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每每談起明朝這個朝代,有一個羣體是絕對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明朝的宦官羣體。按理説每個朝代都有宦官這個羣體,宦官羣體坐大導致出現宦官專政的朝代也不少見,像著名的強盛王朝漢朝和唐朝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可以説宦官專權的情況在中國古代並不是什麼多麼罕見的情況。但明朝這個朝代的宦官羣體之所以如此讓人印象深刻,關鍵就在於這個朝代宦官專政的情況出現的過於頻繁了,而且一旦出現必然是那種足以權傾朝野的大宦官。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像明朝前中期的王振,靠一己之力讓明軍二十萬主力和滿朝文武大臣命喪土木堡,還讓人把當時的皇帝明英宗抓了俘虜,這在封建大一統王朝裏可以説非常罕見了。但也只不過和後面的劉瑾以及汪直打個五五開,和明朝末年的“九千歲”魏忠賢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位大宦官卻是明朝大宦官中的一個異類,他雖然權傾朝野,但卻並不專權,並且還在死後得到了百官主動送葬的殊榮。而這位特殊的大宦官就是萬曆年間的陳矩。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陳矩在嘉靖年間就入了宮,當時入宮的時候才僅僅九歲。但他運氣不錯,因為他被分派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的名下,要知道秉筆太監可是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務,這個職務很多時候都兼任提督東廠,算得上是真正的位高權重。跟在這樣的人身邊,想要混出名堂不會太難,不過也會有一些不好的方面,如果他跟隨的這個太監是像當年王振那一類的大宦官的話,很容易給這些年幼的太監造成不好的引導。比如當年明武宗時期,“八虎”之首的劉瑾,就是因為仰慕當初以太監的身份權傾朝野的王振,才會一步步成長到後來禍亂宮廷的地步。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不過高忠卻不是那樣的人,在陳矩入宮的第三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當時韃靼的俺答汗率兵劫掠,一路長驅直入,甚至到了逼近京師的地步。而在那樣的險要關頭,高忠不是像王振那樣為了權力甚至干擾軍隊的佈置,而是直接全副武裝,參與到了保衞京師的防守準備中。在危機解除後,高忠也因此立下了功勞。而這些行為對當時的陳矩造成了很深的影響。他非常佩服高忠的行為,並因此立志經世濟民,幫助皇帝治理國家。
陳矩最大的性格特點,就像他的名字中的“矩”一樣,簡單概括下來就是“守規矩”。他這個性格特點伴隨了他一生,在萬曆十一年(1583)時,由於代藩奉國將軍朱廷堂犯了罪,被革去了爵位,陳矩奉旨押送他前往鳳陽的監禁起來。完成任務後,經過家鄉安肅縣時,順便回家上了下墳,還趁機寫了《皇華紀實詩》一卷。
似乎很是平平無奇,但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説,陳矩這種平平無奇的行為才是讓他們感到驚奇的地方。畢竟在當時,很多宮中的宦官出門辦事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出門打秋風,一路敲詐勒索沿途的官吏和百姓,以此來塞滿他們的腰包。而當他們看到陳矩這種外出辦事時居然一點也不敲竹槓的宦官,都感到十分滿意。更有甚者甚至稱陳矩為“佛”,可見明朝當時人們對宦官的印象之差。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陳矩雖然守規矩,但並不是不懂得變通。正相反,在政治事件中的陳矩卻十分圓滑,在他的從中周旋下,很多可能會引起朝廷大地震的政治風波都被他消弭於無形。比如説萬曆年間著名的政治大案“妖書案”,就是在陳矩的努力下,使得這一件本可能成為牽連多位朝廷官員的政治大案僅僅以一個無賴被凌遲處死結局告終。
當時有人在朝廷各個大臣的門口都送上了一份匿名書,表示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和大學士朱賡、兵部尚書王世揚、三邊總督李汶、保定巡撫孫瑋、少卿張養志、錦衣都督王之楨等人勾結在一起製造陰謀換掉太子。陳矩得知此事後知道茲事體大,於是便奏明瞭萬曆皇帝,同時也呈上了當事人之一的大學士朱賡關於這件事的奏摺。萬曆皇帝得知之後,對這件事非常惱火,於是下令徹查這封所謂的“妖書”的來源到底是什麼人,並將這件事交給了當時掌管東廠的秉筆太監陳矩和錦衣衞負責。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皇帝發怒,自然手底下的人也不敢怠慢。很快整個京城就弄得滿城風雨,到處都是為了調查這件事情的人手,整個京師人心惶惶,充滿了黑雲壓城的感覺。局面雖然緊張,但也總不缺想要把水攪得更渾的人,有些人想要趁此機會陷害他人。好些人暗中找到了陳矩想要讓他幫忙排除異己,陳矩對此一視同仁,全都義正言辭地拒絕掉了。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事情發展到這樣,陳矩知道這件事再調查下去不但不一定能調查出真相,還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起來大做文章,陳矩覺得要儘快給萬曆皇帝一個交代了。不久之後,錦衣衞的百户逮捕了京城裏的一個無賴,這個無賴叫皦生光,是順天府的生員。這人之前就幹過偽造富商包繼志的詩,並以此要挾鄭貴妃兄弟和包繼志企圖牟利的事情。於是這一次便引起了錦衣衞的懷疑。皦生光被逮捕後,審訊人員對他進行了嚴刑拷打,但他並沒有招供。
最後,陳矩決定,這件事情必須要有個結局了,而皦生光是最適合用來解決這件事情的嫌疑人。陳矩認為,皦生光雖然沒有招供,或許真的是冤枉的,但他也算不上無辜,他之前乾的事情就已經足夠讓他被處死了,用他來交差,也算不上濫殺無辜。於是皦生光便被作為這件“妖書案”的嫌疑人結案,最後被判處凌遲。
一場震驚朝堂的大案,就這樣被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沒有牽連到那些差點被株連的大臣們。陳矩在這次案件中的原則性和決斷力使得朝廷上很多官員都對他十分欽佩,不過陳矩依然保持着他“守規矩”的特點,並沒有和那些因為他而轉危為安的大臣們有更多的瓜葛。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之後,陳矩更上一層樓,當上了司禮監的最高職務——掌印太監,並且依然兼任東廠提督。這時候的陳矩手握糾政與監察兩大權力,在明朝這個大宦官頻出的朝代,也是極其少見的,可以説是權傾朝野了。但陳矩雖然權大,但卻從來不濫用自己的權力,他依然恪守自己的操守和初心——幫助皇帝治理朝政。陳矩在任時,東廠很少抓人,但京師的秩序卻非常穩定,是歷任東廠提督之最。
萬曆三十五年(1607),陳矩去世,死後文武百官全都親自到場為其送葬,送葬的人數之多甚至堵塞了道路,之前在妖書案中受過他幫助的大臣們還親自在棺前為其祭奠,並撰寫祭文。而萬曆皇帝為了表彰陳矩一生兢兢業業,專門為他修建了祠堂,並題字“清忠”,並專門頒佈了保護其祠堂和墳墓的法令,可見陳矩在皇帝與百官心目中的聲望之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9 字。

轉載請註明: 與眾不同的明朝大太監陳矩手握重權卻不專權,死後百官為他送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