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説的是一位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巧匠”的雪村,這可不是明星雪村,雪村是這位能工巧匠的號稱,他的本名叫做徐壽,其科學造詣在清朝史乃至近現代史上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與光輝。
徐壽棄官走向科學之路的背景原因
早在鴉片戰爭以前,清朝的大門還緊鎖着,偶有外國人帶來或者進獻一些新科技的玩意,包括當時還沒有大量使用的槍械,然而這都被萬國來朝,高傲自大的清朝稱之為“奇技淫巧”之術,最後不了了之了。
但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英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署,讓自稱天下第一的清朝也失去了自信,這時候清朝才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木船火銃,在被稱為“奇技淫巧”之術的堅船利炮下是何等弱小。
1840年鴉片戰爭後第5年,徐壽出生了,再過了5年,徐壽的父親意外去世了,自此徐壽因為與母親相依為命,因為徐壽家以前是個地主,只不過沒落了,所以他自小立下了長大為官的念頭,想重振家風,可是八股文也不是那麼好寫的,最終在連個秀才都沒考上。
直到徐壽17歲的時候,母親的去世徹底讓他放飛自我了,他由愛生恨,對八股文嗤之以鼻,並認為八股文無用,面對1840年以國門敞開的清朝,他認為科學科技才能讓一個國家得到發展,不受人欺負。
所以他毅然決然的投身“經世致用”領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科學與科技,並學到老用到老,究其一生都貢獻給了科技科學。
從初出茅廬到第科技網紅
下定了決心以後,徐壽就開始向機械、數學、音樂、物理、醫學、化學、光電學方面發展,這無疑表現出了他在科技領域的“狼子野心”。
而最先入手的就是音樂了,通過努力他重新制造出了已經失傳的古代樂器,並開發出了極為複雜自鳴鐘,讓人拍手稱奇,此外他還利用自己在這一方面的長處,幫人家修理鋼琴,修的多了自然認識他的人就多了,通過外界對這位“科技達人”的認可。
很快消息被當時的舉人華翼綸所青睞,讓其成為自己兒子志趣相投小夥伴,但對於比自己小很15歲的華蘅芳來説,徐壽就成了他的大哥哥了,但在志趣方面兩個人亦師亦友,最後華蘅芳成了一名數學家。
從此徐壽和華蘅芳組團到處打野,在科技圈裏尋找“發燒友”,獵奇一些科技類的新書,並通過《博物新編》研究火輪機並畫出了圖紙,那個時候只要他們有什麼新的發明或者造物,門口都會被一些人圍的水泄不通,“奇技淫巧”之術也在徐壽的帶領下讓人們有了新的認識。
這時候的徐壽也是名聲在外,當時的洋務派CEO曾國藩正在一籌莫展,最後聽説民間有這麼一位科技達人,便向徐壽發出offer,讓其擔任洋務運動建造輪船這個項目的總監。
自此,徐壽一發不可收拾,在科技圈名氣越來越大。
三人成虎,徐壽與學生、兒子製造出了中國第一代蒸汽船
徐壽來到了安慶機械所簽訂勞動合同,從才開始了造船業第一代蒸汽船的研發,靠徐壽一個人來研究建造輪船有點吃力,這讓這位手藝人有點不知所措,最後他又邀請了自己的學生華蘅芳參與蒸汽機零部件的測繪,他的兒子徐建寅也加入進來,對造船方案出謀劃策,解決了很多問題,在短短3個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研發的“黃鵠號”蒸汽船。
同治帝看到這艘憑國內一己之力建造的蒸汽船為之鼓舞,御賜了一張“天下第一巧匠”的牌匾給徐壽團隊,徐壽因不好大喜功,悄悄的把這塊牌匾藏了起來,直到去世後後人才拿出來。
或許是因為徐壽認為造船對自己來説只是他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已,不足以驕傲。
江南製造總局中的徐壽
經過造船一事以後,徐壽的才華得到了肯定,CEO曾國藩將他調往江南製造總局,成了一名主管,初期徐厚與曾國藩的思路不在一個頻道上,最後還是不在一個頻道上,由徐壽提出對江南製造總局的四項建議都被曾國藩否決了。
可見曾國藩是在保護徐壽,或者是想讓徐壽成為一個工具,成為思想家或者進入官場會泯滅掉他的才華,因為這四項建議前三項非常的敏感,包括開煤礦冶煉鋼鐵、操練水師,自制大炮。
這在曾國藩去世後,印證了,當時江南製造總局的支出全部由上海税收來支撐,從最開始的10%到最後的20%,李鴻章大量用了自己的嫡系,為了保存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江南製造總局腐敗嚴重,開發的槍械比進口的槍械要貴上兩倍之多,中日甲午戰爭更是驗證了這一切,所以當初徐壽拒絕了後來李鴻章的offer是對的。
在這4條建議沒有被曾國藩同意後,徐壽心想,那就造船吧,一口氣造了三艘軍艦,分別是惠吉號、操江號和馭遠號,最終還是製造花出去的白銀竟然比買一艘國外軍艦還要多,最後造船也不了了之了,但是徐壽對以後的造船事業有着很大的影響,可謂奠基人一説。
翻譯西書,堪比唐僧翻譯經文
徐壽提出的四項建議和造船最後都被否決了,徐壽想了想,既然造船和其他三項建議都被否決了,怎麼着翻譯西方科學著作總該可以吧,當然最後還是碰了釘子,最後又回到了江南製造總局,找到了馮俊光和沈寶清,三人一拍即合,又聘請了英國大牛級別的翻譯傅蘭雅、偉烈亞力進行口譯,徐厚和徐寅成、華蘅芳進行解析形成漢語譯本。從此徐厚等人就在江南製造總局步步為營翻譯了一大批西方科技圖書,並隨後成立了格致書院,是現在林南大學的前身
其中翻譯的化學著作成了第一批教材使用,最著名的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化學元素週期表,他用翻譯過來的化學特徵和譯音在漢子基礎上優化加上一些偏旁就成了我們現在的看到的化學週期表,其中以化學元素首字母命名其化學符號,並被西方國家認可,沿用至今。
為了將翻譯的著作讓更多人看到,徐壽在其網紅效應下於1875年成立了格致書院,意思就是科技講堂。
最後的輝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國際期刊《自然》在當時是所有科技領域的名人都想發表文章的地方,徐厚當然也不例外,在1877年投遞了一份關於聲學的文章《考證律呂説》,時間過了三年,徐厚以為自己的文章石沉大海,又寫了一封信,這次被《自然》看到,並給出很高的評價,最後這篇《考證律呂説》在時隔四年後於1881年發表到《自然》雜誌上。
徐壽出名是研究音樂樂器(聲學)成名的,最後的一段路也是在聲學論文告終走完他自己最後輝煌的一段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但三年後於1884年在翻譯中去世,在翻譯西方著作方面徐壽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任然在翻譯,長達17年之久,這和唐三藏翻譯經書的19年相差無幾。
感謝閲讀,我是有料的芒果,專注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