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萬學費5萬年薪海歸:無奈!體制內外競爭,只有劣勢無優勢
“廢物”海歸就業壓力山大
近年來,海歸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留學生們自嘲為“Five”(諧音“廢物”),以此形容就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海歸們經常反覆提到一系列很現實也很無助的問題,諸如“歐洲歸來進體制內一個月幾千元意義何在?”“在國內讀書也可以在體制內工作,出國吃的苦、付的錢到底算什麼?”
海歸回國後,求職難度越來越大,即便找到一份工作,收入也比預期低出許多。與留學期間高額的學費等開銷相比,微薄的工資,讓海歸們自身的價值感急劇降低,甚至有些自卑。
微薄薪資將海歸徹底打入冷宮變身“海龜”
吳英俊(化名)本科和研究生分別就讀於美國TOP50和TOP20大學,在父母的介紹下,她回到家鄉浙江寧波的一家國企工作。
試用期期間,吳英俊到手月工資只有3700元,也就是説,年薪不到5萬元。而在美國留學期間,她總共花費了超過250萬元。
250萬元留學費用——5萬元年收入,對比數據太扎眼,讓吳英俊覺得自己價值太低廉。
面試時,一位公司領導問吳英俊:“你家很有錢嗎?你覺得值嗎?”吳英俊只是普通工薪家庭出身,領導的問話深深刺痛了她,讓她更加困惑和迷茫。
吳英俊説:“我父母也不是想要回報那種,我自己反而看不太開。我不能很自信地説,這段經歷對於我而言有那麼大的增值。”
海歸就業競爭力劣勢明顯
根據在線職業教育網站UniCareer發佈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今年回國求職海歸數量將增長7成,達到80萬人。
國內每年應屆畢業生達到將近900萬,今年受疫情影響,人才需求下行,就業壓力和競爭可想而知。
近年來,留學早已不是上世紀那種只有天之驕子才能夠實現的願望,已經不再是稀缺商品。
留學生的身份並不能給海歸們帶來更多的優勢,而海歸聊以自慰的語言優勢,也只體現在聽説和口頭交流上。如果閲讀量不夠,留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還真不一定比國內高校畢業生強。
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用人標準在不斷提高,留學“鍍金”背景最多隻是加分項,已經不是入門門檻的“敲門磚”。
用人單位更多關注和考察的是應聘者的綜合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軟性能力。
體制內工作受到清北名校畢業生及海歸熱捧
2019-2020年,浙江、廣東等地的重點中學招聘教師,清北等頂尖名校畢業生趨之若鶩。
2019年,杭州育才教育集團招聘清北30位碩士、12位博士和1位博士後,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學校招聘33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生,深圳中學招聘15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生,深圳南外高級中學招錄19人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生。
2020年11月,廣州市教育系統組團赴京招聘優秀畢業生,執信中學、廣雅中學、廣州市二中等重點中學到北大、清華、北師大召開宣講會,執信中學招聘的20名教師中有16人來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以前,留學生一直是外企、民企競相追逐的熱門對象,海歸們也更鐘情於這2類企業。近年來,公職人員收入已有明顯改善,特別是在江浙粵等沿海經濟發達省區,基層公務員日漸成為清北畢業生和海歸就業的“香餑餑”。
2018年,杭州市餘杭區街道辦事處招聘公示顯示,綜合管理崗位擬錄招聘人員清一色都是清華北大碩博畢業,在網上引發熱議。
同年8月,1名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後任職深圳南山區街道辦副主任的消息引發熱議。
海歸歸國後進入體制內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工作崗位主要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其中不乏常春藤等名校畢業生。
據益普索《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近一半留學生歸國後進入體制內工作,其中21%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25%任職於國企。
體制內工作崗位最大的優勢是工作穩定、生活規律,而民營企業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經常加班,甚至多日連續無休。
此外,體制內工作可以解決落户問題,在一線城市,這一點比高薪更有吸引力,也因此倍受留學生青睞。
進入新世紀以來,與上大學一樣,出國留學已從精英化轉向大眾化,用人單位也已經從“看重學歷”,轉變為“看重能力”。
出國留學後回國工作,過去的留學生光環已不復存在。鉅額的留學支出,並不能保證幫助孩子找到好工作,更不意味着高薪。
需不需要送孩子出國,出國留學的投入產出是否划算,需要根據家庭和孩子的情況綜合確定。
你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