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很多孩子從小就活在父母攀比的陰影當中,不少家長都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父母常常數落孩子也是這樣:“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再看看你,為何你就不能每次考試爭氣點?”這樣的話我們從小就聽父母在我們耳邊唸叨,似乎早已經習以為常。家長為何總喜歡攀比孩子們的成績,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呢?無非是因為以下這幾個原因。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一、為了面子和虛榮

一般喜歡攀比孩子成績的家長,無非就是因為心裏的虛榮。如果孩子成績非常優異,家長自然覺得臉上有光有面子。若是孩子的成績太差,自然覺得臉上面子有些掛不住。尤其是當別人問起自家孩子成績時,如果自己孩子成績太差,作為家長實在是沒辦法開口。

而在我國當前教育模式下,在學生上學期間,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喜歡將一個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判孩子表現的指標。即使這位同學在其它方面很優秀,但是也抵不過成績優異。這也是我們國家長期對教育體系的評價指標單一,導致教育理念陳舊方式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

作為家長,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普通家庭的孩子讀書幾乎是成為了唯一逆襲的機會。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提高自己的學歷,實現人生逆襲。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讀書成績優異,也是希望孩子為了能夠有較好的發展。當然,如果孩子成績差,做父母的就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所以有時候難免有些口不擇言。但是出發點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才會出現家長攀比孩子學習成績的現象。

尤其是在小學和初中是家長攀比孩子成績的高發時期,因為這時候學生的學業難度不大,家長也都能夠進行指導,自然也就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等到了高中和大學,同學們學習的知識難度加大,題目難度超過了家長的能力,所以家長這時候就會逐漸失去話語權。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家長似乎把對孩子的攀比當作一種常態,並且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如果孩子也把家長的財富當作一種攀比,作為家長能不能接受呢?

一般在小學和初中時,孩子攀比家長財富這類現象相對較少。一方面是因為孩子還小,對於財富這些方面並不敏感。並且能夠在一所學校讀書的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都差不多,別人家有的自己家裏也有,所以也沒有必要去攀比。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到了高中和大學,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開始逐漸發生變化。而且學生多數是來自不同的地方,無論是家境還是經濟條件都相差很大。所以這時候家庭條件財富帶來的作用就表現得很明顯。家境富裕的同學即使自己的成績差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未來,因為有家庭背景作為支撐,畢業後父母可以為自己買房買車,甚至可以送自己出國留學。而那些家境普通的學生,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即使自己有讀研的機會,自己也會放棄。因為自己早點畢業工作就早點賺錢,也能為家庭減輕一部分負擔。至於房子和車子,父母們也是有心無力,只能選擇自己打拼。自己打拼的日子太苦,尤其是剛畢業的時候,自己的工資太少。每個月除去房租水電所剩無幾,日子過得太過艱難。若是自己還有弟弟妹妹,父母身體又不好。每個月自己還會把工資補貼給家裏。這些都是壓力。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但作為子女能有什麼辦法呢?能去埋怨父母的沒能力嗎?每個人的出生不一樣,我們努力一生也許還到達不了別人出生的起點。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一切,人生的出生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很多孩子是能夠理解這一點的。我們發過來説,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出生貧困,就去埋怨父母,責怪父母沒能給我們一個富裕的家庭,父母會怎麼想?所以無論是家長攀比孩子的成績,還是孩子攀比父母的家境,其實都應該站在一個適度的原則上。家長攀比孩子成績,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孩子的學習,那未嘗不可。但一般不建議父母這樣做,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很容易被攀比傷到自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1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分數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父母的財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