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東線德軍最後的輝煌!52個蘇聯紅軍師被消滅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不宣而戰,幾百萬部隊跨過蘇德邊境開始了對蘇聯的進攻,這注定是一場銘記於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如果不是斯大林在莫斯科擊敗了德國的先頭部隊,或許德國真的可以征服蘇聯。但隨着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開始,這場持續200多天的戰役,也就成為了蘇德戰場上的轉折點。
德國損失了東翼戰場上1/4的兵力,兩個國家加起來的總傷亡達到了200多萬,最終蘇聯取得了勝利。隨即蘇聯便開始了反攻的步伐,在此過程中蘇德雙方圍繞着哈爾科夫這個城市,進行了長達四次的大規模戰役。其中要數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最為“經典”,德軍在“軍事天才”曼施坦因的帶領下,消滅了大約52個蘇聯紅軍師。
那麼這位“名將”是如何扭轉戰局?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又是怎樣進行的呢?
我們先來聊一聊該戰役的大背景。
1941年,德國佔領烏克蘭之後,斯大林格勒成為了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如果德軍可以順利攻佔這一片區域,向蘇聯的南方經濟地區滲透,那麼德國將輕鬆地拿到蘇聯最重要的石油,糧食,工業基礎等戰爭物資,他們在各條戰線上的戰鬥力都會持續上升,而相反如果蘇聯失去了這些物資保障,他們會陷入極端的困境之中。因此這也是兩國賭上國運的一次大戰役,最終的結果就是苦戰200多天之後德國人還是敗了,這場戰爭的意義要遠遠超過二戰時期的任何一場戰爭,所影響的不僅僅是蘇德戰場,更是整個反法西斯戰場上的局勢。
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聯方面準備粉碎哈爾科夫地區德國B集團軍主力,從而解放哈爾科夫工業區,其實這已經是德國和蘇聯第三次在哈爾科夫地區打仗,第一次由於德國強勢碾壓蘇聯軍隊幾乎沒有反抗就投降了。
第二次是發生在1942年5月份,當時蘇聯在“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總有一種我能反殺德國的想法,然而雙方在哈爾科夫戰場上正面硬碰一下,德軍完勝,蘇聯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有生力量和技術武器都遭到了削弱,同時丟掉了北頓涅茨河重要的登陸地點,迫使蘇聯改變了原先製作的戰爭方案。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哈爾科夫都在德國人的掌控之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聯在全線展開了反攻局勢,1943年2月16日,蘇聯方面以三個集團軍的兵力擊敗了德國在哈爾科夫的軍隊,成功收復了這座工業重鎮,但是正當蘇聯人為之歡欣雀躍的時候,德國人的反攻也就開始了。
希特勒在聽到哈爾科夫丟失的消息之後大發雷霆,於是下達命令讓曼施坦因迅速收復哈爾科夫地區。這恰恰體現了二戰時期德國的一個弊端問題,希特勒作為一個政治家來説他是合格的,但作為一個軍事家來説希特勒可能要遜色一點,後世有人説德國之所以會在歐洲戰場上慘敗很大原因就是希特勒的戰略制定有問題
不過好在曼施坦因並沒有認可希特勒的這個命令,原因就在於當時曼施坦因面臨的局勢更危險。當時他所指揮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羣遭受着蘇聯兩個方面軍多方位的夾擊,整個南方戰區支離破碎,就在蘇聯攻佔哈爾科夫之時,蘇聯的部隊已經逼近他本人的指揮所。
在這種危機的局勢下曼施坦因明白如果硬要進攻蘇聯已經重新收復了哈爾科夫地區,這無疑是雞蛋撞石頭,自取滅亡,但是希特勒下達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守,曼施坦因於是製作了一個在今天看來都“匪夷所思”的計劃,那就是暫時不去理會攻佔哈爾科夫的蘇聯軍隊,而是集中優勢兵力率先將眼前急功莫近的蘇聯西南方面軍給“解決”了,然後再去收復哈爾科夫地區,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同時面對多方夾擊的困境。
不得不説這個計劃確實很“冒險”,因為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把握“吃掉”蘇聯的西南方面軍,到那個時候蘇聯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也將趕赴戰場,到那個時候德國將陷入反包圍之中,整個德國南方集團軍都將成為蘇聯人的“餃子”,德國整個東線戰場將直接崩潰,不過希特勒還是給予了曼施坦因足夠的信任。
2月29日,德國法西斯吹響了反攻的號角,2月21日,蘇聯西南方面軍攻下了曼斯坦因的指揮部。
然而這正是曼施坦因計劃的第一步,隨着作戰計劃的開始,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以黨衞裝甲軍的兵力進攻蘇聯西北方面軍第六集團軍的右翼,然後第四十八和第五十七集團軍負責切斷蘇聯紅軍的退路,實行對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包圍。
為了這個計劃的實施,德國不僅從西線地區再調來了兩個師的部隊,同時還大量地補充彈藥,而且德國正面軍團中還配備了普通裝甲軍團不具備的虎式坦克,這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由於當時的蘇聯西南方面軍孤軍深入,失去了空中部隊的支援,於是德國第四航空隊率先發起了空中襲擊,然後虎式坦克一撲而上攻擊西南方面軍的右翼,而在這場著名的坦克大戰中,曾經為蘇聯立下赫赫戰功的T34坦克遭遇了嚴重的損失,他們的炮彈根本無法穿透德軍虎式坦克的裝甲,甚至對於德軍普通坦克的增強裝甲都無可奈何,所裝備的各種反坦克炮也無法摧毀虎式坦克,而虎式坦克卻可以輕鬆摧毀蘇聯的坦克,裝備上的巨大差距,讓這場戰爭的天平一開始就向德國傾斜,很快蘇聯的西南方面軍呈現潰敗之勢,德軍坦克軍隊順利向前推進100公里,不過當時的德軍由於兵力實在太少,再加上進入了嚴寒季節,他們無法對剩餘的蘇聯軍隊實行全面包圍,到了3月2日,受到重創的蘇聯西南方面軍退到了北頓涅茨河,德軍的第一步作戰計劃成功了。
隨着蘇聯西南方面軍退出了戰場,駐守在哈爾科夫的蘇聯沃羅涅日方面軍完全暴露在了德軍的視野之中,其側翼失去了蘇聯軍隊的保護,肯定有朋友會説,為什麼當時沃羅涅日方面軍沒有去增援西南方面軍呢?
