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史話二:一場慘烈的防禦戰,戰後武公只用一個門來犒賞功臣

宋國,又是一個在下許久沒有提到的諸侯國,上一次“宋國史話”還要追溯到周厲王時代。當時的宋國雖然發生了一起弒君奪位事件,由宋厲公弒殺了叔叔宋煬公。但是因為這次弒君屬於愍公這支血脈奪回了本就屬於他們的爵位,奪位後厲公和兄長弗父何(孔子的先祖)又通力合作將宋國恢復穩定,所以宋國並沒因此掀起太大的波瀾。隨後,周王室經歷了宣王、幽王,再到平王的起起伏伏,宋國卻並沒受到太大影響,平靜地過着自己的“小日子”,咱們也就減少了對他的關注度。

孔子的先祖——弗父何

然而,宋國這樣平靜的生活也不是永久的,在維持了100年左右的時間後,一場外族的入侵,打破了宋人的安寧。即在宋武公理政期間,長狄人的一個分支鄋瞞國(在今山東高青縣一帶)入侵到了宋國境內,爆發了一場十分慘烈的攻防戰。當然,熟悉歷史的朋友們應該會知道,鄋瞞國的這次入侵發生的時間應該比較早,因為宋武公於平王二十三年便離世了,所以宋國抵禦長狄大軍最晚不會超過這個時間點。只不過,記載了此次交戰的史書《史記》和《左傳》都沒有給出準確的時間(即沒説出具體是宋武公多少年),並且當時咱們的關注重心又都在晉、秦、鄭、魯、衞等大國的各種紛爭當中,便把這次事件拖到了現在才講。

但是,各位不用擔心,雖然宋國遭遇的這次入侵被滯後講述了,卻並不會對當時的時局產生影響。再加上下一篇文章鄙人仍要繼續留在宋國,要説一説宋武公兩位兒子的故事,所以這篇“宋國史話”的滯後,反倒讓宋國的故事可以連貫起來,沒準更便於大家記住宋國的歷史。好了,閒話也不多説了,咱們馬上開始今天的故事,先來給各位介紹一下交戰雙方的情況。

入侵的一方鄋瞞國,長狄人的一支,在《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九》中對其有這樣的註釋:“鄋瞞,狄國名,防風之後,漆姓”。不知各位從這個註釋中能看出什麼,反正在下一看這個註釋就知道鄋瞞國人至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身材高大。因為,“防風”一詞就是在下此前講大禹“會稽會盟”時提到過的“防風氏”一族,他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巨人族。所以,如此一個身體上有着明顯優勢的外敵來攻打宋國,宋國面臨的壓力可見是巨大的。

《春秋左傳正義》中對“鄋瞞”的註釋

防禦的一方宋國在位國君宋武公,姓子、氏宋、名司空。他的祖父宋哀公比較“倒黴”,剛剛繼承國君之位,同一年就駕鶴西去不得不傳位給了宋戴公(即武公的父親)。而宋戴公從他“戴”這個諡號來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愛護百姓,受到人民愛戴的仁德君主。並且,在一些史料中還曾提到過,宋戴公得諡還有些與眾不同,並不是宋國後人追尊給他的,而是天子周平王特意賜的諡號,可見戴公的“愛民好治”在整個王朝內都是出了名的。也正因如此,宋國在武公繼位前就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國力也得到了提升,哪怕此時遇到了強敵,應該也可以一戰。

宋武公像

另外在下還要對防禦一方補充説明的兩點:其一,宋國和魯國一直有姻親關係,例如宋武公生有一女,就嫁給了魯惠公,即咱們此前“魯國史話”中提到的那位續絃夫人仲子,相信有了這層關係,宋國真遇到大麻煩時,魯國應該會趕來救援的。其二,就是宋國這次統兵的將領司徒皇父,他姓子、名充石、字皇父,司徒乃是他的官職。司徒皇父其人也是宋戴公的兒子,即宋武公的親兄弟。有了這層關係,他在戰場上必定會奮力拼殺,因為自己的國家滅亡了,他作為同族之人下場也不會太好。所以,司徒皇父統兵只有戰勝了鄋瞞人,才能保全宋國,保全自己一族。

可從雙方實力簡介來看,雖然鄋瞞一方士兵身體優勢明顯,又是比較兇悍的長狄人(注:長狄人一直是周朝北方河南、山東一帶不可小覷的力量,他們不僅僅這次入侵過宋國,日後還敢跟齊國叫板,足見其兇悍)。但是,宋國畢竟經歷了戴公時期的穩定發展,實力也不會太弱。為何鄋瞞人選擇宋武公時發動侵襲?莫非宋武公比較昏庸,讓宋國出現了內部危機,讓鄋瞞人發現後來偷襲嗎?

