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傳奇:力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卻亡於高粱河車神趙光義

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北方唯一的割據政權,小小的北漢卻能憑藉河東一地,立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的數次進攻,成為十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

但是,小小的北漢又是憑藉什麼,讓雄才偉略的柴榮和趙匡胤數次鎩羽而歸,卻又被軍事無能的趙光義輕易覆滅?

這一切還要從北漢的建立説起。

北漢傳奇:力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卻亡於高粱河車神趙光義

當年,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建立後晉,任命心腹大將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後來,後晉的第二任皇帝石重貴,想脱離契丹的控制,結果卻被契丹所滅。

但是,契丹在覆滅滅後晉佔據中原後,卻大肆地燒殺搶掠,結果大失民心,民間漢人武裝紛紛起兵反抗,契丹只好北撤。

佔據河東的劉知遠則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並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後漢。

但是,稱帝不久後,劉知遠便病逝,其次子劉承祐嗣位。但是即位的劉承祐卻是個年少無知的棒槌,他猜忌大將郭威,竟然趁其外出平叛之機,殺其全家。

然後,又派人刺殺在外帶兵作戰的郭威,哪知刺客竟然是郭威的親信,結果硬生生地將郭威逼反,並由此建立後周。

郭威稱帝建立後周之後,留守太原的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也佔據河東十二州稱帝,但是依然沿用後漢年號,史稱北漢,這便是北漢建立時的社會背景。

北漢傳奇:力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卻亡於高粱河車神趙光義

北漢之所以能建立,源於其優越的地理環境,作為著名的龍興之地,山西的地理優勢非常的顯著,號稱表裏山河之地。

其地處黃土高原的東部,境內的山嶺峽谷縱橫交錯,北面有長城與陰山大漠相連,南面以黃河、中條山與河南為界,西面有黃河,東面有重巒疊嶂地勢險峻的太行山。

境內山地和峽谷縱橫交錯,從北至南以此分佈着大同、太原、運城等七大盆地,尤其是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為山西之根本。

依靠太原盆地而修建的太原城,利用它四周險要的地勢,構建起了堅固的防禦體系。

史稱“太原東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嶺,北扼東陘、西陘關,是以謂之四塞也”。

所以,擁有優越的地理形勢,使得太原自古就是中國北方的重要的軍事重鎮。史書記載“河東山川險固,風俗尚武,士多戰馬。靜則勤稼穡,動則習軍旅,此霸王之資也”。

北漢傳奇:力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卻亡於高粱河車神趙光義

當年的李淵便是從太原起兵南下關中,建立大唐,五代時期的後唐、後晉、後漢也都是憑藉太原起家的,由此可見太原的重要性。

所以,割據河東之地的劉崇一開始是想做第二個劉知遠的,自詡繼承後漢法統的劉崇,在稱帝后的當月便派兵進攻後周,但是後周據城堅守,使得北漢損失慘重只得退兵。

不甘心失敗的北漢又派遣使者前往遼國結盟,通過向遼國稱臣的條件,換取遼國出兵相助,結果依然被據城堅守的後周打得大敗。

經過兩次大敗,北漢總算是安分老實了一些,不敢輕舉妄動了。

而此時的後周,因為建國不久,更多的精力是放在穩定內政,恢復發展生產上。所以,在郭威當政時期,北漢和後周暫時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穩定。

後來,郭威駕崩,柴榮以養子的身份登基為帝,國內人心不附,劉崇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於是又聯合遼國入侵後周。

當時後周國主新喪,國內人心動盪,柴榮的養子身份根本不能服眾,而入侵的除了北漢的三萬大軍,還有五六萬的遼國盟軍,局勢十分險峻。

不僅朝中的大臣不看好柴榮,甚至前線的領兵大將竟然都不戰而降,也許,若是換一個皇帝,説不定劉崇入住中原的夢想就實現了。

但是,很不幸的是他遇見了五代最牛逼的帝王—柴榮。結果在高平一戰中,佔據絕對優勢的北漢竟然被率軍親征的柴榮打得大敗而逃。

取得大勝的柴榮乘勝追擊,攻陷了北漢一半的州縣,打到太原城下,但是因為太原城確實少有的堅城,後周久攻不下,加上遼軍來援,柴榮只得撤退。

雖然柴榮沒有一舉攻下北漢,但是經過此戰,北漢元氣大傷,已經不足以邊患,北漢再也沒有入主中原的力量了。

北漢由開始的想要入主中原的宏偉目標,變成割據河東以求自保。

而此時的柴榮在打殘了北漢後,便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南方的割據政權上,意圖將南方打服後,再與遼國決戰。

在柴榮看來,此時的北漢已經不足為慮,他認為現在的主要對手是遼國,只要打敗了遼國這個主人,北漢這條看門狗還不任人宰割。

可惜的是,就在後周軍隊北伐勢如破竹的時候,柴榮卻不幸病逝,留下千古遺憾。

等到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採取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戰略,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統一南方上。

雖然如此,但是宋太祖並未放棄對北漢的經略,當時北漢的皇帝劉繼恩即位60天便被刺殺,宋太祖便親率大軍北伐,想利用北漢內部不穩的機會徹底消滅北漢。

本來北漢已經被柴榮打得半死了,所以宋軍很容易就攻到太原城下,但是沒想到,北漢新即位的劉繼元也是個果敢之人。

其親臨一線率軍死守太原城,導致攻城的宋軍損失慘重,加上天降大雨,宋軍爆發疫病,而且遼國也率軍來援,宋太祖只得匆忙撤軍。

眼看,北漢一時間難以攻下,而且此時南方還未統一,宋太祖也不敢將主要的軍隊都壓在北漢上,所以宋太祖太祖聽從薛華光的就建議。

對北漢採取先去枝葉,後取根底的戰略。通過小股部隊不斷襲擾,然後通過授田的方式吸引北漢的百姓,不斷給北漢放血。

宋朝的這一做法使得北漢的人口大量流失,使得國家賦税大減,北漢的國家實力不斷地被削弱。

經過柴榮和宋太祖的征伐,等到宋太宗趙匡義北伐的時候,北漢已經基本上沒啥實力了,加上此時宋朝已經基本統一全國,北宋幾乎以全國之力對河東一隅之地,勝負早己分明。

北漢傳奇:力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卻亡於高粱河車神趙光義

所以,宋太宗基本上沒怎麼費勁就輕易地覆滅了北漢,也正是因為北漢滅得太容易了,宋太宗直接飄了。

你看,就連柴榮和趙匡胤都沒拿下的北漢,被我拿下了,這説明我比柴榮和宋太祖厲害多了,於是,自不量力的宋太宗不顧士卒睏乏,直接勞師遠征遼國。

結果軍事無能的宋太宗直接被遼軍打得打敗,不僅屁股上中了一箭,還高梁河上演一場驚世駭俗的驢車漂移。

所以,縱觀北漢這28年,他之所以能抗住柴榮和趙匡胤的征伐,其一是因為其擁有太原這樣易守難攻的堅城,其二是因為遼國的屢次相助,更重要得是這兩位雄主當時的精力並未都放在北漢身上。

而高梁河車神能輕易覆滅北漢,那主要是藉助整個國家的力量,以為超過北漢十倍的兵力北伐,要是這樣都打不贏,他不如直接找塊豆腐撞死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9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漢傳奇:力抵柴榮和趙匡胤兩位雄主,卻亡於高粱河車神趙光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