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為什麼在岳飛勝利之際連發十二道金牌

宋高宗為什麼在岳飛勝利之際連發十二道金牌?

宋高宗為什麼在岳飛勝利之際連發十二道金牌
這個問題在很多嶽黑腦殘粉看來根本不是問題,他們會根據長久以來被前人灌施的“殺嶽”觀念、不假思索地回答:岳飛勝利了,快要搗碎黃龍府了,在黃龍府五國城“坐井觀天”的徽、欽二宗就要被迎回來了,宋高宗皇位坐不穩了,他還不得趕快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手腳麻利地把岳飛送上西天呀?
往往這時候,這些嶽黑腦殘粉還要加上一句:活該!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下面,我大致説一下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的歷史背景。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八月,岳飛興師北伐偽齊,盡復西京險要之地,繳獲戰馬上萬匹,糧食數十萬石,中原響應,所謂“長驅將入於三川,震響傍驚於五路”是也。
也正在這個時候,金太宗吳乞買病死,侄孫合剌繼位。
合剌認為劉豫的“大齊國”表現太水,不但沒有成為金國的籓屏,反成金國的累贅,遂於次年廢掉偽齊國號,貶劉豫為蜀王。
特別補上一筆,當時過汴水、入東京擒捉劉豫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兀朮、撻懶等金國名王名將。
他們在宣德門外召集了偽齊文武百官,大聲朗讀合剌的詔書,再派數千鐵騎在東京的大內宮殿到處炫耀兵威,遣小卒巡行坊巷,四下放話説:“自今不用汝為籤軍,不敢汝免行錢,請汝舊主人少帝來此住坐。”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大意是:從今以後,大金國再也不徵收你們做籤軍,再也不用你們納税了。重點是最後一句:“請汝舊主人少帝來此住坐”,這“舊主人少帝”就是被俘入金國的宋欽宗趙桓,“來此住坐”,即是到東京做皇帝。
兀朮當時是想在東京重新建立一個傀儡國,傀儡皇帝就直接啓用趙桓,讓他做劉豫第二、張邦昌第三。
這一招可謂出奇制勝。

宋高宗為什麼在岳飛勝利之際連發十二道金牌
蓋因按照禮節,“無有弟與兄爭”,趙桓是兄,趙構是弟,弟沒理由和兄爭。而且,和趙桓相比,趙構的帝位是自封的,趙桓的帝位是秉承宋朝國祚代代傳承的,從理論上説,趙桓才是宋國的正統皇帝。
當然,有人也許要問了,為什麼要啓用趙桓、而不是啓用宋徽宗趙佶來做這個傀儡皇帝?
宋徽宗趙佶是趙構的生身之父,以父壓子,這氣勢可不是更生猛、更讓趙構無可抵擋?
啓用宋徽宗趙佶來做這個傀儡皇帝,兀朮並不是不想,問題是趙佶已經掛了。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這年年底,撻懶也把趙佶“駕崩”的消息傳過江南,示意趙構可以派人到金國迎奉梓宮。
撻懶這一示好行為隱藏着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金國領導人換屆,偽齊新廢,政局不穩,有意與南宋和議。
趙構本來就擔心自己的小朝廷難以存活,平生最大心願就是求得江南半壁苟且偏安。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於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五月簽訂了合約,約定如下:
南宋方面,一、向金主稱臣納貢;二、趙構自動取消帝號並自動取消宋的國號,作為金國的一個藩屬存在。
金國方面,一,送還趙佶的棺木;二,送還趙構的生母韋氏;三,把原屬偽齊的黃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地區一律撥歸南宋政權統治。
對於金國這一表現,南宋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曾給趙構作過深入淺出地分析:金國如果是真誠的希望兩國交好,就不應在累年之後才傳達徽宗皇帝、顯肅皇后的訃音,他們之所以同意和議,是不願我王師長驅而往。金人議和割地,以黃河為界,我們當然可以得回故地,但這數千裏荊榛無人之地,十年無徵役,財賦無所出,如果派宿兵鎮守,錢糧困弊不説,金人肯定還會厚索歲帛,加一個經濟重擔壓在我們頭上,時間一長,他們不用發兵攻打,我們也會自己滅亡。
對於金人的和議,時在鄂州(今湖北武昌)的岳飛是不相信的,他説:“犬羊安得有盟信耶!
上疏勸阻趙構説:“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人譏。”
但趙構不理會,無比堅定地簽訂了合約。
岳飛的預言很準。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國在盟墨未乾、血口猶在的情況下,單方面撕毀了和約,傾舉國之兵南下略宋。
這時候的南宋擁有岳飛等一大批忠臣良將,軍事力量遠非北宋末年可比。
首先,南宋新任的東京副留守劉錡在順昌府對金兵進行強有力的反擊,一番較量下來,把兀朮打得七輦八素,打出了南宋軍隊的威風。
順昌之戰是宋軍首次在平原地區大破金軍,劉錡兵不盈兩萬,出戰僅五千人。金人自嘆“十五年間,無如此戰”。
宋金開戰,趙構從美夢中驚醒,兩股振憟,心亂如麻,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連下了九道《御札》,催促國內戰鬥力最強悍的岳家軍趕赴順昌應援,説:“劉錡首次與虜人接觸,稍有挫衄,即對國體士氣影響不小,嶽愛卿務必體諒國事艱難,悉力措置,萬勿稽留”,激勵道:“建不世之勳,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決策於此。”
事實上,趙構的第一道《御札》尚未發出,岳飛早已採取了行動。他一面命張憲和姚政率前軍與遊奕軍由光州往順昌府方向疾奔,一面派遣部將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等人從鄂州分頭併發,北向進軍。
顯然,岳飛的目光並不只僅僅限於順昌一城,也不止只經營於陳、蔡,而是要劍指舊都東京,北渡黃河,收復故土!