原因就在於蘇聯方面並沒有料到德國會反擊,當時蘇聯高層一度認為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缺乏警惕性也是西南方面軍大敗的原因之一,而隨着沃羅涅日方面軍陷入了德國人的包圍之中,這個時候蘇聯人才發現他們可用的坦克數量只有70輛,而德軍的坦克數量超過350輛,而且距離沃羅烈日方面已經最近的補給基地也超過200公里,於是蘇聯從全面進攻改為全面防守。
此時德軍集結自己的優勢兵力在3月4號發動了全線進攻,儘管此時蘇聯方面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但僅僅在6天之後,德國人就在蘇聯人的防守陣地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此時沃羅涅日方面軍危在旦夕,因為他們既沒有戰爭補給也缺乏戰略預備隊,這意味着德國的裝甲集團可以輕鬆的直插內部對沃羅涅日方面軍進行分割。
儘管斯大林已經下令調集多支部隊前往哈爾科夫救援,但奈何遠水救不了近火,而希特勒為了拿下哈爾科夫,親自來到戰場鼓舞士氣,到3月12日,此時德軍已經攻入哈爾科夫,雙方軍隊再一次進入殘酷的巷戰,此時蘇聯只能通過飛機來運送補給,德軍拿下哈爾科夫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到了3月16日德國黨衞軍團重新進駐哈爾科夫,在這場戰爭中德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反擊讓蘇聯大約有52個紅軍師為之付出了代價。
而這支蘇聯部隊在突圍之後與之前潰敗的蘇聯西南方面軍會合,而對於德軍來説,拿下哈爾科夫只是第一步,他們要趁着蘇聯沒有反應過來去攻佔足夠多的地盤,但受限於兵力不足和天氣原因,德軍方面也沒有能夠進一步擴大戰果,而在這場戰役之後,蘇德戰場陷入了一個短暫的暫停期,這場戰爭對於整個蘇德戰場上的形勢有着重大的意義。
本來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損失1/4的兵力之後,戰爭局勢已經從戰略進攻變成了戰略防守,而蘇聯方面的軍隊此時士氣正佳,有望在短時間內收復丟失的領土,然而隨着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丟失掉的士氣又找了回來,同時穩定住了東部戰線的局勢,避免了德國東線的全面潰敗,保護了德國最精鋭的南方集團軍羣的精鋭部隊,儘管如此哈爾科夫反擊戰也只不過是為德國續命了兩年而已。
如果不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蘇聯很有可能在蘇德戰場上取得全面勝利,在1943年就順利收復所有土地,而德國全線潰敗的結果就是柏林有可能在1943年底就被蘇聯給攻克了,這也是很多歷史學家給出的猜測,這場戰爭的勝利是曼施坦因本人軍事才華的卓越體現。
哈爾科夫反擊戰又被認為是曼施坦因繼攻佔法國之後的又一次成名之作,當時就是曼施坦因制定了攻佔法國的全面計劃,幫助德國部隊輕鬆跨越在比利時嚴陣以待的英法聯軍和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德國最精鋭的裝甲和步兵部隊從阿登山區進入法國境內,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掃蕩了曾經的歐洲第一強國。而此次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也是曼施坦因利用了蘇聯人的盲目自信重創了蘇聯兩個重兵集團,因此他本人又被人們稱為是二戰中德國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之一,甚至説可以去掉之一。
但再優秀的將領也改不了德國已經潰敗的事實。在斯大林格勒之後,德國就已經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而在隨後庫爾斯克的大會戰德國在東線地區最後的精鋭力量被消滅,蘇聯正式接管了戰場上的所有主動權,因此哈爾科夫反擊戰又被認為是德國在東線戰場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