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一週之內真的能摸清一個行業嗎?如果能 該如何做?

  諮詢 VC 都打過工,血淚總結行業研究三大原則 ---

  原則 1:有的放矢。

  原則 2:平衡好信息損耗和誤讀,盡力三角互證。

  原則 3:鼓起勇氣,善用社交網絡。

  原則 1:有的放矢。

  任何研究都有一個預期管理的問題:不管如何提高效率,如果研究目的不清楚、研究範圍過大,都難以在給定時間內交付對方所要的研究成果。

  所以無論是投資公司的上下級溝通,還是諮詢公司和客户的溝通,首先都要搞清楚對方想要回答什麼問題,確定研究範圍和深度。過大過深,可能在浪費時間,其實能準確回答關鍵問題即可。

  這也就是所謂“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不一定適用於求職中的命題報告,但實際工作中,如果是一週這麼有限的時間,就更需要準確溝通對方的預期,明確哪些問題是一週內可以而且必須要回答的。

  在這個過程中,比較好用的溝通方式,就是雙方釐清哪些是必須項(must),哪些是加分項(nice to have),排好輕重緩急。比如:

  某打車 App 投資盡職調查:中後期項目的投資,關鍵是識別風險, 做好 downside protection。 這時提高它目標市場規模估算的精度(upside)只是個加分項, 必須項是搞清楚其在華的競爭風險和監管風險(downside),確認標的的風險特徵(risk profile)和預期收益與基金的策略相匹配。

  扭轉乾坤(turn around)的諮詢項目:企業所在行業前景不錯,供應商關係良好,毛利率是同業平均,但二代接手後內部管理每況愈下,淨利率為負。私募基金這時入資控股,想要扭轉乾坤,委託諮詢公司定方案。這時候可能客户心中節流提效才是第一要務,需要研究同行的好做法(best practices),甚至從其他行業的案例中觸類旁通,扭虧為盈。如果內部沒整頓好就盲目開源,給客户提一堆開新業務線的建議,把時間都花在看哪個行業規模大增長快是藍海,則模糊問題焦點,適得其反。

  原則 2:平衡好信息損耗和誤讀,盡力三角互證。

  明白研究目的和範圍之後,第二要確定的是研究方法。

  這裏的關鍵,在於先搞清楚行業知識的獲取方法和特點都是什麼,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法。

  理想狀態下,我們獲取行業知識是這樣的:

  然而事實是,最底層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識”。行業知識的獲取路徑變為:

  外腦:專家、諮詢公司 / 券商等專業分析機構處理信息後轉化為知識,我們再來下載。其中,外腦也會從外部媒介中獲取一部分信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媒介 - 內腦:自己 從不同媒介(媒體報道、數據庫)獲取已經被篩選過的信息,用自己的內腦再轉化為知識。

  實際上,無論是外腦還是媒介,從研究者角度來説,都是自身以外的信源,到了腦子裏,都要二次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無論何種信源,都會有個信息損耗和誤讀的問題。通常的規則是,離底層信息越近,損耗越少,但因為需要自己(一個外行人)去解讀的功夫更多,誤讀可能性也越大。

  在本搬磚工多年的搬磚實踐中,常見的信源無非以下五種,特點如下:

  從左到右,行業信息經過層層轉化,越到後邊, 主觀性越強,得到的越是“觀點”而非“信息”。而因為你要交付的實際上也是研究後得到的“觀點”,所以信源越靠右, 效率(投入 - 產出比)越高。

  但問題在於,越靠右,越不客觀,越容易容易得到有偏見的觀點。所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需要儘量在類型和數量上分散信源,平衡各個信源轉化來的觀點,這個過程的專業術語叫三角互證(triangulation)。

  而確定研究方法的藝術,就在於平衡各個信源的優缺點,在給定時間和預算內選擇最佳配置,保證觀點客觀真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本搬磚工經過多年實踐,認為最討巧的做法,是儘量靠右,多問人,問多人,問對的人,既提高效率,又保證客觀。

  其實,金字塔尖的人,頂頭大老闆們,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外部諮詢顧問、公司高層、私交好友和軍師,都是他的智囊團。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人脈和預算有限的人,如何找到 懂行的人,回答你的問題呢?

  原則 3:鼓起勇氣,善用社交網絡。

  * 預警:此為進階方法,不適合沒有基本行業和商業常識的人,另外比較適合研究信息高度不透明的行業。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就是,人際關係的扁平化,和溝通成本的大幅降低。

  通過社交網絡,人與人之間可以更輕易地連接起來;通過手機,人與人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

  所以你可以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用手機刷刷所有帶有社交屬性的網站,花式找到能回答你問題的人。舉幾個親測好用的例子:

  在 LinkedIn 找該行業領軍企業裏升職比較快的中高層(一般比較愛交際),表明來意,加微信,約電話;

  在行業論壇裏找寫長文分享的專家,私信留郵箱和微信, 對方郵件回覆 question list,微信問交流零散問題;

  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後台留言,線下面基問問題;

  在行業媒體公眾號的微信讀者羣裏埋伏找人

  在 B 站和微博的公開 QQ 羣裏埋伏找人

  知乎私信

  ……

  你會驚訝於這個時代大家有多樂於和陌生人,特別是和有常識有分寸的陌生人交流……

  (如果有獨門絕技或發現其他好方法的,求交流……)

  幾個原則:

  儘量找一個有吸引力的身份敲開門:這個因人因情況而異,比較考驗情商智商,儘量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一般有真實機構背書為上,有靠譜的人引薦為上,中立無衝突為上。有時一個知名機構的背書可以節省 80% 的時間,迅速敲開懂行人的大門,以前為了搞定某學術研究,就試過輾轉幾個長輩引薦讓某智庫給我授權 title 做研究,聯絡陌生訪談對象,拒絕率為零……

  事先上網看看文章和報告,做好自己的科普工作(微信搜索文章特別好用):一方面避免問對方常識性問題,也想清楚自己具體需要知道什麼,避免浪費對方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先寒暄 時根據已知試探一下,確認對方懂行有見地,避免浪費自己時間

  有禮有節有勇氣,不怕失敗: 很多人並沒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珍惜和尊重別人的每一次坦誠,儘量廣撒網,提高產出量

  看大勢還是數據為本,觀點為輔:行業大勢經常是大咖也會判斷失誤的,最好還是迴歸到數據分析,找到對的指標(indicator),確保數據真實性、口徑合適,有條件的話寫個定製的爬蟲擴大樣本量,儘量有自己基於數據的獨立判斷,而非人云亦云。

  另外,説個比較陰暗的:很多時候,你是否真懂不重要,看起來懂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口頭表達能力和專業的 PPT 繪畫技巧,相當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08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一週之內真的能摸清一個行業嗎?如果能 該如何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