宋高宗為什麼在岳飛勝利之際連發十二道金牌
大軍出發前,岳飛曾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功業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赤松遊”之句,自信一定會把金國女真人徹底擊潰,到時,要像東漢竇憲勒石燕然山一樣,然後退隱廬山東林寺看經唸佛,安渡一生。
而在岳家軍勢如破竹、揮軍北上之際,其他的張俊淮西兵團、淮北宣撫判官楊沂中部、淮東宣撫使韓世忠部、西部戰場上吳璘部,也都各顯神通,把各個戰場上的金兵金將打得滿地打滾。
一時間,南宋舉國上下大為振奮,人人額手稱慶。
很多人都説:“諸將同心協力,分路追討,金虜相剋,東京可復矣。”
可是,在這節骨眼上,被金國安置在南宋朝廷裏的奸細秦檜發揮了無間道的作用,他進言趙構,要求全面停戰。
趙構隨即給戰場上的每一位指戰員都下達了撤軍令。
結果,除了岳飛一軍還在馬不停蹄地進軍外,其餘諸軍全都撤軍了。
岳飛向以收復故土為己任,在鄂州厲兵秣馬,蓄勢以待,等了整整五年,大戰一開,就以雷霆萬鈞之勢直闖中原。趙構的撤軍令傳達時,他已率軍長驅直入打到了德安府。
面對前來傳達命令的使臣司農少卿李若虛,岳飛悲憤莫名,據理力爭,不同意撤軍。
李若虛被岳飛的報國情懷所感動,毅然表示:“事既如此,大軍勢不可還,矯詔之罪,李若虛願一力承當。”
於是,岳飛按既定計劃催動千軍萬馬,大舉北伐。
也由此可見,岳飛接下來的北伐,其實是違詔出師。
很快,岳飛打出了他軍事生涯中最出彩的兩場戰役:郾城大捷和潁昌大捷。
郾城大捷中,岳家軍一舉摧毀了金兵倚若戰爭法寶的“鐵浮屠”。
兀朮心疼得一路逃跑一路大哭,號叫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潁昌大捷,兀朮所部十二萬步騎徹底崩盤,兀朮本人在親兵死護下遁去,其的女婿統軍使上將軍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被現場斬殺,千户張來孫、千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製田瓘等七十八名高級將領被俘。
岳家軍隨即挺進朱仙鎮,距東京已不足五十里。
被拘留在金國的宋使洪皓後來回國回憶,稱:“順昌之敗,嶽帥之來,此間震恐。”
進駐朱仙鎮的岳飛吩咐部下封烈酒,備長車,即日長驅直入,一舉蕩平敵巢,豪氣沖天地説:“此行殺虜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然而,趙構連發來了十二道金牌,“中興成半壁,將軍奉詔和謀決。嘆諸君,痛飲竟無期,腸空熱。”
岳飛連獲兩場大勝,趙構為什麼會在這時候下詔班師呢?
回到最初説的問題上來,趙構在這時候下詔班師,真是如那些嶽黑腦殘粉所説的,擔心岳飛勝利了,迎回了徽、欽二宗,他自己的位置沒處擱嗎?
按照這樣的理解,一方面是降低了趙構的政治心智,另一方面又抬舉了趙構的對敵作戰勇氣。
趙構此人,怕死,膽小懦弱,但搞政治、搞陰謀,絕對是一等一的高手。
前文説了,“二聖”中宋徽宗早在紹興七年就死翹翹了,如果趙構真覺得回來後的趙桓會威脅到自己,他只需像朱元璋謀害小明王韓林兒一樣,動動嘴皮、動動手指頭,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趙桓黑掉。
所以,所謂趙構擔心“迎歸二聖”之類的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
也由此可見,趙構並不是害怕岳飛北伐會取得勝利,相反,他是害怕岳飛北伐會輸,到時會輸得雞飛蛋打,南宋兵盡財窮,自己欲偷安而不得,落下“二聖”一樣的悲慘下場。
順昌戰後,各大軍區戰員在戰場上都取得戰場優勢時,秦檜根據什麼勸趙構下達了撤軍令?
秦檜就是把準了趙構長年養成的“恐金症”的脈,建議趙構見好就收,不要過分逼迫金人。秦檜恐嚇趙構説,金人一旦被逼急了,到時我們會吃不了兜着。
趙構建國以來,一直被金人追着攆着打,早被嚇得精神失常,在他的心目中,金國永遠是那樣的堅不可摧,永遠不可能戰敗。
所以,趙構對秦檜的話深以為然。他真的擔心戰場上宋軍“稍有挫衄”,就會全盤皆輸,因此下達了撤軍令。
岳飛違詔北伐,已犯了宋朝大忌——須知,有宋一代,歷屇統治者最擔心的事就是武人跋扈,權力過大,威脅中央政權的發展。王夫之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懷皇袍加身之疑,以痛抑武夫。”當年,為了壓制武將,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靖康之亂以來,政府軍編制被打散,南宋在戰爭中建立的許多武裝都帶有私人性質,比如“岳家軍”、“韓家軍”、“劉家軍”等。趙構迫於大敵當前,承認這些軍隊的合法性,但岳飛這樣違詔不遵,不可能不讓他疑心大起,殺心大盛。
岳飛繼續北伐過程中,雖然已取得了兩場足令世人矚目的大捷,但秦檜和他的黨羽殿中侍御史羅汝楫等人聒噪不休地在趙構耳邊發表悲觀戰爭論:“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趙構才會急煞赤白、氣急敗壞地連發十二道金牌追返岳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31 字。

轉載請註明: 宋高宗為什麼在岳飛勝利之際連發十二道金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