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關於司馬遷,後人有着太多的疑問,雖然他在《史記》中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諸多帝王將相和文人大夫,而對於他自己,卻只寫下了一篇《太史公自序》。他的生卒年、最終結局,甚至他的樣子,都是當下存在爭議的話題。當人們查閲書籍或是網絡搜索司馬遷圖片時,往往會發現多種不同的結果。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圖片

雖然司馬遷圖片有多種,但我們都會從圖片上發現,司馬遷是一位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老者,從部分司馬遷圖片中,我們還能看到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堅毅和百折不撓,就是這樣看似一位平凡普通的老人,經過命運的波折,最終完成了《史記》這樣一部偉大的歷史史書。

司馬遷字子長,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而司馬遷自身卻留給了後人無解的謎團,比如他的出生地、生卒年、結局、容貌等,都是引起後人猜測和爭議的話題。司馬遷因《史記》而被後人稱作“史聖”,在他的《史記》中,記述了從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間長達三千年的歷史,這部著作為人們研究漢朝之前的歷史有着巨大作用,被稱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雖然司馬遷的容貌不為人所知,他的出生地、生卒年這些問題也並不明朗,但他的著作和精神已經深深影響了後人,受到了人們的懷念與敬仰,《史記》將永遠流傳下去,司馬遷的精神也將代代相傳。

司馬遷有後代嗎

因為司馬遷的出生日期不詳,所以在公元前99年,司馬遷被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出來的時候司馬遷被捕入獄,這個時候司馬遷是什麼年紀也不清楚。但是在這之前司馬遷也是有過生育的。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司馬遷的長子叫司馬臨,次子叫司馬觀,還有一個女兒,名字不可考證了。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銅雕

司馬遷為李陵仗義執言而受到牽連,所以司馬遷的兩個兒子為了躲避奸人的迫害,所以出逃並且都改了姓氏。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上了一筆,成為“同”,稱為同姓。而次子司馬觀則是將“馬”字加上兩點,變成“馮”,成為馮姓。

另外司馬遷的女兒後來嫁給了丞相楊敞,楊敞和司馬遷的女兒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楊忠、次子楊惲。楊惲從自己的母親手中得到了外祖所寫的《史記》,一開始就被這本書的內容給深深吸引住了,對此愛不釋手,逐字逐句地把這本書讀完了。之後又看了好幾遍,一讀這本書楊惲就會忍不住的流淚,為外祖父的厄運惋惜感嘆。到了漢宣帝的時期,楊惲被封為平通侯,當時朝政清明,楊惲就將這麼著作拿了出來,獻給漢宣帝,這才讓《史記》多年之後重見天日。

司馬遷遭受宮刑並不是在沒有生育之前的事情,所以在子嗣上司馬遷也算是沒有斷了司馬家的香火。但是司馬家族世代都是史官,司馬遷的兒子也再沒有子承父業繼續做史官了。

司馬遷為什麼受宮刑

漢武帝統治時期吏法非常的嚴酷,加之漢武帝生性殘酷,因此在統治上也多用嚴刑懲罰犯錯之人。嚴刑拷打必多冤獄,就連司馬遷這樣的清官也沒能倖免。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雕像

司馬遷之所以被處以宮刑,用今天的話説就是太耿直。當時李陵因為被單于圍困而導致彈盡糧絕,無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為了戰俘。漢武帝為此大怒,牆頭草般的羣臣也來不及繼續恭維李陵,轉而紛紛進言對李陵表示不恥。漢武帝問想聽太史令司馬遷的意見,司馬遷卻耿直地説,李陵向來是個勤謹奉上,寬仁待下,忠君愛國的好將士,怎麼可能説投降就投降,他可能心裏還想着,哪日能夠迴歸朝廷,再為國盡忠。司馬遷説的違逆了漢武帝的意思,於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打入了鐵牢。

後來,漢武帝派公孫敖去匈奴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怕漢武帝怪罪,公孫敖誣告李陵正在匈奴練兵,要奉單于之命進攻長安。漢武帝信以為真,盛怒之下下令殺死了李陵一家妻兒老小,為李陵説話的司馬遷也因此受到了牽連,按律當斬。但是漢朝當時可以以宮刑代替死刑,司馬遷心中還有宏偉的理想,背上還有祖輩們的遺願,因此司馬遷選擇了接受宮刑,保住了性命。

