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九部門發文,信息量很大
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發佈了《“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澎湃新聞注意到,《行動計劃》中提到,對出現虐童、體罰及變相體罰等嚴重師德失範行為的幼兒園,年檢實行一票否決,對涉事教職工、管理者和舉辦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時,各省(區、市)部署開展幼兒園名稱規範清理行動,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
《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以上。
同時,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幼兒園保教質量全面提高,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機制基本形成。
《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是補齊普惠資源短板,完善普惠保障機制,全面提升保教質量。計劃明確,要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辦園。加強村級幼兒園建設,城市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完善城鄉學前教育佈局和公共服務網絡,切實保障適齡幼兒入園。同時,要落實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分擔、其他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機制,健全幼兒園教師配備補充、工資待遇保障制度,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普惠性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在保教方面,要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全面推進科學保教,加快實現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有效銜接。
逐步消除學前教育“大班額”,防止出現新的無證園
在為推動政策實施,《行動計劃》列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
《行動計劃》要求,充分考慮出生人口變化、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趨勢,逐年做好入園需求測算,完善縣(區)普惠性幼兒園佈局規劃,原則上每三年調整一次。結合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和地方實際,及時修訂和調整居住社區人口配套學位標準,滿足就近入園需要。
同時,國家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和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支持人口集中流入地、農村地區、“三區三州”、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普及學前教育。各地實施幼兒園建設項目,補齊普惠性資源短板,確保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逐步化解和消除學前教育“大班額”現象,防止出現新的無證園。全面改善辦園條件,消除園舍安全隱患。
此外,加強幼兒園收費監管,各省(區、市)要動態調整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最高收費限價。
公辦幼兒園嚴禁“有編不補”、長期使用代課教師
《行動計劃》還要求保障幼兒園教師配備和工資待遇。各地要及時補充公辦園教職工,嚴禁“有編不補”、長期使用代課教師。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髮放、同工同酬。
非營利性民辦園收取費用、開展活動的資金往來,要使用在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的賬户,確保收費主要用於保障教職工待遇、改善辦園條件、提高保教質量。嚴禁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舉辦者通過任何方式取得辦學收益、分配或轉移辦學結餘。
在安全保障方面,要建立全覆蓋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如:幼兒園門口設置隔離欄、隔離墩或升降柱等硬質防衝撞設施,專職保安配備、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裝置配備和封閉化管理全面達標等。
名稱含國際、雙語、藝術等字樣的幼兒園需整改
《行動計劃》還提出要加大不規範辦園行為治理力度,包括:
對重點對存在危房、“三防”不達標等安全隱患及園長和教師不具備規定資格等不規範辦園行為進行動態督查,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進行處罰。
對出現虐童、體罰及變相體罰等嚴重師德失範行為的幼兒園,年檢實行一票否決,對涉事教職工、管理者和舉辦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各省(區、市)部署開展幼兒園名稱規範清理行動,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加大校外培訓機構執法檢查力度,對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上培訓和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託管班等名義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以及其他違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的培訓活動,一經發現,嚴肅查處,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