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復旦上醫學臨牀必須得過這門“社區實習”課?

為什麼在復旦上醫學臨牀必須得過這門“社區實習”課?

圖説:臨牀醫學專業醫學生與帶教老師一起進行家庭健康管理 徐朝陽/攝 下同

“您平時和鄰居走動多嗎?”“最近晚上睡得好不好?”陪着施阿婆閒話家常,一份細緻的健康評估就要完成了。獨居老人的家也是課堂,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預防醫學社區實習課程是每位臨牀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這份健康評估也是臨牀醫學(五年制)2016級本科生範昊、李廣潤的“作業”。

與阿婆聊完天,兩位實習生還為施阿婆整理了家裏的小藥箱。別小看這個動作,這是社區醫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檢查患者的服藥情況。“我就遇到過一位患者同時吃倍他樂克和比索洛爾兩種藥,導致心率過慢的情況。”帶教老師、徐彙區斜土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江南服務站點社區醫生章慧在一旁解釋。

施阿婆是獨居老人,和小醫生們聊着聊着突然憂傷起來,小范一時不知道該如何紓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范感慨地説,“之前也參與過醫學生之間的模擬問診,但真正面對患者還是遇到了挑戰。最後在帶教老師的幫助下轉移了話題,聊起了老人的孫輩,她才變得開心了些。”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她決定去要去學點心理輔導。

為什麼在復旦上醫學臨牀必須得過這門“社區實習”課?

圖説:社區健康教育

臨牀醫學(五年制)2016級本科生羅佳倩第一次走進社區門診室時,患者拿號取藥的流程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原來患者不是在門診時拿到藥的,他們會先收到一個號碼,之後憑號碼取藥。”章慧隨即向她介紹了上海正在實施的“長處方”和“延伸處方”政策,現在很多日常用藥可以在合理合規的基礎上配送至社區,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羅佳倩因此意識到了各級醫療機構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如果上級醫院的專科醫生了解哪些藥可以通過一級醫院配送到社區,就可能省去患者排隊買藥的麻煩,這也是以患者為中心的體現。”

與專科醫院的實習不同,瞭解社區不同人羣的健康需求、管理患者生活習慣、開展精準健康教育都是醫學生們要學習的內容。在社區大課堂裏,帶教老師引導年輕的醫學生將診療關注點從“一種疾病”放大到一個“完整的人”,再到“特定人羣”,讓大家體會醫者同樣也是傾聽者、協調者、健康管理者和倡導者。

“你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是實習生們聽到最多的評價,看着帶教老師們記得住每位患者的名字和家庭狀況,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病情變化也瞭如指掌,大家真切感受到社區醫生對待患者的愛心與責任心。

為什麼在復旦上醫學臨牀必須得過這門“社區實習”課?

圖説:參觀疾控中心

“為人羣服務”是復旦上醫的辦學宗旨。早在1927年,顏福慶老校長創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學院前身)時就非常重視預防醫學,他親自組建公共衞生科,並創建吳淞衞生公所,積極開展城市和農村衞生工作。

20世紀80年代初,顧學箕教授秉承恩師“為人羣服務”的信念,在原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前身)重建臨牀醫學生預防醫學社區實習。鑑於當時社區教學條件不成熟,學生主要在公共衞生學院各教研室以及臨牀相關科室進行現場調查實踐以提升科研能力。

隨着實踐和教學基地建設日臻完善,2003年起,預防醫學實習開始紮根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安排學生每年進行約40户家庭的訪視工作,深入社區家庭進行家庭健康評估。到2011年,實習範圍覆蓋到了所有臨牀醫學專業學生,實習時間確定為四周,實習地點覆蓋徐彙區斜土、徐家彙、龍華、楓林等四個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正式建立了以強化人羣健康管理和提升醫學人文素養為導向的體察內化式-全程規範化的預防醫學專業實習模式。

預防醫學與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鄭頻頻教授介紹,在復旦上醫每位臨牀醫學專業學生都要進行四周的社區實習,完成疾控中心參觀、家庭健康管理、社區人羣健康與疾病預防、社區診斷、人文病歷、行為諮詢干預技能訓練、健康教育講座等工作。預防醫學社區實習課程負責人、博士生導師傅華教授表示,目前的實習安排設計歷經多年實踐錘鍊,力求能夠使實習生體察社會細胞的微觀環境,將臨牀醫學知識應用於具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羣中。

實習課程多年來緊密對接現實需求,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特別是此次疫情後,疾控中心參觀環節還特別增加了疫情防控主題的演練和講座,包括防護服的穿脱、流行病學調查和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等內容。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通訊員 徐朝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1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在復旦上醫學臨牀必須得過這門“社區實習”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