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所歷16帝,共276年。但是在這16位皇帝中,正如人們常説的“明朝多昏君,滿清無昏君”。其中以蟋蟀為樂的朱瞻基,以豹房、打鬧為樂的朱厚照,以及祈求長生煉丹的嘉靖帝朱厚熜,在位不足月餘的朱常洛讓人啼笑皆非。但要説一位最為昏聵的,那必須是明英宗朱祁鎮莫屬。儘管廟號為英,乃是表彰才德的,但顯然這位德不配位。而與之高下立判的則是大明第一忠臣于謙。
1435年,年紀9歲的朱祁鎮繼位。而在其繼位伊始,由太皇太后張氏輔政,內閣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政。張氏非常賢明,而三楊更是大明的賢臣,治下大明王朝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但是隨着太后張氏的崩逝,三楊的相繼離世,也導致原本的朝堂權利出現真空,被朱祁鎮寵信的太監王振則順利的把持了朝政。而此時的朱祁鎮皇帝也不過二十出頭,正是熱血方鋼的年紀。
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曾經先後五次征伐瓦刺,但是卻屢屢無功而返。把持朝政的王振,年少輕狂的明英宗以及囂張的瓦刺,也讓明英宗在王振的鼓動之下,一定要御駕親征。自命不凡的明英宗,於是親率20萬大軍,不顧羣臣的反對,一路浩浩蕩蕩開赴前線。但是這樣一戰卻讓大明王朝險些成為了第二個北宋王朝,靖康之恥一般的結局,明英宗本人被俘,20萬大軍毀於一旦,66位股肱之臣包括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野盡皆戰死。
更為危機的是,也先大軍進逼京畿。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內無君王,羣龍無首,關鍵的是羣臣面對危機局面,更是人心思變。也正是此時留守北京的于謙站了出來。有如徐有貞主張遷都南京者,于謙嚴詞駁斥。更是在郕王朱祁鈺剛剛攝政,便支持他除掉了王振之閹黨。
面對也先大軍進逼,而京師又無帝君,面對郕王不肯就位,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以個人安危為小,堅持讓郕王登基。也正是在朱祁鈺登基為帝之後,他以武臣像石亨、楊洪、柳博為將,成功的將也先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