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馬克思曾明確指出,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在與南北雙方實施的不同社會制度,奴隸制度與自由勞動之間的鬥爭。這種鬥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這兩種制度在美國獨立以後已經不可能在大陸上和平相處,他們只能保留一個捨棄一個。本文從美國獨立以後的發展為起點,講述了南北戰爭發生的因果聯繫,同時論述了為贏得戰爭,林肯的宅地法對印第安人的血淚影響。
開篇:美國南北戰爭前的修正案糾紛
在南北戰爭爆發前,美國工農經濟發展迅速,自從在法國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娜以後,1819年又佔領了佛羅里達,此時的美國已經是人口到達千萬,是剛建國時期的人口規模的3倍。但此時的美國照比現在而言,領土還是很小的,只有175.4萬平方公里,到達密西西比河以後,美國就與英國殖民地劃江而治。即便如此,此時的美國也已經從原先的13州殖民地擴大為了24個州。
其實在美國獨立不久,開國領袖們就針對是否廢除奴隸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但是由於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一討論最終不了了之。因為不論是戰後的建設,經濟的發展還是作戰過程當中的士兵來源,美國都離不開南部奴隸州的士兵和軍隊。而在美國建國以後,直至南北戰爭爆發以來,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蓄奴州一直針對廢除奴隸制等問題進行激烈的爭鋒,這種爭端並不僅僅僅存在於國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上,更存在於經濟基礎的發展以及經濟利益索取上。
尤其在1817年密蘇里州申請獲得州地位時,爆發了最為明顯的公開衝突。起因源於一位紐約州的眾議員提出的一項修正案,認為應該將密蘇里州作為自由州對待,所有的奴隸到25週歲以後,應無條件釋放。這引來當地奴隸主和種植園主的激烈反對,但是這一議案在自由州佔據多數席位的眾議院獲得通過。而在參議院,由於自由州與蓄奴州的選舉人數相當而未獲通過,國會被迫休會。
密蘇里州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隨後緬因地區也希望獲得州獨立地位,國會於是將兩個地區加入美國的條件進行共同商議。考慮到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間的勢力均衡,國會在1820年批准緬因為自由州並加入聯邦密蘇里地區為蓄奴州加入聯邦。南北雙方各有12個州,另以北緯36度30分劃線,這被稱為密蘇里妥協案。但是這一妥協僅是劃分了南北的範圍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但至少在此後的30年裏,雙方大體相安無事,並沒有爆發明顯的衝突,只是在國會,參眾兩院的投票和選舉上爭吵越來越激烈。
矛盾激化,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鐵路糾紛導致內戰
然而,在1853年,由於美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發展,有一些人提出了修建大鐵路的方案。這個鐵路修建必須要經過,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這兩個地區,在當時這兩個地區人跡罕至,但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鐵路建成以後,由於經濟的帶動,這兩個地區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不論是自由州還是奴隸州都希望能夠獲得這兩個地區的控制權。
根據30年前所簽訂的密蘇里妥協案,這兩個地區其實都處於北緯緯36度30分以北,所以這兩個地區屬於北方的自由州,而南方的蓄奴州則十分不甘心將這兩塊肥沃的土地拱手讓給北方。於是雙方就此問題進行激烈的爭論,為了解決矛盾,雙方在1854年向參議院提交了新的法案,稱為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宣佈這兩個地區加入聯邦,不按密蘇里妥協案處理,這兩個未來的州在進入美國以後,其屬於什麼性質,歸屬於南北,尤其自己決定。
在這一點上,南北方都無話可説表示默認。這成為美國未來南北戰爭爆發的轉折點,這一議案通過以後,其實引起了北方民眾的強烈抗議和不滿。因為在他們看來,根據之前奉行30多年的密蘇里妥協案,這兩個地區毫無疑問屬於自由州的控制範圍,但是卻自己決定是否歸屬於南北方。在他們看來,這是對南方的讓步,不可原諒,更無法理解。而南方的奴隸主為了能夠獲得這兩塊地區,也不斷慫恿和威脅這兩地區的選舉人進行有利於南方奴隸州的投票,甚至不惜發動一些暴力事件。
共和黨的獲勝與南北戰爭爆發的真實原因——林肯無辜更無助
從而還引發了廢奴主義領袖約翰布朗的反奴隸制起義,內布拉斯加和堪薩斯的這一混亂狀況持續了將近五年,被稱為堪薩斯內戰。而這也促成了美國共和黨的形成,共和黨在當時主要的政治目標是反對奴隸制,他們主要是由美國輝格黨人,民主黨人和廢奴人士在1854年由傑克遜建立的共和黨。並很快成為保守的民主黨的主要對手,在1860年美國大選時,共和黨的候選人林肯當選為美國第十六屆總統,這被很多人認為是美國內戰的導火索。
但其實這種説法並不準確,林肯是廢奴主義者中的温和派,並且上台以後並沒有發佈任何不利於南方蓄奴州的行政令,而南方僅僅藉口林肯當選總統,便發動了美國內戰爭,與其説林肯是引發南北戰爭的導火索,倒不如説南方各州對於脱離共和國早就蓄謀已久,他們其實很早就製造分裂活動。
