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得楊堅器重,卻因小利被隋煬帝除名為民
於仲文,隋朝的名將,他出身公卿之家,祖父於謹為北魏、西魏、北周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父親於寔為北周大左輔、燕國公。於仲文自幼就聰明好學,長大後更是聲名遠播。《隋書·於仲文傳》稱:“少聰敏”,“祠攪有大志”。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尉遲迥謀反,其部將檀讓很快佔領了黃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尉遲迥派人想誘降東郡太守於仲文,被拒。
惱羞成怒的尉遲迥,隨即派部將宇文威攻打於仲文,反被斬殺將士五百多人。之後,尉遲迥再派宇文胄、鄒紹兩面夾擊於仲文。
看到叛軍人數眾多,於仲文不敢貿然出擊。而此時東郡的赫連僧伽、敬子哲等人也率眾響應叛軍,嚇得於仲文連自己的妻兒都顧不上,更別説城內將士百姓了,僅率六十多個精鋭騎兵從西城門殺出重圍。等到京城時,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尉遲迥派人將於仲文的三子一女殺掉,其妻卻下落不明。
丞相楊堅為籠絡人心,將於仲文升任為大將軍、河南道行軍總管。代周稱帝后,楊堅又任命他為行軍元帥,率十二道總管,出擊突厥,突厥可汗見隋軍軍容嚴整,竟不戰而退。
後來於仲文受到叔叔太尉於翼犯罪牽連,被關進監獄,於是上書辯解:“……臣不顧妻子,不愛身命,冒白刃,潰重圍,三男一女,相繼淪沒,披露肝膽,馳赴闕庭……”據説隋文帝閲覽奏章後,為之動容,於是下詔將於翼、於仲文叔侄都釋放了。
開皇十年(590年),江南人高智慧反叛朝廷,自稱皇帝,朝廷派行軍總管於仲文前往江南平叛,當時,軍中嚴重缺糧,米價暴漲,於仲文趁機倒賣軍糧。後被隋文帝免去所有官職。次年,由於戰事頻仍,朝廷再度起用於仲文。
公元613年,隋煬帝命九路大軍征討高句麗,於仲文是其中一路。據《三國史記》載,隋煬帝令“左翊衞大將軍宇文述出扶余道,右翊衞大將軍於仲文出樂浪道”。
此時,高句麗將領乙支文德受高句麗王派遣,到隋營詐降,“實欲觀其虛實”。在此之前,宇文述與於仲文收到隋煬帝楊廣密旨,如果高句麗王或乙支文德來隋營便“執之”。乙支文德進入隋軍大營時,於仲文就準備遵旨擒下他,卻遭到隋軍慰撫使劉士龍堅決反對,於仲文不得不放了乙支文德。但是很快又“深悔之”,命人追上乙支文德,騙他説:“於大將軍還有事要與你商量,請返回隋軍大營。”乙支文德看破伎倆,繼續渡過鴨綠江回到高句麗軍中。
據説,走之前,乙支文德遺書給於仲文,寫道:“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表面上是勸於仲文退兵之意,其實高句麗已經布好陷阱,只等隋朝大軍進入,又怎能希望隋軍撤退呢?可見,他用的是激將法,實際上是害怕隋軍撤走,所有的心血毀之一旦。
可是,於仲文的確被激怒了,他一直主張追擊。
當時宇文述、於仲文兩人因為放走了乙支文德,違背楊廣旨意,心中難安,又為是否“以精鋭追文德”發生爭執。
實際上,當時的隋軍由於沒有對糧草補給作合理的安排,於仲文只得命令兵士自己隨身揹負自己的口糧,但是還要背軍器輜重,這樣一來嚴重消耗了軍士的體力。為保證可以行軍,軍士們就自己想辦法,軍資器械不敢丟,就偷偷地丟下糧食,還未到目的地,軍士們幾乎斷糧了。
當時很多將領都主張班師回朝,只有於仲文一人反對,曰:“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也,固無功矣。”宇文述問:“何以知無功?”仲文答:“昔周亞夫之為將也,見天子軍容不變。此決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敵。”最終於仲文“繼續追擊”的“提案”得到贊成。於是,隋軍渡鴨綠江,追擊高句麗軍。
等隋軍抵達薩水時,高句麗軍隊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讓隋軍七次皆小勝,一直打到“去平壤城三十里”,方才紮營。
隋軍連續幾次都攻不下平壤城,宇文述見將士疲憊不堪,且平壤城十分堅固,於是開始退軍。當隋軍半渡薩水之時,高句麗軍趁機全力進攻,隋軍慘敗。《隋書·煬帝紀下》載:“大業八年七月,壬寅,宇文述等敗績於薩水,右屯衞將軍辛世雄死之。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
戰後,煬帝回到東都,並在大業八年十一月,將“敗將宇文述、於仲文等併除名為民,斬尚書右丞劉士龍以謝天下”(《隋書·煬帝紀》)。作為軍中“慰撫使”,劉士龍是堅持放走乙支文德的主要人物,最後被楊廣斬了,以謝天下。
聲勢浩大的隋軍第一次征伐高句麗,最終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