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或成高校領導班子考核重要內容!文化育人該如何做?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其中明確,堅持培育優良校風教風學風,持續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建設一批文化傳承基地。發揮校園建築景觀、文物和校史校訓校歌的文化價值。

文件還明確了構建科學測評體系。建立多元多層、科學有效的高校思政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完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實施機制,推動把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雙一流”建設成效評估、學科專業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科研成果評比的重要指標,並納入政治巡視、地方和高校領導班子考核、領導幹部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思政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推進相關工作需要多措並舉,一些學校的做法是以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就是這樣一所學校。

傳統的理工類職業院校應該是怎樣的?如果你腦中滿是機械設備、實習實訓基地,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這樣一所以機電工程、汽車工作、化工等為核心專業的理工科職業院校,開設有論語、詩詞賞析和創作等相關的人文課程,以及大量非遺項目技藝傳承課程。據瞭解,學院共設有22門優秀傳統文化必修和選修課程,旨在讓學生們能夠有充足的空間選擇並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而且,該校形成了一年一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經典詩詞吟誦比賽傳統。在這所理工科高職院校,詩詞吟誦蔚然成風。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在十年前已認識到了國學經典於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自2009年以來就潛心研究傳統文化育人工程,創造性地構建出一套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該校認為,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寄寓着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最好的傳承方式就是在誦讀中品悟內涵,在品悟中傳承精髓,在傳承中涵養人格。而這也是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進行文化育人的初衷。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許可在接受麥可思研究訪談時表示:“我們從2011年就開始開設傳統文化課,在學生當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我們希望把傳統文化典籍,以及孔府、孔廟、孔林、孟府、孟廟、大運河這樣的傳統文化資源活化起來,變成課程教學資源,讓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院校不同,讓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的具體舉措和做法便不同。而山東理工職業學院踐行立德樹人的舉措就是發揮傳統文化的價值,實現“文化育人”。

許可書記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該校“文化育人”模式的設計思路:“新時代的君子人格、大國工匠是我校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獲得了教育部認可。其中,‘君子人格’折射的是人才培養過程中‘德’的要求,‘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對‘技’的要求。即我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德技雙馨’的人才。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建立了一整套被稱作‘一二三四五’的育人模式。”

所謂“一二三四五”模式,是指貫徹以培養“君子人格、大國工匠”為目標的育人新理念,圍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德樹人這“一條主線”,該校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兩個模塊”,構建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的課程學習、環境體驗和行為實踐“三個平台”,覆蓋教室實訓室、實習企業、校園公寓和網絡空間等“四個課堂”,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工程、專業文化職業規範育人工程、環境育人工程、活動育人工程和外化於行工程等“五大工程”。該校期望“一二三四五”育人模式相互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育人全方位、全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文育人

如何讓傳統文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力量?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文化育人的重點是進行課程設置方面的創新和三個特色文化育人平台的打造。

◆ 將傳統文化植入課程,讓經典綻放光彩

課程方面,該校開設了一系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課程。這類課程不僅有選修課,還有許多在學生必修課之列。並且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嚴格的考核標準,學生只有考核通過才能獲得畢業證。這些都在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有明確體現。

為了提高教學成效,學校的授課老師也是竭盡全力創新教學方式。據該校分享,他們的經驗是採用“大學問小故事”的教學方式。“大學問小故事”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並不會把論語按照篇章一一讀給學生聽,因為在他們看來文字體現的要義距離學生太遠,該校的做法是把它專題化。比如論語課的這一章講君子人格的德,另一章講信、講孝。一學期大概16堂課,每一章專題化之後該門課的教師就截取其中深有感觸的來講授,並在講授後讓學生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分享的故事並不要求多麼精彩,但期待他們通過分享找準個人人生經歷與論語當中某一個思想的結合點,進而對其深入瞭解。

該校不僅在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設置了眾多傳統文化課程,讓人文課程在學校大放異彩,還通過各種方式在專業教材建設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例如,校本教材《會計專業文化》一書追本溯源,講算盤自從上古被髮明之日起,用了幾千年至今仍是財會利器。會計專業的職業準則就是祖先制定的誠信、守則、縝密、善管原則。校本教材《建築工程裝潢設計》講述學生通過古代建築體會先民“天圓地方”“陰陽五行”的精神,建築不應是冷冰冰的建材堆積,而是會説話、有温度、有故事的空間……種種舉措,體現了該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培養過程中逐步接受傳統文化薰陶的努力。