其中,南卡羅來納州率先退出聯邦,隨後密西比,佐治亞,佛羅里達,路易斯安娜,德克薩斯也先後退出聯邦。並在1861年組成南部各州同盟,建立獨立政府,正因如此,為了維護美國的獨立與統一南北雙方,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生第一次交火。美國內戰爆發,在共和黨人以及林肯看來,南方圖謀屬於叛亂,並且號召民眾維護聯邦的統一而戰,並下令招募數萬名士兵。
而對於北方而言,林肯其實並沒有得到北方工業資產階級的幫助和支持,所以北方政府在內戰初期顯得十分狼狽,不得不尋求通過出賣西部尚未開發的土地和解放黑奴的宣言,以扭轉戰局,而且更令林肯總統寒心的是,當林肯下達徵兵命令以後,佛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脱離聯邦,加入南方同盟。而且南方由於有較好的武裝和指揮人員,所以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在七月份甚至達到了離華盛頓並不遠的馬納薩斯城。
而美國內戰自然少不了英國的身影,在內戰爆發以後,英國因為需要南方的棉花而與南方勾搭起來,在1861年南方同盟就派代表前往倫敦進行外交活動,爭取承認。女王也發表公告聲明,在美國南北交戰雙方中保持中立,但不將南方同盟視做叛亂的一方。隨後,南方同盟的外交重點便是英國與法國雙方洽談經濟合作,武器購買,甚至包括英美雙方的直接武裝干涉。
而且南方在此時也派遣了正規的外交使團,搭乘英國的特倫特後趕赴歐洲商定具體事宜,只是在海上被北方政府軍艦攔截,相應的外交官予以扣押。英國隨即照會美國政府要求放人,道歉並賠償,否則英國將派出軍隊支持南方,當時美國北方政府為了避免擴大戰爭態勢,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和外交窘迫,同意釋放南方代表,南方代表順利抵達歐洲,而英國也並未實心實意的幫助南方,並沒有在外交上承認南方同盟,只是使其獲取足夠的武器和戰備物資。
解放黑人與宅地法——林肯的必殺技
南方並沒有得到歐洲國家的承認,但是南方在戰場上的軍事優勢確實使北方林肯難以招架,被迫於1862年9月發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都自動成為自由人,時間是1863年1月1日,大量黑人作為軍隊士兵的南方聯盟打擊甚深,而南方軍隊當中的黑人也出現了逃跑現象。到了戰爭後期,北方甚至保有了一支多達20萬軍隊的黑人武裝,這給了北方林肯政府以更大的信心,戰爭開始有利於北方林肯軍隊。
最終這場戰爭持續四年,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雙方的戰爭花費超過150億美元,聯邦軍隊傷亡63萬人,南方同盟傷亡48萬。此外,還有其他不可計數的各種損失,而南方的奴隸主們針對戰爭的失敗並不甘心,於是他們在1865年將正在劇院觀看演出的林肯總統刺死,但是林肯的死亡並不會改變歷史的車輪。在林肯死後半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13條憲法修正案,廢除奴隸制度,禁止奴隸買賣。
其實林肯之所以能夠戰勝南方集團,並不僅僅在於解放了黑人奴隸,還在於美國曆史上有名的宅地法案。解放黑人只是對南方釜底抽薪,宅地法才是自身硬的關鍵
宅地法案的公佈時間晚於解放黑人,宣言是林肯宣佈無償分配美國西部國有土地給廣大移民的法令,具體的做法是美國公民只要交納十美元的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獲得160英畝的土地,連續工作五年,成為私產。這直接剝奪的南方奴隸主奪取西部土地合法性的可能性,也滿足了廣大農民渴望獲得土地的迫切要求,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極性。
宅地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西部農民的土地要求,確立了小農土地所有制,為美國未來的資本主義發展創造優越條件,同時也鼓舞西部農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鬥爭意志,阻止奴隸制向西發展,並促成了美國的勝利。宅地法頒佈以後,美國至少有60萬的家庭,超過200萬人受到政策上的恩惠。在整個戰爭期間,農民成為聯邦軍隊的徵兵主要對象,同時也給聯邦軍隊輸送大量的軍需物資,保證糧食供應為最終的作戰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林肯的宅地法案也有歷史的陰暗面,印第安人無路可走
因為當時西部地區的土地並不是美國的無主之地,而是印第安人的土地,這部宅地法迫使印第安人無處可逃,一些美國人在繳納了十美元以後,帶着槍支彈藥進入到了美國西部搶佔肥沃土地,尤其是那些在戰爭結束以後,退伍的士兵,他們幾乎挨個血洗了西部印第安人的村莊,將印第安人的土地據為己有,因為他們有國家的合法登記名單。
結束討論:歐洲國家為什麼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並沒有大範圍的干涉?
其實一個國家的內亂,尤其是主要國家的內亂,怎麼可能沒有歐洲國家的身影?只是沒有達到軍事幹涉的目的和程度而已。當時的英國雖然在初期支持南方,但是英國同樣進行着第二次議會改革和愛爾蘭獨立運動,再加上加拿大殖民地的穩定和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產地的安全,在政策上是支持南方的。但是由於北方同樣也是歐洲重要的小麥出口基地,再加上當時英國自然災害嚴重,糧食短缺,所以在北方取得戰爭軍事優勢的戰爭後期,英國開始停止了對南方的支持,並尋求與北方達成和解。
當時的法國剛剛佔領墨西哥,與英國處於蜜月期,但是與北方聯盟達成了默契,不干涉內戰,以保證法國在墨西哥的殖民地位,獲得當時美國北方合法政府的認可與利益交換,同時法國其實也暗中與南方,尋求接觸以維護自身殖民地的安全。而此時的俄國拒絕了當時英法聯合干涉美國內戰的提議,表達了對北方聯邦和林肯的支持。當然這一支持,也是有自身利益考量的,畢竟當時的俄國在北美也有一塊殖民地。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