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怪事多,放在清朝皇帝家的明代大銅缸
到了北京,總有幾個必須要去打卡的景點,故宮想必是每個初到帝都的人都會選擇的重中之重。雖説如今的故宮雖然早已經放下了陽春白雪的架子,但如果什麼功課也不做就去參觀,累斷腿的同時,就是隻能看到一些表面上的“空屋子”“空椅子”“瓷盤子”,最後感嘆一句,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嘛。這種勞神又傷財的事兒小娘子一般是不做的,前幾天一邊享受着今年帝都突然增多的藍天,一邊到那個紅牆黃瓦的“大院子”裏溜達了一圈兒,順便來聊聊紫禁城裏各種小秘密。
小娘子遊故宮 之 放在清朝皇帝家的明代大銅缸
太和殿
到過故宮的人應該都在故宮院子的各個角落看到過那些散落各種的或是鏽跡斑斑,或是被圍欄保護起來的大缸了,據記載,在百年故宮裏曾經有三百多口這樣的大缸,可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現存的只剩下百餘口,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擺放在太和殿門前兩側的四口大銅缸以及乾清門外兩側的十口大缸。這些缸每天站在這座曾經的天朝第一庭院裏,歷經幾百年間的風吹日曬雨打雪埋,看着一朝朝的天子、朝臣、宮妃、太監每天勾心鬥角,歷經朝代更替,最終一切都隨雨打風吹去,只剩下巍峨的宮殿和他們安靜的留在了原地。這樣的他們被放在故宮裏,遠不止是個簡單的裝飾品,他們身上有着更重要的職責。作為捍衞故宮消防安全的沉默衞士,他們的名字被賦予了五行相生相剋的重要含義,故宮的宮殿屬土,在五行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這些金屬製成的大缸名曰“門海”,就意味着會有無窮無盡的水來防止故宮遭遇大火的毀滅。正因為他們的職責重要,所以也被當時的人成為“吉祥缸”,平時蓄滿清水,冬季則套上棉套、蓋上蓋,氣温最低時還會燒炭加熱,以備不時之需。
圖片來自網絡 故宮裏的鎏金銅缸
如果仔細去看不難發現,這些大缸分為鐵、紫銅和鎏金銅三種,有些缸上有着一道道明顯的刮痕,是貪婪的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試圖把上面的鍍金颳走而留下的。這些缸裏,要數擺放在太和殿、保和殿及乾清門前的體型最為巨大,是被稱為“鍍金海”大銅缸,這幾口鎏金銅缸均是清代鑄造的。而廷東、西六宮庭院及長街上所擺放的就是體積比較小的紫銅缸或者鐵缸了。鐵缸大部分是明代鑄造的,明代缸兩耳均加鐵環,樣式上奢下斂,古樸大方,注重實用功能;清代缸則是兩耳加獸面銅環,腹大中收,多了一份手工藝的味道。
故宮裏的鐵缸
一路走下來,細心的人會發現,在貞度門與昭德門外的鐵鑄吉祥缸儘管已經鏽跡斑斑,但上面的“大明弘治四年御用監吉日造”依舊清晰可辨。雖説故宮本身就是明永樂年間所建,但在有着最嚴苛文字獄的清帝國,這幾口明目張膽的刻着“大明”字樣的缸居然被保留在了皇帝家裏,何況這些明代水缸還在清代光緒大婚前太和殿着火時,通通罷了工,缸裏的水都結了冰,就是不救火,真算得上是一件奇事。
眼下又到了天寒地凍的時候,這些飽經風霜的大銅缸們仍舊每天勤勤懇懇的站在故宮的大院子裏,頂着“吉祥缸”的美名享受“退休的美好生活”,在他們眼裏,歷史何嘗不是在繼續?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