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古文明國,從古至今,朝代不斷更替,每個朝代都發生着屬於那個時代的特色文化,但是在大多數西方人印象中,對古代中國文化的理解大多都停留在唐朝、宋朝以及明清時期,而對於之前的朝代文化的瞭解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在對於一些中國歷史書籍的理解也會有所偏差。不過,有這種理解性的不同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文化傳統的不同,因為價值觀的不同、還有思維方式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那在外國人眼中,是怎樣看三國的?最喜歡的三國人物又是誰?
對於中國人來説,不管是熟知三國的人還是不甚瞭解的,大多數的人對三國最原始的印象大概會在諸葛亮、曹操、劉關張、孫權身上,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只是在大家認知的慣性中這些人會比較突出。而在外國人眼中,排在第一位的根本就不是這些人,而是呂布,其次是趙雲、曹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大的差別?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三國時期的三位君主的。在西方人眼中,奸雄曹操是一個從小奸詐的騙子,以德服人的劉備對妻兒漠不關心,而英明的孫權居然是一個混日子的君主。這當然也不是亂説的,這是來自一篇根據英文原文直譯過來的文章,從中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異。曹操算是三國中首屈一指的一方梟雄,但是根據翻譯來看,居然是“性別為雄性的巨鳥”,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在西方人眼中,曹操就像拿破崙差不多,不斷的擴張領土,最終統治整個中國領土,同時西方人又對這樣的一個人保持着一種崇拜感,由於他的睿智、果敢以及野心,這些都是西方文化中追崇的。而劉備作為皇室貴族的後裔,但是卻是以手工業者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這種身份與身世的矛盾衝突,以及身邊圍繞着那幾個頗具實力的騎士關羽、張飛、趙雲給西方人留下的印象就像困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
高貴,為人敬重,但是卻一無所有。這樣的窘迫感持續了好久才得以緩解。讓人更加大跌眼鏡的是,對於諸葛亮的介紹居然是“潛伏在三國的恐龍”,不清楚為什麼三國時代的中國人就知道遠古時期有恐龍的西方人智慧覺得諸葛亮是一個很恐怖的人。三國中吳國君主孫權在西方人眼中印象真的不是一般的差。因為在西方人看來,就在曹操和劉備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奮鬥的時候,可是孫權卻無所作為,只是在啃着哥哥和父親的老本,是一個實實在在混日子的人,這種人是很不被西方人看好的。所以,這些我們比較熟知的大咖們就這樣被外國人排除在外了。
至於呂布為什麼可以排第一,外國人是這樣評價的:呂布是一個堪稱完美的人,他擁有強烈的硬漢特質,女朋友貂蟬是最漂亮的,而且武力超羣,攻擊力最高、最廣,他總是持着他的方天畫戟,騎着高貴的赤兔馬出場。所有的一切都必備着讓西方人痴狂的特質。所以這樣綜合看來,外國人崇拜呂布也是和他們的審美標準息息相關的。
西方人可能永遠都不可能徹底理解中國人為什麼在思考方式、為人處事上面會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永遠無法理解中國歷史,因為中國文化已經深深地刻進中國的行為、思維模式之中,所以對三國時期人物的理解上會有這麼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