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因為利益之爭出現了裂痕,英國政府決心用武力擺平北美殖民地的“暴徒”之時,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自從移民們來到北美大陸以後,便一直處於分別發展、各自為政的局面中。
(美國宣佈獨立後,美軍與英軍對戰)
而這則導致了“地方本位主義”思想,在這片土地上佔據主流。如果不是他們同時面臨着宗主國的壓力,那麼基本上沒有走到一起的可能。
因此雖然在此時此刻,需要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聯合起來,共同應對大英帝國的強大壓力,他們也仍然無法統一意見!
由此,在殖民地召開的“第一屆大陸會議”上,各個殖民地的代表當然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依據參會代表的立場差異,可以把這些代表區分為“激進派”和“搖擺派”。激進派堅決主張徹底擺脱英國的控制,為此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而搖擺派則認為,殖民地不應該與英國“脱鈎”,只要宗主國能夠考慮到殖民地的切身感受,取消不利於殖民地發展經濟的高壓政策,那麼殖民地就應該和宗主國達成妥協!
首屆大陸會議由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中,經濟最發達的弗吉尼亞代表佩頓.倫道夫擔任主席。
而倫道夫恰恰是搖擺派,他不主張採取過於血腥的方式表達殖民地的不滿,而是希望能以武力為後盾與宗主國達成妥協。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戰鬥場景)
由於弗吉尼亞經濟最發達,所以自然佔據了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其他殖民地不可能忽略弗吉尼亞代表的意見。
然而畢竟還是有人敢於站出來發表不同意見,以律師帕特里克.亨利為首的激進派,就主張使用暴力反抗宗主國的壓迫!
亨利的發言極具煽動性,調動了與會代表的抗爭情緒。因此,第一屆大陸會議就通過了一個決議,這就是《致英王書》!
在《致英王書》裏,北美殖民地首次成系統的向英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要求。
他們膽敢向國王陛下的政府,提出了要取消某些不利於殖民地發展經濟的法令,以及未經殖民地人民同意,英國政府不得向殖民地徵税,和允許殖民地自治、撤走英國駐軍的要求!
可想而知,那堂堂的“日不落帝國”又豈會接受殖民地的要挾?果不其然,當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收到《致英王書》之後,不禁被氣得火冒三丈!
在他看來,這哪裏還是子民們在向國王提請求?簡直就是一羣無法無天的暴徒,為了造反而向英國政府下的挑戰書!
一想到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忘恩負義,喬治三世就不禁暗自傷心!自從英國向北美殖民以後,政府不僅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經濟的寬鬆政策,而且還打敗了法國人,幫助殖民地解除了來自法國人的威脅!
可是誰又能想到,現在這羣孩子長大了,居然會如此絕情地對待他們的英國家長!
(今天的美國國旗,就是不久前遭雷劈的那面國旗)
喬治三世暗下決心:一定要給這羣不聽話的孩子,不!是暴徒一點顏色看看,壓一壓他們的囂張氣焰!只有讓他們認識到憑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實力,不足以與強大的英國政府對抗時,他們才肯收起狂妄之心,甘願宗主國俯首稱臣。
而且喬治三世自信有把握壓制住鬧事的殖民地,因為以英國本土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不難打敗北美殖民地那些烏合之眾!
於是,喬治三世便要求議會討論對殖民地採取軍事行動。而議員們也認為北美殖民地沒有正規軍,殖民地的民兵武裝都是一羣烏合之眾。
只要大英帝國的正規軍大兵壓境,暴徒們自然就會分崩瓦解。1775年1月,英國議會通過了決議,決定派兵前往北美殖民地鎮壓叛亂,要以武力強迫殖民地“恢復理智”!
然而就在英軍磨刀霍霍,準備給鬧事的殖民地一點顏色看看的時候,北美殖民地卻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單就後來的戰爭發展脈絡而言,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多少有那麼點僥倖的成分。
此時的北美殖民地是個什麼狀態呢?儘管北美殖民地遍佈民兵組織,這裏的人們也可以合理合法的使用槍支,但是他們卻普遍缺乏正規訓練,因此在戰鬥素質上難以與既訓練有素,又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英軍相比!
更何況,此時的北美殖民地的政治領袖們,仍然沒有在如何應對英國的軍事威脅上取得一致意見呢?
