大的一個政權。
與此幾乎同時,北魏在道武帝拓跋珪的領導下強勢崛起,橫掃後燕,佔領了河北地區的大片土地,與後秦、東晉形成了鼎立之勢。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拓跋珪雕像
在那個“強權即正義”的時代中,這兩大強國之間勢必將有一戰。
公元402年,後秦和北魏展開了正面對決,而引爆這場大戰的導火索,是一個叫做劉勃勃的青年。
劉勃勃本是匈奴鐵弗部人,公元392年,他的父親、鐵弗部首領劉衞辰被拓跋珪擊敗,全族五千餘人全部被誅殺,只有劉勃勃逃了出來,輾轉投靠在當時的前秦重臣沒亦幹手下,併成為了他的女婿。
10年過去了,前秦已然滅亡,而沒亦幹也從前秦重臣變為了後秦的高平公,劉勃勃則官拜驍騎將軍,深得姚興信賴。
這時,覬覦關中之地已久的北魏貴族們突然想起了劉勃勃這條漏網之魚:正愁沒理由開戰呢,就是你了!
402年初,北魏兵分兩路,常山王拓跋遵突襲高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大敗沒亦幹;而平陽太守貮塵則揮師直撲河東一帶(今山西西南)。隨即,在402年5月,姚興派遣大將姚平、狄伯支率領四萬大軍,向北魏發起了反擊。
就這樣,後秦、北魏這兩大強國的戰爭拉開了帷幕。
一、暴風驟雨
戰爭初期,後秦軍隊在姚平和狄伯支的帶領下,經過六十多日的苦戰,攻下了北魏囤積糧草的要地——幹壁,獲得了大量物資。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柴壁之戰第一階段形勢圖
然而,就在姚平等人志得意滿,正在籌劃下一步進攻方向時,探子傳回了一條讓他們為之一震的消息:北魏大將長孫肥、拓跋順率領六萬先鋒大軍已經直撲幹壁而來,而在他們身後,還有拓跋珪親自率領的無數北魏大軍。
姚平非常清楚,拓跋珪這次出兵,是來拼命的。因此,在權衡了雙方實力之後,姚平做出了決策——跑!
然而,姚平沒有想到的是,北魏軍隊的速度要比他想象的快得多。當他撤退到位於汾河東岸的柴壁時,北魏的部隊已經追了上來。
無奈之下,姚平帶着3萬多人的大軍進入柴壁城,打算來個堅守待援。
但是,出乎姚平意料的是,追到柴壁城下時北魏軍隊並不急於攻城,而是一邊圍城,一邊修築浮橋,主力渡過汾河,在汾河西岸結起了堅固的工事,擺出了一副打持久戰的樣子。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當時的汾河堪稱天險
原來,在拓跋珪眼中,柴壁城只不過是個魚餌。他所瞄準的“大魚”,則是姚興親自率領的後秦援軍。
當姚興帶領四萬七千大軍趕到距離柴壁僅300裏的蒲坂時,迎接他們的正是以逸待勞的北魏精兵。
在之後的數十日裏,兩方軍隊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作戰,後秦軍隊雖然連連失敗,但北魏軍隊為了繼續保持對柴壁的包圍,也抽不出軍力來進行決戰,兩方就這麼僵持了起來。
這就苦了堅守在柴壁城裏的姚平等人:要打,援軍過不來;要守,糧草已經消耗殆盡。無奈之下,十月初,姚平率領數千人冒死突圍,卻被預先埋伏的北魏軍隊包了餃子、全軍覆沒,而城內的狄伯支等四十多名將領及兩萬多後秦軍隊被北魏一舉俘獲。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柴壁之戰第二階段示意圖
消息傳到蒲坂,姚興在悲憤的同時,意識到了一個巨大的危機——柴壁一丟,北魏軍隊最大的牽制消失了,蒲阪即將面對北魏軍隊的正面進攻,而如果蒲阪丟失,關中也將門户大開,亡國就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蒲阪遺址
但是,當北魏軍隊抵近蒲阪,攻打幾次沒有效果後,拓跋珪居然匆匆退兵了,讓後秦輕輕巧巧地逃過了一劫。
二、暗流湧動
長久以來,對於北魏軍隊的撤退,史書上大多歸結為後秦軍隊的堅守以及北魏後方柔然部落的騷擾,才使得拓跋珪草草收兵。
然而,當通過歷史資料分析拓跋珪的性格時,我們可以發現,拓跋珪作為一代雄主,稱霸天下是他一貫的目標,當徹底擊敗後秦的可能擺在眼前時,很難讓人相信他會如此輕易的放棄。
另外,在拓跋珪向蒲阪進軍時,後秦曾多次派使者求和,如果拓跋珪有退兵打算,是完全有機會再撈一筆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場原本值得大書特書的柴壁之戰變得如此虎頭蛇尾呢?
當我們再次翻閲史料時,一個小人物的姓名出現了,而他,很有可能就是迫使拓跋珪撤兵的關鍵人物。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晁崇。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晁崇原本是後燕的太史郎,在北魏與後燕的參合陂之戰中被俘虜,後來被拓跋珪招攬,成為了北魏的中書侍郎、太史令。
北魏的中書侍郎是從三品,算是朝廷高官,這個晁崇不過是一介史官,為什麼會得到拓跋珪如此青睞呢?