長狄(鄋瞞)與宋國位置示意圖

其實,宋武公非但不是一位昏庸的國君,還是一位比較強勢宋公。從他“武”這個諡號就可以看出,他不但不怕對外作戰,甚至還在戰鬥方面有着比較突出的成績。然而,正是因為武公的強勢,一改戴公時對鄋瞞示弱、交好的態度(宋戴公時有些像日後漢朝文景時期的狀態,雖然國力得到提升,也相對比較強盛,但仍要跟外族和親、納貢),引起了鄋瞞人的不滿。所以,鄋瞞人為了不失去本來享有的那些財富,決定攻打宋國,教訓一下這位“不識趣”的宋武公。

那宋武公面對外敵該如何應對呢?宋國對鄋瞞這場防禦戰到底戰況如何?司徒皇父有沒有守護好自己的國家?作者在前面曾提到過“慘烈”一詞,那這場戰鬥到底有多慘烈呢?我這就根據史書的記載,給大家閒敍一番。據《左傳·文公十一年》所記:

説的就是鄋瞞國氣勢洶洶地來襲,並沒有讓宋武公感到慌張,他立刻任命自己的弟弟司徒皇父領兵出征,來抵禦狄人的入侵。而司徒皇父也真是盡心盡力,除了親自坐上戰車去了前線,還帶上了兩個兒子公子谷甥和司寇牛父也一同上了戰場。這父子三人同乘一輛戰車,皇父充石為指揮,公子谷甥為車右,司寇牛父為駟乘(古代戰車一般為三人乘坐,而第四個乘坐的人被稱為“駟乘”),再加上駕車的車伕耏班,足見這輛“指揮車”體量有多大,防備有多齊全了。

常規乘坐3人的古代戰車

宋國軍隊正是在皇父充石這樣有決心的統帥帶領下,與外敵鄋瞞人展開了激烈的拼殺,最終在長丘一帶徹底擊潰了狄人,還俘虜了對方的首領緣斯,可謂是大獲全勝。但是,就算宋軍取得了這樣的戰果,依然不能掩蓋本方的重大損失。從“指揮車”上四位成員僅有司徒皇父、車伕耏班倖存,兩位公子全部犧牲的結果中就能看出,這場防禦戰是有多慘烈,宋國一方損失有多慘重了。

不過,損失再慘重,宋國終究還是取勝了。這勝利除了應當歸功於武公的英明決斷,司徒皇父父子的敢於犧牲,以及宋朝將士們的英勇殺敵以外,各位可別忘了那位與司徒皇父父子同在一輛車上的車伕耏班。正因為耏班的卓越表現,駕駛着“指揮車”左突右衝,才使得宋國的全軍統帥司徒皇父能夠在戰場上從容指揮,還讓他能在這樣慘烈的戰鬥中最終得以倖存。只不過“指揮車”的目標實在是太明顯,任憑耏班再有本領,也不能讓其毫髮無損,所以兩位公子谷甥和牛父的犧牲,也真是一種遺憾了。

司徒皇父的兩個兒子全部犧牲在戰場上

那耏班這位既有大功,又略有遺憾的功臣會得到獎勵嗎?相信以宋武公的英明,一定會對其進行賞賜的。可是,從《左傳》的後續記載來看,宋武公給予耏班的這份獎勵實在是有些奇特。耏班從武公那裏沒有得到金銀珠寶,也沒獲得華屋美服,反而得到的是一個門,您説這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那宋武公為什麼只賞賜給耏班一個門呢?難道他還是很介意兩個侄兒的犧牲嗎?

其實,武公賞給耏班的這個門並不是一般家庭中用的房門,而是一座城門,並且他還特意將此門改名為“耏門”,讓所有宋國百姓都知道這項重要的封賞。那武公賞給耏班這麼一座城門有什麼用?莫非這門能生出錢來嗎?您別説,這城門還真能生出錢來,並且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左傳》記載:“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徵,謂之耏門”,其中的“使食其徵”就是這源源不斷的財富。因為,無論人們是從城外拉着商品進入城內兜售,還是城內的人拉貨到其他地區販賣,只要是有人拉着大宗貨物經過城門時,都要向守門的官員繳納“城門税”。這些“城門税”本來都是要上繳國庫的,但武公特意將其中一座城門的税收永久地賜給耏班,足見國君對他的認可。

《左傳》中宋武公賞耏班一座城門記載

這就是宋武公時期,宋國經歷的一次大規模的外族入侵。雖然,這場戰鬥過程十分慘烈,但結果還是比較好的,宋國保住了自己的疆土和尊嚴,功臣耏班也得到了應有的獎勵。只可惜宋武公自身壽命稍微有些短暫,在位僅僅十八年便溘然離世,權力隨之交接給他的兒子宋力手中,史稱宋宣公。那宣公繼位後又發生了什麼?作者剛剛也提到下次要講到武公兩位兒子的故事,這又是什麼呢?咱們下次再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55 字。

轉載請註明: 宋國史話二:一場慘烈的防禦戰,戰後武公只用一個門來犒賞功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