不過即便是實力對比懸殊,這些桀驁不馴的殖民地民兵們,依然決心使用武力應對英軍的討伐!於是,殖民地便開始秘密儲備武器彈藥,以便應對風雲詭譎的局勢變化。
(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
英國政府不能容忍殖民地大量儲存彈藥,因為這些彈藥明顯是用來對抗英軍的!因此,當英國駐馬薩諸塞總督托馬斯.蓋奇,得知民兵們在康科德鎮建有秘密軍火庫的情報後,便決心將其搗毀!
托馬斯.蓋奇派出了一支由800名士兵組成的英軍,命令他們一定要徹底摧毀民兵的軍火庫。因為這支英軍對北美民兵的戰鬥力嗤之以鼻,所以難免會犯輕敵冒進的錯誤!
當他們開進到萊剋星頓村時,與得到消息後前來攔截的北美民兵遭遇了!英國軍隊的戰鬥力的確很強,只消一個衝鋒便打得北美民兵們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不過當英軍進入康科德鎮後卻撲空了,因為民兵們早已轉移了軍火庫裏的彈藥,只給遠道而來的英軍留下了一座空蕩蕩的倉庫,英軍只好在搗毀了這座空倉庫後,選擇從原路撤退。
然而,民兵們早已在中途佈下了伏擊圈,他們利用叢林等障礙物為掩體,對英軍展開偷襲。而一慣善於正規戰的英軍,卻很難應對民兵的襲擊。英軍那醒目的紅色軍服,恰好成了民兵們瞄準的標靶!
因此儘管英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卻依然無力扭轉被動局面,最終英軍在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後,才得以突出重圍!
雖然萊剋星頓之戰的規模不大,但在美國獨立戰爭史上卻具有象徵性意義,因為此戰拉開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序幕。
從此之後,無論殖民地再如何瞻顧徘徊,也無論英軍的軍事壓力如何強大,都已經無法逆轉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脱離英國走向獨立的總體趨勢了!
萊剋星頓響起槍聲之後,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民兵們聞風而動,他們迅速匯向英國統治北美的重鎮——波士頓!
局勢發展到了這一步,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北美殖民地,都已經陷於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他們誰也無法輕易退讓了!對於英國政府來説,選擇退讓不僅會前功盡棄,而且還有可能徹底丟掉十三個殖民地。
而對於北美殖民地來説,一旦選擇了退讓就將永無出頭之日。那麼在英軍實力強大,北美民兵實力有限的情況下,什麼才是殖民地的最隹選擇呢?當然是以武力為依託,爭取與宗主國達成體面的和解了!
因此,在1775年5月召開的“第二屆大陸會議”上,匯聚到費城的各個殖民地的代表們,為了殖民地的前途又一次爭論不休。由於這些殖民地的政治首腦們,仍然沒有徹底戰勝英國的信心,所以“搖擺派”們重新佔據了上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陸會議與上次不同,會議已經演變為指揮和協調,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反英鬥爭的“大本營”,初具國家政權之雛形!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激烈討論,會議做出了一個決議:在沒有把握徹底戰勝英軍的情況下,應該通過向英國政府示弱的方式,爭取獲得英王的“諒解”,使英國政府同意與殖民地和平協商解決爭端,以便為殖民地贏得喘息之機!
(美國宣佈獨立後,戰爭期間的英美主要將領)
於是,他們便向英王獻上了一封極盡謙卑之詞的《橄欖枝請願書》。聲稱殖民地仍然是忠於英國的,希望國王陛下能夠諒解殖民地的“衝動”!
然而,此時已經由不得殖民地與宗主國討價還價了!已經被殖民地無法無天的子民們激怒的喬治三世,拒絕接受殖民地代表遞交的《橄欖枝請願書》!
喬治三世暗下決心:在沒有壓垮殖民地的抵抗意志,以及擊敗殖民地的民兵武裝之前,絕不接受暴徒們的“和平”建議!而殖民地儘管非常糾結,卻也必須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才能生存。於是,後來便有了華盛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以及不久後十三個殖民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脱離宗主國,建立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之事的發生。
一場宗主國與殖民地的武力對決,已經無可避免!
參考資料:《美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