◆ 打造文化育人平台,讓傳統文化浸潤校園

除了在課程和專業建設中讓傳統文化發揮作用,該校還通過打造三大平台,讓文化育人實踐在全校鋪展開來。

據介紹,該校建立了佔地5000平方米的大規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發展基地,主要對學生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培養。該基地以“文化濟寧”為主線,分水之韻、儒之源、匠之魂和墨之香四個篇章,集中展示了包括儒家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碑刻文化、工匠文化、傳統書畫、陶藝設計、白酒釀造、民俗民藝等具有濟寧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館內還設置21個“非遺大師工作室”和技藝館,特聘全國知名的濟寧籍名師名家和非遺傳承人進駐學校成立工作室,帶徒授藝創作研究。

在此基地的基礎上,學院開設了面向全院學生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修。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學院還建立了學徒跟蹤回訪制度,在學徒結業後,組織技藝大師定期對學徒進行回訪考核。

該校打造的第二個文化育人平台是天工園3A級校園旅遊景區。近年來,該校為讓全社會了解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充分領略具有60餘年歷史的學院發展歷程和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學院以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校的重要戰略舉措,以此傳播工匠文化,開展社會服務。

據介紹,園區內除了非遺教育基地,還建有和諧廣場、和合雕塑、日晷廣場、追日系統。另外,航空航海教育區、智能製造產業教育區這些優質教育資源,也作為學校教研學體驗的一塊功能區進行展示。每年,該景區接待到訪人員超過五萬人次。

該校着力打造的第三個育人平台是連續多年舉辦的經典誦讀比賽。此項活動覆蓋全體新生,其他年級學生也可以選擇參與,所以每年全院有近萬名師生參與其中。據介紹,經典誦讀比賽已連續舉辦五屆,學校希望通過此活動讓學生深刻體驗吟誦這一快要失傳的傳統技藝,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近年來,隨着比賽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作為活動主辦方,學校還會邀請20~30個國家高校的校領導和他們的學子過來參與活動,例如,2019年的比賽學校就迎來了泰國、巴基斯坦、幾內亞等國學生來參賽。該比賽不僅成為學校文化育人的特色項目,更成為他們向世界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名片。

以文化人

歷經十餘年探索和沉澱,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已在文化育人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據介紹,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基於學院實踐而進行的《以培養“君子人格、大國工匠”為目標的高職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探索與實踐》項目,在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得二等獎。這是對該校十年文化育人實踐成果的認可,更是對其相關探索的正向激勵。除了項目成果,文化育人實踐過程中的多項舉措在國家和省級評比中多次獲得肯定,學校也積累了許多實質性的成果物,例如學院聯合中國孔子研究院集中編寫了8本傳統文化系列教材、學生創作詩集……該校也因為出色的文化育人實踐,成為許多學校觀訪學習的標杆院校。

文化育人實踐同時也提升了該校的國際吸引力。豐富多彩的文化課程不僅吸引了外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也讓許多留學生留了下來,選擇到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就讀。傳統文化為該校搭建了國際交流的橋樑,也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為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建設提供了新的範式。

而“君子人格、大國工匠”的育人實踐,也讓學生獲益匪淺。文化育人實踐的成效首先體現在學生學業和技能表現方面,這主要源自用人單位反饋。據介紹,該校中德諾浩汽車工程學院跟德國手工業協會一直存在合作,旨在將德國最先進的職業教育搬到“家門口”,該學院的學生多次在國家級比賽中斬獲獎項。因為技能過關,該學院多名學生還受德國專家邀請去德國研學。而這樣的反饋並不僅限於該學院。晶科能源也一直與學校存在合作關係,該公司也在反饋中多次肯定學校畢業生的工作技能和吃苦耐勞精神,而這正是“德”的體現。

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過傳統文化薰陶的學生更深入瞭解了其要義和內涵,也更能在實踐中發揚其精神。並且,文化育人也對學生素養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據介紹,該校百分之八九十的在校生參與了志願活動,包括學校周邊組織的針對聾啞人的活動、敬老院活動等,服務他人、奉獻自己的服務意識更將使他們在未來社會中持續發光發熱。而這,也是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喜聞樂見的事情。

{數據鏈接}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8—2019學年本科在校生反饋,德育方面“包容精神”提升的比例較高,“人文美學”“人生的樂觀態度”方面提升的比例較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04 字。

轉載請註明: 思政工作或成高校領導班子考核重要內容!文化育人該如何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