也正是司馬遷這個選擇,後世才得以看見《史記》這部經典的鉅著,司馬遷忍辱負重,承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這部著作,是中國人之幸。


 

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

司馬遷是西漢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史官,文學家、史學家以及思想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被魯迅先生成為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後世影響深遠。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塑像

司馬遷成年之後被父親派出去遊歷山河,天南海北的蒐集了大量的舊識古文,這也給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後司馬遷尊父親的遺願,當上了太史,在長安為官的司馬遷也因此認識到了許多當時的鴻儒大家,諸如董仲舒等人。董仲舒對司馬遷的思想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也都在日後體現在了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

後來因為李陵被俘,背反漢軍投降匈奴的事件,司馬遷仗義直言,認為李陵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因此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後來李陵被誣告是要帶兵進攻長安,司馬遷也因此被判了死刑。但是司馬遷因未完成父親的遺願,編寫史書,所以選擇以宮刑代替死刑苟活了下來。

僥倖活下來之後,司馬遷在悲痛中站起來,用了十數年的時間,最終完成了這部被稱為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完成了自己太史公的使命。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司馬遷承受着這樣的傷害和屈辱,最後還能有這樣的成就,這是一種怎樣的毅力和決心。這份毅力和決心這也是司馬遷為後人所稱道的原因之一。

司馬遷傳

《司馬遷傳》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中的一篇,班固也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後世對《漢書》的評價也非常之高。《漢書》是中國開創了我國以紀傳斷代為史的編撰體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斷代史。《漢書》記述了西漢漢高祖時期,到王莽地皇四年這中間二百三十年所發生的大事,其中也為東漢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寫了一篇《司馬遷傳》。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發奮寫《史記》

《司馬遷傳》挪用了《史記》中司馬遷的自序,也引用了《論六家之要》和《報任安書》中的內容,但是因為資料太少的緣故,還把《史記》的目錄都給照抄進去了。《司馬遷傳》主要記敍了司馬遷的生平事蹟和思想精神,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關於史學家的傳記。這篇傳記,深刻反映了史學家的智取和精神,對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篇傳記中沒有記載司馬遷死年和死因,所以造成了後人對司馬遷的死有諸多猜測,直到今天司馬遷的死因都尚未確定,仍舊是一個謎。坊間也有幾個版本的司馬遷的死因,造成了信息的錯亂,使得司馬遷之死更加的撲朔迷離。

而且在這篇傳記末還寫有一篇評論,這篇評論可以算的上是評論中的佳作,但是也暴露了司馬家族和班家,兩家史學大家之間的思想分歧。

司馬遷生死觀

司馬遷的生死觀貫穿了整部《史記》,我們從司馬遷描寫的每個人物和事件上都能看出一二,司馬遷生死觀之積極、壯烈,就像他這個人一樣。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司馬遷的畫作

司馬遷説過一句震古爍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用之所趨異也”。換句話説,司馬遷認為在生死關頭,每個人都需要謹慎的選擇,選擇重於泰山之死,而不能輕如鴻毛一般的死去。所以在生命面前,司馬遷沒有選擇毫無原則地苟且偷生,也沒有糊里糊塗地就結束生命,這一個觀點在司馬遷筆下的許多人物都有所體現。就像藺相如先是為了和氏璧,之後又為了趙國的尊嚴,兩次都在秦王面前表現的奮不顧身、甘願一死,這種態度令司馬遷非常的佩服,而司馬遷對藺相如的敬佩之情也在文字中溢於言表。

再如屈原之死,屈原在楚國屢次遭遇打壓,滿腔的志氣卻無處施展,眼看着昏君無能,奸臣當道,別國大軍壓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屈原選擇一死,來對這個國家發出最強有力的抗議。屈原用自己的死喚起了人們對於國家存亡問題的思考,激起了百姓對於昏君的憤怒,於是司馬遷評價屈原是能與日月爭光輝了。事實也是如此,在司馬遷的高度讚揚之下,屈原也成為了千古豪傑了。

在《史記》之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的人物事件,無不在傳達着司馬遷對於生死的態度,仔細研讀一定都會有所收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85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遷圖片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