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人都讀過《孫子兵法》,書籍中各種各樣的攻城策略,屢見不鮮。在沒有像大炮等重武器的年代裏,若想攻打用城牆圍起來的村莊,則是古代每一位士兵的夢魘。城外的士兵必須阻止城裏的冷箭,城裏的士兵則必須與城外的士兵對戰到底,直至死亡。城外的士兵若想靠近城牆,就必須填滿護城河並且越過重重陷阱。然而,當他們通過各種阻礙,順利的把雲梯放在了圍城底下之後,還得繼續冒着生命危險從梯子的底部爬到頂端。那麼在古代攻城打仗的時候,被安排第一個爬上雲梯的士兵是怎麼想的呢?
據史料記載,雲梯起初名叫鈎援,它最早出現的時期是在夏商周,之後被春秋戰國時期有着巧奪天工之手的魯班大師加以改造,最終才有了雲梯這種攻城必備之利器。它主要是由鈎子、梯身以及車輪三部分組成的,雲梯頂端的鈎子是用來鈎住城牆邊緣的,梯身用來攀爬,而最底下的車輪則是為了移動方便的。對於冷兵器肉搏時代來説,只有藉助像雲梯這種東西才能進入到城中,近而開始相互廝殺。
可以説在雲梯製作的整個過程中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它頂端的鈎子可以防止雲梯滑落,緊緊地鈎城牆;而它的梯身設計與普通梯子也大不相同,其隱藏了許多的輔助工具;最底下的六個輪子更加完美的加固了雲梯的穩定性,就不會被守軍輕易推倒。
正所謂在高額的懸賞之下必有勇夫,一旦獲得先登之功,立刻就能翻身做主,要麼升官,要麼發財。再説第一個爬上雲梯的人,其實也不一定會死,才採取這樣的行動之前,必定都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的,也沒有哪位將領會讓自己的士兵平白無故的去送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