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除了讓他們閲讀大量書籍,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更需要的是多帶他們出去看看世界,開拓孩子眼界,增長見識,擁有豐富的人生閲歷和社會經驗是幫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籌碼。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美國哈佛大學建校300年至今的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説過:“瞭解世界,是所有孩子的必修課”。
她認為,偌大的世界裏需要我們去了解和探索的東西非常多,除了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字,更值得探索的還有各國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感受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歷史背景,從而才能真正走進世界,讀懂世界。
不光是嘴上説説,哈佛女校長也把這件事落到了實處,在她小時候就養成了每年去一個陌生地方的習慣,並且也延續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她現在也會帶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開闊視野,讓他們增長很多見識。
女校長這個觀點正好與中國的一句古話不謀而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也從側面證明各國的教育方式説到底還是相通的,書本知識要和眼界格局相輔相成,邊讀書也要邊出門看看世界,才更有利於孩子走向成功。
1、打破思維侷限
如果孩子整天閉門不出,他所以為的世界就是自己每天目光所及的那一塊地方,根本不知道地球還分東西南北半球,大洋彼岸還有其他不同種族國家。
相反,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幫助他們打破了思維侷限,認識到世界有多麼大,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生活也不僅只有眼睛看到的那麼大,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即使帶他出去長見識,他也看不懂,其實一歲多的孩子就有了觀察能力和記憶力,每一次新奇的旅行和不同的體驗都會對他們的性格和眼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2、體驗多種生活 鍛鍊適應能力
家長平時會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按時吃飯,早睡早起,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耍的時間再去玩,每天按部就班,循環往復,對於正處在成長階段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孩子來説,這樣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反而壓抑了他們的天性。
如果多帶孩子去不同地方旅行,感受陌生的環境和未知的事物,他們會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大腦發育非常有利。
而且孩子體驗更多新鮮的事物,熟悉各種類型的生活節奏,可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即使將來生存環境發生變化,他們也能迅速作出反應並且快速融入進去。
3、結交更多朋友
有人曾説,孩子還是天生的外交家,因為在旅途過程中,孩子總是話題的挑起者,在不同的地方也會遇見不同的人,有孩子做紐帶,家長可以很快跟同行夥伴熱聊起來,説不定還能成為現實中的朋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需要玩伴和好友的,但在平時生活裏卻很難遇到擁有同樣興趣愛好的摯友,而且圈子侷限,認識的人幾乎都是附近鄰居或者同學等,但是出去旅行的時候,會碰到來自各個國家、不同地區各式各樣的人。
他們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當地的文化特色,也可以互相交流旅行經驗,這不正好讓孩子們多了一條廣結益友的路子嗎?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説不定能在人際交往中有突出表現,畢竟人緣好且廣泛是助力成功的法寶之一。
1、經常去圖書館
雖然在學校裏上課學習能汲取豐富的書本知識,但課本上的知識點和老師講解的內容大多是為了應對考試的,具有一定侷限性,圖書館的書籍更為豐富,品類齊全,可以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果條件不允許,無法經常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行,那就多帶他們去圖書館看書,從海量的文本資料中尋找問題答案,增長世界見聞和對未知事物的進一步瞭解。
3、積極參加各類比賽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比賽是一種競技,不想讓孩子過早擁有太強烈的勝負欲,這種想法不太準確,父母培養他們各式各樣的興趣愛好,也是為了孩子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裏有所成就,比賽就是一個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契機,並且能結交更多優秀的朋友。
在小型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孩子,很有可能獲得去其他城市、國家甚至世界舞台上表演的機會,這正好也是一次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的大好時機,從狹小的生活圈一步步走上更大的平台,從中積累的經驗和能力的提升是無可限量的。
3、多多參與志願者活動
這也是提升孩子眼界,鍛鍊社交能力的方式,志願者並不僅限於常見的維護公共秩序或者是體驗生活型的,可以讓他們去養老院、福利院、大型賽事現場等一些慈善機構和社會公益活動,即使年齡太小無法參加,去現場感受一下也好。
經常參與和體驗各種類型的活動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幫助他們緩解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感,提升處事應變和適應能力,並且還能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並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做到像哈佛女校長那樣把帶孩子去陌生地方變成生活中的規則和習慣,作為普通父母,可以通過以上幾個方法,給予孩子更多的培養和機會,幫助提升他們的閲歷與眼界。
【今日一問】你平時經常帶孩子出去旅行嗎?