原因在於,晁崇身上具備一項極其稀有的技能——看星象。
在現代人看來,星象一説基本上屬於怪力亂神、荒誕不經。但在普遍迷信的古代,會看星象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本事。
從先秦時期開始,星象就成為了判斷戰爭走向的重要依據之一,在各種史料上都有相關的記載。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也正因如此,許多統治者在出戰時,都會讓觀測星象的官員隨軍出征,方便他們隨時從星象中得到啓示。
很巧的是,拓跋珪正是這麼一個極度迷信的人。自然,晁崇也跟隨這拓跋珪,參與了柴壁之戰的整個過程。
在柴壁之戰告一段落後,正當拓跋珪準備一鼓作氣、直撲蒲阪時,晁崇向拓跋珪稟報了最新的天象——
“月暈左角,角蟲當死!”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月暈觸及了二十八宿中角宿(室女座範圍內)的左星,按照卦辭,但凡有角的動物都會死!
且不管晁崇的卦辭從何而來,但按照當代科學家推算的星體運行軌跡來看,晁崇完全就是在胡説八道——據計算,402年10月,從中國北方觀測,月亮的位置實際上是與昴宿(金牛座中昴星團)接近,與角宿所在位置夾角接近140。,差的根本不是一星半點。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金牛座昴星團
但不久之後,詭異的事情居然發生了:幾天之內,北魏軍中用來運輸軍糧的牛紛紛死亡,甚至給拓跋珪拉車的牛也未能倖免。
眼見軍糧運輸困難,後方又接連傳來柔然騷擾的急報,再聯想到晁崇的預言,拓跋珪做出了決定——退兵。
一個錯誤的預言,卻產生了這樣的結果,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已經知道,晁崇上報的星象是錯的,但卦辭上所説的情景卻發生了。因此,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晁崇早就知道這些牛會死,為了讓牛的死亡合理化,捏造了所謂的“月暈左角”的天象。
這就產生了三種可能性:
1、晁崇發現了牛染上了一種疫病,會在數天內大量死亡,便捏造了這一星象——不可能,晁崇擅長的是星象,而不是獸醫;
2、晁崇得知了有人要毒死北魏軍隊中的牛,提前向拓跋珪報警——不可能,如果真有這種情況,晁崇直接上報就行了,完全沒必要歸結到星象上;
3、晁崇直接參與了毒死牛的陰謀,他所謂的星象,只不過是給自己的行為打掩護——完全可能,並且也許是唯一的可能。
問題在於,晁崇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之前説過,晁崇是後燕的降臣,根據史書記載,與他同時投降北魏的後燕文武大臣有15人左右,但過了沒多長時間,又有7個人先後投奔了後秦。
他們的行為很好理解:拓跋珪原本就性格暴躁,再加上長期服食丹藥,性格愈加喜怒無常,經常無故誅殺大臣。
而姚興卻是南北朝時期一個較為少見的仁君,不僅勤於政事,務實安民,還重視佛教和儒學,就在這場戰爭的前一年,他親自迎接高僧鳩摩羅什進入長安,使得長安成為了當時的佛教中心。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鳩摩羅什像
面對這樣的兩個君主,晁崇作為世代文臣,即使對後秦心嚮往之,也是相當正常的。
此外,根據史料記載,在拓跋珪出征前,晁崇的家奴就曾告密説晁崇與叛逃後秦的北魏將領王次多保持着密切聯繫,只不過當時的拓跋珪並未相信而已。
結合種種史料,我們可以大概勾勒出這個“偽天象”事件的來龍去脈:晁崇或是出於對後秦政權的仰慕,或是出於單純渴望和平的理由,親身參與、甚至是主使了“毒牛”行為,並捏造了一個最為合理卻又無處查證的理由。
無論晁崇的動機如何,他總算是結束了這場大戰,挽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從這個角度來説,晁崇功德無量。
但遺憾的是,北魏撤軍之後不久,拓跋珪想起之前晁崇家奴的密告,終於回過味來,賜給了晁崇一個“自盡”。
三、劫後餘波
柴壁之戰結束了,而這場大戰中的幾個主角結局又如何呢?
拓跋珪——執政後期剛愎自用、君臣離心,終於被弒身亡;
姚興——國力大損,不得不與北魏修好。但姚興病死後近一年,後秦就被東晉劉裕滅國;
劉勃勃——雖然是這場大戰的導火索,卻在戰爭中毫髮無損。並利用後秦、北魏停戰的時機,不斷擴充自身實力,還殺死了自己的岳父沒亦幹,最終自立為帝,建立“胡夏”,並恢復了自己的匈奴姓氏,是為夏武烈帝赫連勃勃。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赫連勃勃墓
一個天文學家,竟然改變了歷史進程,恐怕當初晁崇夜觀星象時,也未能預料到這樣的變化吧?
參考文獻:
《魏書.太祖本記》
《魏書.天象志》
《晉書.姚興傳》
《資治通鑑.卷112—114》
《周禮.春官》
《左傳.魯僖公五年》
《淮南子.兵略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4 字。

轉載請註明: 虎頭蛇尾的柴壁之戰,一個天文學家是如何改變歷史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