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崔護,一生寫的詩,只流傳下來了六首。他在一次春遊過程中寫下了一首小詩,題於一村居門扉之上。孟棨撰《本事詩》敍述該詩的創作背景,卻害得崔護差一點背上薄倖罵名。
這一首詩名為《題都城南莊》,因為“語淺意深”且兼具“傳奇”與“抒情”雙重色彩而名垂詩史。詩歌本身與它背後的故事,幾乎同時成名。
事後,故事成為了一則經典傳奇。被人們無數次改編成戲劇,並搬上舞台。同時,這首詩還衍生出了“人面桃花”這個典故。
一、《題都城南莊》賞析
《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作意譯:去年今日我來到這扇門中,當時佳人的臉龐上映出一片桃花紅。今年我故地重遊,佳人不知去了哪兒,只留下屋外的桃花盛放在春風之中。
這一首詩,包含前後兩個故事場景,頭兩句交代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作者的見聞。根據《本事詩》中的介紹,這首詩創作源於作者一次進士落第後春遊的過程。
當時崔護獨行於都城的南郊,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個地方有一户人家,房子佔地面積大約一畝。裏面花草叢生,彷彿是一個桃花源。
崔護走路走得口渴了,就想敲門管主人要一口水酒。出來迎門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這個姑娘有多麼美麗呢?崔護只用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就交代過去了。
這一句一方面是寫姑娘的臉龐像春天的桃花一樣漂亮,另一方面是在寫一位年輕的女子,偶然見到心儀的男子時,因心動而害羞,導致臉頰泛紅。
如果説詩中只是隱晦地交待二人有眉目傳情的嫌疑,那麼《本事詩》中的故事,則把二人的感情擺到了明處。並直説崔護曾經挑逗這位姑娘,但是姑娘並沒有答應他。
後兩句詩講的故事發生在一年之後的清明節,詩人前往相同的地方,可是這一回姑娘不見了,只剩下一片桃花林,朵朵桃花綻放在春風中。
崔護這首詩抓住了一種典型的人生體驗,人一生中,經常會不經意間得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但又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失去,並且再也尋找不回來。有了類似的體驗,就會和這首詩產生共鳴。
除此之外,這首詩通過一個非常經典的敍事,講述了一個極富“戲劇張力”的故事。即使你並不瞭解它的“本事”,也可以從中解讀出一則典型的唐代傳奇故事。
首先,故事中的這一位姑娘出現的地點是一個“桃花源”一樣神秘的地方。這就為崔護的豔遇增添了幾分神話色彩。
其次,崔護第二次去的時候,姑娘不見了,只剩下滿院桃花綻放在春風中。這似乎在暗示姑娘並不就是人,而是桃花化身的精靈。
但是,孟棨為了宣傳這一首小詩,替它找來(或者是杜撰出)了一個故事。“本事”的作者利用原詩敍事中的這種“張力”進行了故事創作,幫助這首詩得到廣泛的流傳,但是卻差一點讓作者崔護擔上了薄倖的罵名。
二、崔護為什麼不娶農家女
在孟棨《本事詩》裏,有一則完整的傳奇故事。故事的開始就交代:博陵人崔護是一位才貌出眾少年。
有資料顯示,崔護是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進士及第。所以這個故事發生在他二十四歲以前。那一年崔護考進士失敗,就一個人在清明節到都城南郊春遊。
到了一户種滿了桃樹的人家,敲門討水喝。屋中的少女來應門,先是躲在門後偷窺,然後才放他進屋。給他送上茶水,又招呼他坐定後,自己卻走到門外,斜倚在一株桃樹上看他。
崔護覺得這位少女長得格外漂亮,並且有點“妖姿媚態”,於是出言挑逗她。結果,對方並不和他搭話,只是目不轉晴地看着他。最後崔護離開的時候,兩個人都互相看了很久,才依依不捨地離別。
其實,他們當時都有心動,卻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所以崔護後來並沒有動心思去找這位姑娘。直到第二年的清明節,可能崔護考試又落榜了,於是到了同一個地方散心。
這一回姑娘不見了,崔護覺得心中有小小的遺憾,於是提了這首詩寫到門上。又過了幾天,他又跑到這户人家去看,卻聽到裏面有人在哭。
他進去打聽出了什麼事,那户人家的老頭子突然扯住他的衣領説:是你殺死了我的女兒!崔護大吃一驚,連忙問是怎麼回事。
原來,去年那位姑娘自從遇到他以後,就得了相思病,日夜思念着他。等了一年,他來的時候姑娘剛好不在,於是他題完了詩就走了。姑娘以為他再也不會出現,就絕食而死。
在故事的最後又拐了一個彎,崔護被姑娘的深情感動,然後抱着姑娘的屍體喚醒了她,二人結為夫妻。但是這一則故事因為後面涉及“死而復生”,寫得太過離奇,所以被宋人斬掉了尾巴。
故事或止於崔護題,或止於姑娘絕食而亡,許多沒看到全文的人開始責怪崔護薄倖。因為假如當初他喜歡那位姑娘,就應該娶了人家。為什麼要等一年以後再去呢?豈不是連黃花菜都涼了!
因為這個故事極富張力,可供改編的地方也非常多,後來多次被改編成曲子傳唱。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它就被收錄進《三言二拍》,後來又改編成戲曲《人面桃花》,演繹成了各種傳奇。
結語
全唐詩裏面收錄了崔護六首詩,但事實上至少其中三首的作者都另有其人。崔護生平資料稀少,據學者考證,他這首《題都城南莊》最早的版本出處就是孟棨撰《本事詩》。
孟棨作《本事詩》的目的,是用典故來幫助人們理解詩歌的內容。但是他書中提到的典故,大部分都是正史不載的野史、逸聞。
所以究竟是先有崔護的詩,然後別人才照着詩編了一則故事;或者先有故事,別人才照着寫了一首詩,現在都很難理清頭緒了。
但是,無論如何,因為這一首詩讓崔護得以名垂詩史。《人面桃花》也成為中國民間文學中的一則經典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