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事件、還原歷史真相!評説歷史趣事、為你解密中國各朝代歷史!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讓您瞭解有趣的歷史放鬆心情,吸收歷史精華掌控自己人生,無往而不利!我們的每條解密都會做到有理可言、有據可依,我們是一部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解密檔案!
乾隆這個皇帝雖然被電視劇吹得天花亂墜,但實際卻是一個只會做打油詩的花花公子。而且在電視上笑容可掬和藹可親的乾隆皇帝,實際是個刻薄寡恩的劊子手,他製造的文字獄和屠戮的朝廷大員,幾乎超過了清朝其他皇帝的總和——這一點連《清史稿》都掩蓋不住,清朝就是從乾隆手裏走向沒落的,要不是他好大喜功故步自封,清朝也不會再後來被人家揍得那麼慘。但是要説乾隆一件好事都沒幹過,那也不客觀,乾隆一生中似乎也幹了一件好事,而且這件好事幹了之後,後世有三姓之人都不肯亂認祖宗。
大家都知道,在慈禧老太婆掌權之前,清朝的太監都是很悲催的,別説跟唐朝明朝相比,就是比宋朝也有天壤之別——即使是慈禧説的算,飛揚跋扈的大太監安德海被丁寶楨斬首後曝屍三日,也沒受到任何處罰,因為“祖制”在那擺着呢:“太監私自離京,人人得而誅之”。優伶太監不許干政,這規矩從順治皇帝就開始嚴格執行了:“世祖(福臨又稱清世祖、章皇帝)鑑明閹宦之弊,既立鐵牌於交泰殿,戒內官干預政事,官不得過四品。”到了雍正時期,優伶太監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有一位唱戲的就問了一句“某地知府是誰”,就被雍正下令亂棍打死了。
乾隆勤政愛民這方面一點都不像雍正,但是嚴格管控優伶太監這一點上,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一個叫高叢雲的太監就是摻和了一點朝廷的事情,就直接被乾隆下令凌遲處死了:“有高雲從者,稍干涉外事,即遵世祖旨,立時磔死。”
一看皇帝老兒對太監動輒打殺,乾隆的第一寵臣也不甘示弱。正所謂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和珅收拾起太監來也是毫不心慈手軟。有一天一幫小太監在一起聊天,無意間提到“梁國治”三個字,被路過的和珅聽到了,馬上勃然大怒:“把這幫小兔崽子都給我抓起來!”
大家都知道,和珅這個人很會來事兒,跟太監們的關係也很融洽,太監們最愛乾的事情就是到和府傳達乾隆的口諭和聖旨——去別人家就給點散碎銀子當茶錢,和珅一出手就是金瓜子甚至金元寶,為的就是太監們“不經意間”透露一些乾隆的喜怒哀樂。當然,和珅還沒腦殘到讓小太監在皇帝面前説自己的好話——那是找死了。
一向在小太監面前笑眯眯的和珅為什麼聽到梁國治這三個字就勃然大怒,梁國治這三個字為什麼提不得呢?咱們先來看看這個梁國治是什麼人。梁國治,乾隆十三年殿試頭名狀元,後來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户部尚書,而且還當過《四庫全書》副總裁,死後諡號文定,一般人都稱之為梁文定公。大家以為《四庫全書》是紀昀紀曉嵐那個大煙袋主持編修的,其實大家都錯了,紀曉嵐弄了好幾年沒弄完,乾隆一着急,就派和珅去主持工作,結果是和珅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後,大灑金錢發獎金,《四庫全書》這才迅速被抄寫完成。
和珅是四庫全書正總裁,梁國治是四庫全書副總裁,可見這兩個人關係應該是不錯的,所以和珅一聽小太監直呼其名道出“梁國治”三個字,這才勃然大怒,據《清稗類鈔》記載:“和聞之,憤然。”和大人一生氣,後果很嚴重:“立杖數十,命向梁叩謝。”那幫説錯話的小太監捱了一頓揍,還得一瘸一拐地到梁國治面前磕頭認錯。而和珅這樣做也有他的道理:“梁為朝廷輔臣,汝輩安可輕之!”
和珅管教宮裏太監,並不算越權,因為和珅數十個官職中,有一個叫“總管內務府大臣”,替乾隆管教小太監,是他分內之事,如果管不好,乾隆會很生氣的,而乾隆生氣的後果,可比和珅生氣的後果要嚴重多了——高叢雲被凌遲時的慘叫,和珅即使是當抬轎子的鑾儀衞,應該也是聽得到的。
乾隆好像對太監有一種天生的敵意,他一當上皇帝,馬上下令把宮裏的太監全部改姓,所以乾隆朝的太監只有三個姓:秦、趙、高。連起來就是秦朝的趙高——跟秦檜沒啥關係,或許是乾隆認為這幫死太監連秦檜都不如。我們今天看到很多人亂認祖宗,甚至本意絕後的秦檜,也冒出來一大幫“後人”,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亂認乾隆朝的秦、趙、高三姓太監為祖宗,因為當時的太監地位實在低下,認這樣的人做祖宗,實在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這時候有人就問了:難道認秦檜做祖宗,就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了?有人認秦檜為祖宗就不是亂人了?請注意,筆者寫的是沒有“人”亂認祖宗,沒説雞鴨鵝狗。
乾隆有千般不是,和珅貪得無厭,但是這對奇葩君臣這件事做得還真讓人挑不出毛病來:清朝後來的皇帝絕大多數都很荒唐,要是再有一幫死太監跟着瞎攪合,那麼可能慈禧連進宮當宮女的機會都沒有了——清朝沒等到咸豐當皇帝就垮掉了,您讓慈禧嫁給誰去……
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現我們所想知道的真相,關注我,將為您展現歷史真實的一面,一起探究古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